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要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入手,全力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信仰应该被认为是我国通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的精神支持和动力保障,然而我国悠久的历史以及法律运行的不健全却给法治信仰的建设带来诸多困境。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消除法治信仰危机,走出法治信仰困境,着力构建社会民众的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3.
肖华 《群众》2014,(11):74-7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法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坚定法律信仰,执政党必须依法执政。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  相似文献   

4.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4,(32):3-3
四中全会确定依法治国路线图 10月20日至23日举行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重大任务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正>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我国宪法,法治这一治国理念在我国最终确立,全社会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法治国家进行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法律信仰构成了法治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公民对法律的信仰程度决定了法治社会的成熟度,法治社会要求公民树立起坚定的法律信仰。然而,在我国,公民对法律感到陌生,法律虚无主义观念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7.
《政协天地》2014,(12):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王秀鹏 《桂海论丛》2008,24(3):78-80
培养法律信仰的原因是法治本身的需要;影响法律信仰的培养所面临的障碍是缺失法律信仰的根基、法律信仰的前提、法律的权威性,是法律信仰普遍性的缺失。因此,要将法治精神的建设同市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增强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消融国家优位的理念,树立社会优住的理念,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信仰培养,培育国家公职人员现代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9.
张瑞祥 《群众》2014,(11):26-26
<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各项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的今天,信访信闹不信法、中国式过马路、司法腐败、公权力缺乏有效制约等现象屡见不鲜,法不责众的观念依然存在。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规则悬空、制度空转折射的是法治信仰的缺失。人无信仰,就会心无畏、言无忌、行无序,变得恣意妄为、不加约束。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要靠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全体公民来推动和实现的。只有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民众才能认同法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信仰的培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有公民对法律的信仰作为理念的基础.在我国,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公民对法律的信仰还没有建立起来.在法治化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法律信仰的培植.要通过完善立法,改革司法,建立起法律的权威;要通过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为法律信仰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1.
韩江声 《传承》2014,(2):74-7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国家工作法治化,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贯彻《决定》精神,在全社会加大法制宣传,为建设法治中国营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正人民的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精神支撑。没有法治意识,就没有法治国家。推动法治国家建设,必须增强全民的法治意识。党的十八大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个总目标,把法治国家建设纲领和蓝图变为人民生活现实,必须大力普及法治观念,使全社会树立起"法大于天"的现代法治意识,在人民心中形成对法治的拥护与信仰,使全体人民忠实崇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教育、引导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其中“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客观反映了目前普法宣传工作中科学性、实效性、创新性不够等问题,也为我们改进工作指明了方向。探索建立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努力破解普法宣传工作的难点和不足,是当前司法行政工作十分现实和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对重庆市江北区普法宣传工作梳理分析后,提出建立社会普法教育机制的初步构想,旨在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推进法治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纪欣 《台声》2014,(12):53-53
<正>受到岛内各方关注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底在北京落幕,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宪法实施、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等等。其中第七条第六项涉台部分包括: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完善涉台法律法规,依法保障两岸人民关系、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增进  相似文献   

15.
陈华 《政策》2015,(3):24-2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我们要深刻认识县情,坚持把顶层设计和五峰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推进,着眼于解决好事关五峰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法治五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提升全县依法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红昌 《今日海南》2014,(12):17-17
<正>作为依法治国建设中的最广大群体,公民的法治观念与守法状况对依法治国建设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推进依法治国建设,除了要在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采取有力的改革措施之外,尚需要努力增强公民法治观念、改善公民遵纪守法状况。第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质言之,应通过各种形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累累硕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法治政府建设更为全面、系统、深化,司法改革稳步推进,公民在各个领域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伴随着法治精神与观念的深入人心,一个法治中国的美好图景在世人面前日益清晰。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中国的建设离不开法律化、制度化的程序保证,而法律化、制度化的体系的建立,又离不开精神与信仰的引导。健全的法律体系是筑起法治大厦的外部条件,而能够让公众形成普遍的法律信仰则是其内部条件。法律信仰为法治中国提供精神支撑、意识基础和信念鼓舞,然而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法律工作者法律信仰薄弱、法律程序冗杂等因素影响,使得当前我国法律信仰缺失。对此,可以从提高公民法律认同感、提高权利意识、增强法律法律工作者的法律信仰、通过多种媒体进行舆论宣传和指导等方面来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9.
如果公众心目中认同的最高权威不是法律 ,那么这个社会就肯定不是法治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 ,人们无法信赖法律也无法依靠法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强调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 ,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 ,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纵观 80年代中期以来历年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文件 ,都把普及法律常识 ,提高公民…  相似文献   

20.
<正>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凝聚全区各族群众奋力谱写建党百年广西发展新篇章,本刊今年举办"弘扬法治精神培植法治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壮乡·团结进步"三大主题征文活动。一、征文内容1."弘扬法治精神培植法治信仰"主题征文围绕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理解,围绕对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等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和阐释,反映我区在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经验做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守法光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