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各类社会主体所参与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在保护人权、抗灾减损、精神抚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法律关系的主体也因而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与不平衡性。在国际人道援助法律关系中,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作为最主要的参与人,因其在国际法与国内法中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各自面临着不同的理论性或规范性难题。对这些主体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将减少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法律准人障碍,推动国际人道主义事业的快速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对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战略。这种外交战略决定了在对外援助中中国必然把援助越南、朝鲜等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自己的首选对象。中苏分歧日益扩大后,"一边倒"战略名存实亡。为了拓展外交局面,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外援助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外交评论》2016,(6):131-156
由西方主导的现代国际发展援助体系已走过近70年历程,各种弊端暴露无遗,转型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南南合作的复兴,强调相互尊重、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等核心要素的发展合作新模式对长期主导发展话语的援助—受援范式构成了挑战,推动了国际发展援助的转型和全球发展治理的优化。在南南发展合作伙伴中,印度的发展合作理念与实践体现了发展合作的精髓,尤其是印度对非发展合作具有发展合作的典范意义。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南南合作是对南北合作的补充而不是取代,后者仍然是国际发展合作的主渠道。同为新兴经济体,中国应当从观念、机制、政策等方面反思本国的对外援助理念与实践,创新并践行发展合作,推动中外建立更加有力的发展伙伴关系,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舒建中 《外交评论》2009,26(3):82-94
从国际政治属性、国家利益取向和对外政策工具等三个层面,现实主义理论剖析了国际关系中的对外援助,并初步阐述了“战略性对外援助”的政策意义。美国的对外援助具有战略性援助的典型特征,但随着对外援助的多元化发展,美国的对外援助形成了多元化的新格局,对外援助的变化体现了美国霸权地位的变化以及美国援助权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张浚 《外交评论》2010,27(5):20-34
外援是一种跨国的财政转移支付,这种性质决定了外援是一种跨国的国家干预行为,并成为一种重要的、将援助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形态延伸至境外的重要工具。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利用援助的杠杆作用,为援助附加各种条件来实现其政策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内部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对外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准则,因此,中国的援助表现出了与西方国家及前苏联援助不同的一些特色,不为援助附加任何条件即为其中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的援助在非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原因即在于中国的援助实践体现了一种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以及新型的、不同于新/老殖民主义的国家间关系。  相似文献   

6.
7.
国际经济的压力、各国环境法的不均衡发展以及森林危机的全球化影响都需要国际森林保护法规.迫切需要国际协定设定国际义务,包括强调森林的全球重要性,国际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责任,规定共同的保护标准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对非援助政策发生了由援助换政治到援助推发展的演变,通过调整力度与广度的界限,援助重心由实现革命外交转至现代化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由于在安哥拉内战中未能建立反帝反霸统一战线,以苏划线的政策使中非关系陷入困境,加之国内政局变动,中国自1976年开始着手改变援非政策,逐步摒弃以援助换政治的原则,乃至放弃援助莫桑比克以改善自身在非洲的战略困境。改革开放道路确定之后,资源有限前提下的现代化战略开始限制对非援助的规模与让渡性,并以此形成对外援助政策的上限。同时,以反苏为主线的国家安全战略促使中国提高对第三世界的战略定位。在亚洲建立并支撑两个战略支点的同时,中国在非洲维系最低限度的援助以干扰苏联的全球部署。这一时期中国的对非援助政策在由国家安全和现代化两大关键因素构成的合理战略区间内灵活调整,进而援外部门通过将无偿援助与军售、有偿项目承包等国际经济合作措施相结合,开始实现援助与收益的平衡,有效化解了现代化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张力。与现代化道路和国家安全战略维持动态平衡,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中国对外援助良性持续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多边援助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厚 《外交评论》2010,27(5):49-63
中国对外多边援助是中国对外援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促进世界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多边援外不断发展,资金规模逐渐增加,多边援外方式日益多元化。中国多边援外取得了显著成就,既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也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多边外交的开展,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当前,中国多边援外既面临合理满足国际社会不断增长的期望值的挑战,也需要解决资金有效利用的问题。展望未来,中国多边援外应注重在发展理念和规则上影响世界,积极塑造一个有利于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就业促进法》首次明确了就业援助制度,规定了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的方法和途径,但是当前我国就业援助法律制度仍然不尽完善。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现状下,我们必须构建统一完整的就业援助法律体系,有效发挥就业援助法律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使就业困难人员的平等权、劳动权得以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就业促进法》首次明确了就业援助制度,规定了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的方法和途径,但是当前我国就业援助法律制度仍然不尽完善。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现状下,我们必须构建统一完整的就业援助法律体系,有效发挥就业援助法律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使就业困难人员的平等权、劳动权得以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援外六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弘 《外交评论》2010,27(5):3-11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对外援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对外政策领域,不仅赢得了发展中受援国的友谊,而且将中国与发展中受援国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新时代里,中国对外援助需要进一步坚持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创新援外理念、优化援外结构、提高援外质量、改革援外管理、加强援外问题的研究,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法官在循环往复的思维考察过程中,既需要借助于实务经验,也需要运用法律推理技术,这种往返流转过程必须以客观的法律事实与实体法上的法律规范为依据和前提来进行。法律推理所关心的重要问题表现为由法律文本所体现的规范层面转向法律施行的实践层面,并且根据法律目的将规范适用于特定法律事实。判断一个法律事实是否符合法定的构成要件始终不是简单通过逻辑推论的涵摄就能实现的,法官在此过程中必须寻求最密切联系规则,使得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形成有效的链接,用法律方法论确立法律推理的前提,以便解决判决的合法性问题,由此确立法律推理对法治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外投资是国际资金跨国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私营企业做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入世”的挑战,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对外投资。本文认为就私营企业在实施对外投资中的经济与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律规范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律规范的冲突,包含三层含义:内容及理由的不一致,无权限,权利义务的增加、限制。规范冲突的主要形式有:范围不一致,条件不一致,行为不一致,法律概念不一致,无权限或者越权,规范的规定、精神相互不一致,上位依据丧失,时间或者期限不一致,以及前后规范不一致九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制裁作为一种成本较低、政策实施可控、可逆的对外政策工具,其作用受到更多主权国家及国际组织的重视,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解决各种国际争端.中国外交迄今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对外经济制裁经验,同时也得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支持.中国对外经济制裁的政策目标主要是促使对方改变对外政策以及对外显示外交信号等.从实施主体看,中国多使用单边经济制裁,同时也谨慎而有选择地参与了部分多边国际经济制裁.就制裁范围与强度而言,中国多采取有选择的制裁而非全面制裁.在制裁内容方面,贸易制裁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金融制裁的潜在作用仍有待挖掘.在中国对外经济制裁政策的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制裁政策应反映何种外交价值观及传统文化,如何与其他对外政策工具协调,以及在制裁实施中应把握哪些外交智慧和技巧,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外援助作为美国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战略工具,其政策演进受制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基于对全球安全环境新趋势和新挑战的研判,奥巴马政府把“巧实力”作为对外战略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美国进一步提升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新的援助倡议,加强在援助政策制定和管理方面的跨机构协调,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对外援助的战略功能.美国对外援助存在目标分散、机构众多、项目庞杂等问题,这些是其有效发挥战略功能的主要制约因素,而在现有援助架构下,难以得到有效改观.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主导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动形态。它是通过价值规律作用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布局,用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的种类和产量,以协调供求关系,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行国民收入分配,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平衡稳定和发展。 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在竞争机会上要求人人平等,并且通过追求自身利益而达到增进社会利益,不断克服结构不合理现象,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国际道义视角下的发展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韶彬 《外交评论》2009,26(4):72-82
近年来,减贫和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发展援助的道义基础也成为国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通过向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援助或优惠贷款,发展援助与国际道义之间具有某种天然联系。发展援助国际道义的现实基础在于全球性国际社会和全球相互依赖的形成和发展,而其理论依据则主要来源于人道义务和正义义务。在援助实践及援助制度中,这种道义关切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但是国际道义论并不能取代援助国利益论,二者构成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学者多是依据标准来确定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但该研究进路存在着标准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域外经验表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应具有规范依据。考察我国宪法及行政法律规范,从文本出发来构建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能够称其为基本原则的只有依法行政原则。从依法行政原则中能够演绎出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保留原则和行政程序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