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敏 《党史文汇》2014,(8):43-44
正每逢太原解放纪念日,我总要想到为太原解放而献身的晋夫同志。解放战争期间,我和晋夫在一起工作两年,他任太岳军区司令部作战科长,我任副科长,他的思想品德和工作能力,对我影响很深,我一直把他作为学习的榜样和尊敬的兄长。1947年部队整编时,军区主力部队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他被分配到第八纵队任参谋处长,我仍留在军区。  相似文献   

2.
《张闻天年谱》、《张闻天传》等史著记载1945年张闻天由延安赴东北的相关情况时多从刘英晚年的回忆,但刘英的回忆存在着多处差错。事实上,1945年张闻天赴东北飞离延安是在10月20日;刘英所忆与张闻天同机离延人员遗漏了李六如、杨秀峰、张令彬而误多出朱瑞;张闻天等搭乘的美机降落于山西黎城而非刘英所说的河北邯郸;张闻天一行途中驻留的刘、邓司令部是时驻邯郸市郊的晋冀鲁豫军区前方指挥部而非时设河北涉县的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  相似文献   

3.
杨兰芳 《党史博采》2004,(10):41-43
1943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与太行分局合并,邓小平代理北方局书记,主持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工作;一二九师与八路军前方总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番号,邓小平主持八路军前方总部工作。冀南、冀鲁豫、太行、太岳区党委直属北方局领导。冀南、冀鲁豫、太行、太岳军区直属八路军前方总部领导。11月,中共中央根据北方局的建议决定成立中共冀鲁豫分局,又称中共平原分局,黄敬、宋任穷、李箐玉、苏振华、杨勇等为分局委员,黄敬任分局书记。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下,冀鲁豫分局直接领导冀南和冀鲁豫两个区党委。1944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报请中共…  相似文献   

4.
1947年夏,刘邓首长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部队第一、二、三、六4个纵队,约13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将解放战争由内线作战转到外线作战。这是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重大步骤。 为了促进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站稳脚跟,经略中原,晋冀鲁豫军区奉党中央的指示,将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军区的部队及原中原军区部队,编为第八、九、十、十一、十二5个纵队,相继南下,加入中原作战的行列,支援刘邓大军作战。我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随十纵一道南下,于12月到达湖北省应山县(今广水市)北部的浆溪店。 12月13日,十纵在浆溪店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宣布我为桐柏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会议还确定十纵29旅的领导机关及所属部队85团、86团(87团已调归二分区所属)为三分区的领导机关及所属部队,李定灼为三地委书记兼分区第二政委,吴罡为三地委  相似文献   

5.
我最早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是在抗日时期。1938年1月,小平同志接替张浩同志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我任政训处(后改为政治部)副主任。不久,我调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司令员和政委。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我都是在刘邓的领导之下。解放战争时期,我在小平同志任书记的晋冀鲁豫中央局任组织部部长,后调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野战军任兵团政委,仍在刘邓麾下。建国后,又多次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经常有机会得到他的指导和教诲。为了冀南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1938年12月下旬,刘伯承师长率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从太行来到冀南。不久,邓小平政委也…  相似文献   

6.
<正>程子华(1905-1991),1925年参加革命,历任红军团长、师长,粤赣军区代参谋长等职,参加了第二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9年1月,任冀中军区政委,后兼冀中区党委书记。1943年8月,任晋察冀中央分局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后代理分局书记、代理军区司令员和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冀察热辽中央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军区第二兵  相似文献   

7.
张廷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任中央军委常委。曾当选为党的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18年4月9日,张廷发出生于沙县夏茂镇。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排长、团通讯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参谋,东进纵队通信科长、作战科长,三八五旅轮训队队长、作战股长。1941年任一二九师作战科长,在刘伯承、邓小平直接领导下工作。1943年任太行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1944年任太行七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邯郸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第六纵队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长,参与拟制刘邓大军出击陇海、定陶等战役计划,组织多项战斗保障和司令部勤务工作。 解放战争期间,最能展现张廷发军事指挥才干  相似文献   

8.
1930年,我14岁时,在家乡江西省吉安县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由于我念过6年书,有点文化,不久就被调到连部当文书,后又调任湘东南独立第一师三团团部宣传队长、团部书记.1933年5月,任弼时同志由中央苏区来到湘赣苏区接替王首道同志担任省委书记,并兼任军区政委.他带来一部电台,由于我曾在湘赣军区司令部无线电训练班第一期学习过,被调到电台任报务员.1933年6月,组建红六军团.任弼时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肖克同志任团长,王震同志任政委,李达同志任参谋长,张予意同志任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9.
常浩如 《世纪风采》2009,(11):16-20
宋任穷是湖南省浏阳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几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共平原分局代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豫皖苏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10.
1947年12月中旬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在大别山区光山县境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后,各野战纵队分头转入外线作战。刘伯承司令员则率领一个纵队,一个独立旅,一个骑兵团,中原局机关和野战军司令部,警卫团各一部往淮北平原转移。这时,我由警卫团一营三连二排排长调侦察排任二班长,目睹了鄂豫边界(?)小寨刘司令员遇险的前后  相似文献   

11.
<正>我父亲凤仪是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在八路军冀东军区抗日的老八路,在冀热辽军区部队战略抢占东北时,任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部的机要参谋。父亲自始至终经历了战略抢占东北的日日夜夜,尤其对“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提出印象深刻。“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是在何种态势下提出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我根据父亲的口述,结合相关资料,力图再现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马宁  徐秉君 《党史纵横》2010,(11):40-42
马宁,原名马瑞平,生于1922年10月,河南沁阳紫陵镇长沟村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先后在129师11旅任作战参谋、作战股股长,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和第4军分区作教股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17旅50团参谋长、副团长,第二野战军12军教导团团长,12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因战功荣记特等功,并被二野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空军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解放军空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勋章。  相似文献   

13.
1939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组织工作会议在青山村一座天主教堂里召开。各地委书记、各分区司令员或政委都到会了。当时,我任晋察冀一分区司令员。会后,军区要隆重举行“晋察冀军区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不料就在当天晚上,我接到了分区司令部的敌情报告:  相似文献   

14.
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1926年赴苏联学习,次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15.
正吕正操(1904.1-2009.10),辽宁海城人。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副  相似文献   

16.
李季春 《党史文汇》2006,(11):F0004-F0004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座落在吕梁山西麓、蔚汾河北岸、晋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兴县茶壶有崖村。它于1961年建成,馆址距原中央晋绥分局(北坡村)1000米,即原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  相似文献   

17.
《湘潮》1991,(12)
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任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北区党委书记、参议长等要职,对创建、巩固、发展苏北抗日根据地,沟通华北与华中地区的联系,做出了重大贡献。我曾在新四军三师司令部做参谋,跟随黄克诚  相似文献   

18.
正1947年10月,我从老家山西长治入伍,成为晋冀鲁豫军区属下太行军区独立第1旅第2团特务连的一名战士,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同年冬,在解放军解放石家庄市以后,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连成一片,成为全国最大的解放区。这时,党中央和毛主席从陕北来到了石家庄附近的西柏坡,建立了新的中央华北局和华北军区。同时以原来两个大军区的军事学校为基础,组建了华北军政大学(以下简称"华北军大"),归中央军委直接  相似文献   

19.
正1950年,从东北一路打到华南的第四野战军,其主要部队发展为两大军区:东北军区、中南军区。当时,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军区。高岗任司令员的东北军区是四野成长、发展的老家底,是发源地;林彪任司令员的中南军区,是打到华南的四野主力部队的落脚点。1955年春,全国六大军区调整为12个大军区,中南军区改称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政治委员陶铸。20世纪60年代,也就是在"文革"爆发前后短短几年当中,广州军区军政大员纷纷奉召入京,并且云集总参,一时引人注目。首先,是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李天佑被征召入京。其后,军区司令员黄永胜、副司令员温玉成、参谋长阎仲川,接踵而至,入京执掌总参大权……一时间,总参谋部几乎成了广州军区司令部的翻版。  相似文献   

20.
李达,陕西省眉县人,1905年4月19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12月,李达参加了著名的宁都起义,次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战功赫赫。新中国成立后,李达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兼云南军区司令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