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理论》2020,(10)
红山文化玉凤出土于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中心大墓。该中心大墓是一座大型的高规格玉敛葬,墓主人是目前已知红山文化晚期级别最高的宗教领袖。随葬玉凤造型独特,此器类为整个红山文化所仅见,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其原生形态应为自然界中的鹰类。红山文化中丰富的鸟纹作品,证明崇鸟是各地红山文化上层社会普遍流行的基本礼俗,并在辽河流域一带有着重要的文化渊源。以红山文化玉凤为代表鸟纹造像是辽河流域先民的传统尊神观念与传统礼俗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张琴 《学理论》2012,(14):183-184
四川地区明代墓葬有石室墓、砖石混筑墓和土坑竖穴墓,以石室墓为主。根据墓葬建筑材料和墓葬形制的不同可将四川明代墓葬分为三型五式。石室墓多为官员与平民墓。砖石混筑墓或者砖室墓的墓葬规模一般较大,主要是明蜀藩王墓或太监墓。结构严密的土坑墓发现较少,可能是四川地区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而采用的一种保护尸体的埋葬方式。  相似文献   

3.
何颖 《学理论》2013,(20):197-199
镇墓陶文是古代社会宗教文化和民俗习惯结合的产物,它特指东汉中后期出现的书写于陶器之上的一种仿照地上文书格式的镇墓文书。研究镇墓陶文对于研究汉晋时期的社会、巫术、宗教、民间信仰、社会风俗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镇墓陶文作为古代社会曾经盛行过的一种重要的镇墓辟邪方式,它与其他镇墓文书一样保存了当时的社会原貌,反映出一定的丧葬制度和礼仪,体现着社会中下层民众的生死观和精神追求,这些丰富的历史内涵都期待着我们去不断探寻和发现。  相似文献   

4.
程建 《学理论》2010,(24):65-67
纵观汉族丧葬史,纸在恭告鬼神慰祭亡魂,寄予生者哀思及以生者现实的生活品的纸质焚化来对逝者死后生活的安排寓意表达。在传统丧葬文化历时的传承和因地域文化差异在现时代科技经济交融的作用下,纸在汉族丧葬礼仪中作为儒释道文化的载体,同时更融合现当代时代潮流的元素。试用社会学相关理论初步探索汉俗丧葬礼仪的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化的变迁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正耶稣墓,又称"圣墓",坐落于耶路撒冷老城圣墓教堂之内。墓内最重要的遗物是一块耶稣停尸石。最近,耶稣墓已经被考古人员打开,沉睡数百年的停尸石重见天日。该石头系耶稣本人被钉十字架后,遗体从十字架上转移到山洞内这块被用作"殡年,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派遣其母海伦娜为代表前往耶路撒冷,确认了耶稣最后埋葬地的确切位置。君士坦丁皇帝在埋葬耶稣的山洞之上建造  相似文献   

6.
何志斌  张徐剑 《民主》2012,(5):46-48
在南通狼山东南山麓的峭壁前面,有一座高大的三门花岗石牌坊,牌坊由4根3米多高、顶部刻有祥云浮雕的花岗石柱所组成。仰望上部,由3块1米多长的花岗石额枋将4根石柱连接成一体。额枋上镌刻着墓名:正中是"唐·骆宾王墓",右边是"宋·金将军墓",左边是"刘南庐墓"。  相似文献   

7.
造坟之类     
这几年修墓造坟之风大炽,为了争风水、抢穴子,不惜毁良田、拆庐舍者大有人在,甚至于在教室中央盖了一个大坟的报道也见到过。这次读到一条新闻,也是拆了小学校舍造墓的。奇怪的是,主持其事的,竟是某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呜呼!教授而毁学,毁学以造墓,岂不是双重意义上的自造坟墓了吗?  相似文献   

8.
所谓“城隍”,据《辞海》的解释为“护城河”,“城”原指挖土筑起的高墙,而“隍”是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时人们认为与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灵护佑,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始称“城隍神”,有的地方又称城隍老爷。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因而在民间形成了独特的城隍文化。  相似文献   

9.
王淼 《各界》2010,(7):15-15
1946年1月21日,在南京中山陵附近梅花山上的大汉奸汪精卫墓,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此事在当时并没有公开报道。据有关资料记载,汪墓秘密被炸的经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正>鲁迅一生大约写过三次碑文墓记,全都出乎友情。一次是写《韦素园墓记》。韦素园是鲁迅支持的文艺社团未名社的骨干。鲁迅认为"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另一篇是《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墓主曹植甫,名培元,是一位"躬居山曲授徒"的乡村教师。鲁迅以"会稽后学"的身份撰写此文,系受曹植甫之子、翻译家曹靖华的请托,但更因为墓主"设校授徒,专心一志,启迪后进""历久不渝"。第三  相似文献   

11.
孟昭庚 《各界》2014,(4):28-30
汪精卫的墓筑于江苏省南京市梅花山顶,其图案是仿中山陵设计的,规模相当大,原计划建筑墓室、祭堂和牌坊等。由于日本很快就投降了,因此,汪墓只建了墓室、祭堂,其它建筑还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的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北营村北、素有南北"黄金水道"之称的京杭大运河旁,有一座古朴肃穆、松柏环绕、巍峨壮观的神秘陵园,它就是苏禄国东王墓,是中国国土上唯一一座外国国王陵墓.苏禄国东王墓有近600年历史,是中菲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京杭大运河文化长廊上重要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13.
经常下乡发现一个问题:在一些农村的山头上,圈地造墓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有的亭台围栏、砖墙环绕,一墓占地十几平方甚至几十平方,有的尚未作古就已在风水宝地占好了地方。这种禁而不止的做法不但多占了土地,破坏了植被,而且浪费了社会资财,助长了奢侈之风,毒化了社会风气,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国农村实行土葬改火葬已有30年的历史,当初党和政府在推行这一改革上是花了很大的气力的,其目的就在于节约土地、减少浪费,树立文明的殡葬新风。但是圈地造墓使这一改革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甚至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带来了更坏的后…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墓座上刻写的是改动后的《共产党宣言》结束语"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塑像的眼神最初是向左眺望的,20世纪50年代初被民主社会主义者修正为向前看。苏东剧变后,社会民主党人重修后的马克思塑像,仅剩头像,表明其要与现实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但马克思墓不管如何变迁,永远将是所有共产党人向往的地方,马克思作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导师,永远活在世界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7)
本文在运用文献及考古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墓主的世系、任职及其军事生涯做了较为详实的解读。并对墓志所涉及的地名以及陶俑所着服饰等进行考证,这对于研究金元时期关中地区的地方史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现代化中,现代国际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重要的,这一观念在以下三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世界图景、政治话语与现代化。而现代中国的国际观念又受到作为中国最深刻接受现代化的群体——大学生的推动。对大学生国际观念的成因及其在不同时代作用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理清中国近现代国际观念的脉络,更有助于我们审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烧香、拜佛、看相、算命……“伟大的发明家”能“点水成油”,气功大师能呼风唤雨。封建迷信死灰复燃,大量伪科学的盛行传播害民误国。出席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建议提高民智水平,普及科学文化,用科学战胜愚昧。“鬼文化”死灰复燃——当灭近些年来,超度亡魂等一系列鬼文化活动愈演愈烈。有的大设灵堂,《十八层地狱》、《器十八色》、《拉天鹅》等哀乐不分昼夜地吹奏;有的吹鼓手重操旧业,公开挂牌营业,有的甚至举办学习班,培  相似文献   

18.
喧嚣中的宁静———拜谒聂耳墓●邓祝仁这里说的是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公园里的聂耳墓,而不是日本的那座。昆明西山,虽说早在六百年前的朱明王朝之际就被列为云南四大名山之一了,但真正成为游人趋之若鹜的热门景点,还是在今天。偌大座西山,再也不是昔日所谓出家人逃匿尘...  相似文献   

19.
一座雄伟的祠、墓,座落在陕西韩城县芝川镇,面对黄河,背倚梁山,雄伟壮观。 祠建于宋代,此后屡经修缮、增建,依山就势,筑成四座高台。高台之间有石阶相联。高台上的建筑群,掩映于古木苍藤之间,远远望去,葱茏蓊郁,庄严肃穆,诱人生高山仰止之恩。 祠、墓主,便是西汉杰出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考古专家近日在郑韩故城遗址东区西南部204亩的范围内,发现了3000多座墓葬,包括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其中长宽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就有4座。还有数十座大型车马坑点缀其中,出土车辆装饰豪华,用具精美,马匹陪葬数量多。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部马俊才站长介绍,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