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旧址暨毛泽东、朱德旧居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口镇溪口街49号。1931年5月31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总司令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击溃建宁守敌刘和鼎师3个多团,解放了建宁城,这是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第5个胜仗。当晚,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进驻溪口天主教堂。他们在这里从事了许多重要革命活动:开辟了建(宁)黎(川)泰(宁)革命根  相似文献   

2.
1931年5月,毛泽东、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进行第二次反“围剿”,经白云山战斗、白沙战斗、中村战斗和广昌战斗的四战四捷,于29日率红一方面军主力从广昌向建宁进发抵达建宁里心。  相似文献   

3.
建宁,地处武夷山中段南麓,是闽江水系源头。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在建宁县城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胜利。战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和建宁人民创建了建宁苏区。建宁以全国中央苏区县之一和8000多建宁儿女参加了红军的光荣历史,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宁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21个苏区县之一。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方面军攻克了建宁城。1932年10月,周恩来、朱德率红一方面军第二次解放建宁。1933年5月,闽赣省成立,建宁是闽赣省委、省苏维埃、省军区驻地。第二、四、五次反“围剿”中,建宁人民为了支援红军战斗,先后有7000多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400余人参加赤卫军。有4000多人捐躯沙场,165位苏区干部光荣牺牲。建宁人民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特别是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留下了无数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更留下了激励老区人民奋发图强的红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向前。  相似文献   

5.
史迹寻踪     
青云阁位于建宁县溪口大桥桥头,建于二十年代末。1931年6月初至7月初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也是红军的第一部电台设于此。(右图)万安桥原名“镇安桥”,位于建宁县城关东门,始建于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桥全长150米,宽8米,为五孔石墩桥。1931年5月29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一方面军在万安桥一带全歼国民党  相似文献   

6.
正中央红军主要是指红一方面军,它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创建最早,影响最大。正如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所指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红一方面军的前身,人称"朱毛红军"(即红四军)。中央红军曾下辖中央军  相似文献   

7.
1930年1月,古田会议结束后,朱德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一方面军前身)从宁化进入建宁西南的伊家湾、山下、中畲等地,沿途宣传红军主张,军队纪律严明,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8.
1931年5月31日夜,在建宁城北溪口天主教堂内,时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掏出一根火柴,点燃了一盏小马灯,从此这小马灯的星星之火就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天空。如今,这盏小马灯作为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陈列在建宁县苏区反"围剿"纪念园毛泽东、朱德同志旧居内。当年,在这盏小马灯的照耀下,毛泽东向红军发出了三封指示信,作出了"诱敌深入"、"千里回师"的英明决策;在这盏  相似文献   

9.
《湘潮》2020,(4)
正供图:湖南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作室图片说明:1930年7月27日,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攻占长沙,成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并宣布了苏维埃政纲,红军扩军4000人。8月23日,红一、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会师,合组成立红一方面军。红一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最大的一支主力队伍,在毛泽东、朱德的率领下,开创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0.
1930年6月-10月期间,毛泽东曾率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征战于赣湘等地.对于这段历史内容,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的《毛泽东传1893-1949》,在书的第十一章中作了专门叙述.本文探讨的是第十一章标题:"不打南昌打吉安"所涉及的两个问题:红一军团征战赣湘期间是否有可能攻打南昌;红一军团攻打吉安是否意味着不打南昌.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在征战赣湘期间,不仅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领导机构及主要领导人表达了要打南昌的意愿;而且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也采取了体现这一意愿的相应行动.因此,"不打南昌"的提法似有失准确.关于攻打吉安,本文认为,攻打吉安本属于"有计划、有配合、有步骤夺取南昌"的一个具体行动,应不含有"不打南昌"之意.  相似文献   

11.
三、保卫与巩固发展闽粤赣边革命根据地的曲折斗争。 (一)配合红一方面军的三次反“围剿”战争。 1930年12月至1931年夏秋,国民党蒋介石先后调动10万、20万、30万大军,对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江西、福建等省苏区连续发动三次大规模的反革命军事“围剿”。在这一时间中,中共闽粤赣边特委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和革命群  相似文献   

12.
<正>罗坊会议是党和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前召开的联席会议,其会议内容关系到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的前途和命运。尽管会议代表在讨论战略问题时分歧严重,但在毛泽东、朱德、周以栗、彭德怀等人的努力下,矛盾最终得以化解,使红一方面军和地方党委团结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总前委领导下,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30年10月,大批国民党军队开始向江西南昌集中,准备实施第一次大规模"围剿"计划,其先头部队已经抵达清江,与红一方面军仅有一江之隔。10月25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召集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成员,在江西罗坊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对策。  相似文献   

13.
建宁县的著名烈士孔仕安,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担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4年春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4年冬在保卫澎湃县的战斗中牺牲,年仅27岁。孔仕安原是一个裁缝。1931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攻克了建宁,在县城开设服装厂,孔仕安报名到红军服装厂做工,分配在裁剪组。为了赶制军服,工厂天天加班,孔仕安大胆革新裁衣法,将三重布叠好一剪裁,提高工效3倍,得到驻厂红军领导的表扬。服装厂成立工会时,孔仕安被工人们选为工会生产委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正滕代远作为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兼红三军团政委,参与指挥了1930年12月至1933年3月期间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一、二、三、四次"围剿"战役。前三次作战是在朱德、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完成的,从第四次反"围剿"开始,滕代远是在朱德、周恩来直接领导下指挥部队作战的。一1933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由上海迁至瑞金,博古(秦邦宪)以临时中央负责人身份兼管苏区中央局的工作。他对前方反"围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关心战局发展,周恩来和朱德采取声东击西之计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纠集近50万人,组成左、中、右三路大军,采取“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对中央苏区发起第四次“围剿”,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并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蒋介石以蔡廷锴任左路军总指挥,向闽西苏区进攻。  相似文献   

16.
正朱德、毛泽东于1928年5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25日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这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支"红军"。1930年6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四军与红三军、红十二军在福建汀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旋改称红一军团。1930年8月23日,红一军团与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合编组成红一方面军。  相似文献   

17.
正西柏坡,毛泽东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踏上进京"赶考"的新征程。对此,毛泽东说,党中央进北  相似文献   

18.
1928年4月下旬,朱德和毛泽东两双巨手在井冈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从此开始了他们之间长达48年的亲密合作。“朱毛”的旗帜成了革命者的共识和团结的象征。朱德曾经诙谐地说过:“朱离不开毛,朱(猪)离开毛过不了冬。”“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也说过:“朱毛朱毛,朱德和毛泽东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正泰宁县红军街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城岭上街。1933年8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红军东方军由连城北上,到达泰宁,准备实行第二阶段作战计划。与此同时,由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政委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指挥部(总部)也从江西抵达泰宁,在此指挥东方军和红一方面军在江西抚河以东地域的战斗。总部机关设在岭上街的陈家大院里。红军总部在泰宁期间,除了指挥红军作战外,还积极开展宣传,巩固红色政权,领导当地群众  相似文献   

20.
朱德和陈毅同是威名震世的元帅,又都是蜚声中外的诗人。在戎马生涯中,用诗记载着两位元帅的生死与共,血乳交融之情。 朱德的诗如笔走风雷,气势磅礴。臧克家称赞陈毅是一个热情似沸水、诗句如洪钟的诗人 朱德和陈毅相识于1926年。那一年,他们受中共中央之命一起到四川军阀杨森的部队中做军事工作。一年后,一同参加南昌起义,发动湘南起义,携手率部走向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组成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与毛泽东一起共同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最强大的红色队伍。两人都当过红四军党的前委书记,尔后率部三下闽西,转战赣南。 1933年二三月间,毛泽东被迫离开红一方面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