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司法业务文选》2013,(23):35-39
1.2013年1月22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1号公布2.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防范陆生野生动物疫病传播和扩散,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从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是指携带危险性病原体,危及野生动物种群安全,或者可能向人类、饲养动物传播的陆生野生动物;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病是指在陆生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对陆  相似文献   

2.
Ni PY  Pei L  Ge WD  Zhang Y  Yang XY  Xu XY  Tu Z 《法医学杂志》2011,27(6):451-4, 459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法医DNA检验技术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全球野生动物犯罪现状及保护措施,简述了法医DNA检验技术在野生动物物种鉴定、来源地确认、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等方面的实际应用,重点评述了法医DNA技术用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几种常用检验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探讨了法医DNA技术用于野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与野生动物争夺栖息场所和生存空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野生动物侵权案件频发。不断出现的野生动物侵权问题向诉讼领域发出了挑战。野生动物侵权诉讼制度如何构建,本文试图在这一法律空白领域探析野生动物侵权法律责任的法律性质与诉讼性质、野生动物侵权赔偿的构成要件、野生动物侵权赔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担等系列诉讼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目前的保护也大多停留在观念上、学理上,就连野生动物保护的基本法也是一部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法,不能够起到保护野生动物应有的功能和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所以,本文谈的野生动物保护应该是更全面意义上动物保护,包括家养及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验等野生动物的保护。通过分析现代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出对野生动物法律保护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徐军  贺凯旋 《行政与法》2022,(4):112-119
近年来,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以及活动范围逐年上升和扩大,各地野生动物致害事件频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仅作了原则性规定,部分省份制定的专门补偿办法不能对因野生动物致害的当事人进行合理补偿.因此,本文从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的法律性质出发,对该制度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水生野生动物所有权的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立法对水生野生动物所有权规定,存在着内涵不明确,外延不周延,立法规范与实践相背离等方面的问题.国外的立法实践可为我国的立法完善提供参考思路;突破传统的物权客体理论需要理念革新;明确界定水生野生动物的所有权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我国对水生野生动物的所有权结构应具有多元性;权利主体的权利行使方式应有所限制.  相似文献   

7.
梁玮 《法制与经济》2010,(16):48-50
自然资源权属问题历来为学者们所争议。有关自然资源的权属问题可以衍生出多个无益于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现象。本文以明确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资源、自然资源、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概念为前提,以2010年沈阳私人动物园东北虎饿死案为切入点,探讨野生动物园中野生动物权属的问题,并对野生动物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野生动物资源的刑法保护是重要和必要的,与野生动物的刑法保护理念发展同步,我国刑法有关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体系已逐渐走向精细化,“野生动物资源”法益的内涵亦随之更新。我国现行刑法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存在保护类型粗放、入罪标准重心偏离、刑罚裁量较为轻缓等困境,难以满足野生动物资源法益完整保护的需要。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资源因核心法益内容,以及具体法益内容占比的不同,其刑法保护诉求也不尽相同。为此,刑法应在复合法益结构的基础上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类型化、个别化保护,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刑法保护体系的完善:着重实现涉人工繁育野生动物资源之刑法保护体系的区分性构建;通过优化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价值核算适用标准,完善此类犯罪的入罪标准;在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量刑时,要从严把握缓刑适用标准,并准确划定生态恢复措施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雪豹、紫貂、马鹿、北山羊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这里健康成长。为了恢复这些野生动物的数量。新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遗余力地保护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生态链。野生动物的种群和数量正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0.
野生动物侵权法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伴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立,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但同时野生动物致人人身、财产损害问题也日益突显。从1997年的“思茅亚洲象”毁坏农田案到2005年上海野生动物园狮子吃人案、从东北黑熊伤人毁财案到华南虎吃牛案,野生动物致害案件屡屡不断。本文试图在这一法律空白领域“垦荒,”对野生动物侵权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如野生动物内涵的界定、赔偿的理论基础、抗辩事由、举证责任、赔偿的义务机关等法律问题作以探究。  相似文献   

11.
新闻影像 2016年7月6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检方指控,6名被告人背后是一个买卖野生动物制品的产业链,仅主犯滕某收购的象牙就高达500余公斤,加上买卖的犀牛角、熊掌、穿山甲、盘羊角等物品,涉及金额近1600万元.其他5名被告人都是滕某的上家或下家.  相似文献   

12.
●背景 2017年1月1日,我国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实施. 该法第36条规定:“国家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及相关执法活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防范打击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走私和非法贸易部门协调机制,开展防范、打击走私和非法贸易行动.” 这是我国首次把防范、打击野生动物走私和非法贸易行动写入法律.同时,为我国政府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业经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89年3月1日起施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从较完全的意义上走上了法制的轨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国宪法第9条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相似文献   

14.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在整个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关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法律制度也成为许多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的主要内容。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立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对驯养国家重点野生动物的部门作具体规定,在法律中具体规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死亡后的处理措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虐待、遗弃致死野生动物的法律责任作具体规定的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结构单一的问题,从野生动物的合理利用、驯养繁殖、狩猎权行使和引进外来物种的产权归属等方面,阐述了多元化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客观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野生动物资源多元化所有权体系的构建框架:坚持以国家所有为主的多元化所有权制度;建立私人所有权制度,即经过驯养繁殖成功的野生动物和通过猎捕权得到的野生动物可由私人或单位所有并经营的多元化所有权体系,并对单位和个人的所有权行使限制。  相似文献   

16.
追查盗猎者     
阿碧 《检察风云》2007,(4):36-38
在美国俄勒冈州的阿什兰市,有一家动物尸检法医实验室,它隶属于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保护局.这个实验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法医实验室,专门用来为危害野生动物的案件提供相关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因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切断非法买卖野生动物交易链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立法解释,对明知是非法狩猎的野生动物予以收购的行为指引适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刑法规定。这属于立法中的法律拟制,客体主要是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制度。在实行"最严制度"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时代背景下,现行收购野生动物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司法解释存在诸多不足,亟待修改完善:一是本罪的成立不应以上游非法狩猎行为构成犯罪为前提;二是对职业收购人、收购数量巨大、拒不交代上游非法狩猎行为人等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适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第二档法定刑;三是本罪罚金刑的幅度应当高于行政罚款。  相似文献   

18.
为依法惩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这类案件具体应用法津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包括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附录二的野生动物以及驯养繁殖的上述物种。 第二条 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收购”,包括以营利、自用等为目的的购买行为;“运输”,包括采用携带、邮寄、利用他人、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进行运送的行为;“出售”,包括出卖和以营利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全面规范野生动物司法鉴定工作的法规,致使野生动物刑事物证鉴定工作存在许多问题或缺陷。本文就目前野生动物刑事物证鉴定机构的设置、鉴定人资格的认定、鉴定的技术方法、鉴定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韵石 《法人》2020,(3):22-23
"吃野生动物本来就是人类的陋习,以前没东西吃,吃这个吃那个。现在何必吃野生动物呢,因为冠状病毒常常存在于野生动物体内。"这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2月27日新闻发布会上讲到的。一直以来,由于人们猎捕、食用野生动物所引发的各类疾病包括鼠疫、非典、MERS、埃博拉病毒等,但并没有让很多人记住教训。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又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危害,认真制定、严格执行"舌尖上的禁令",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