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在全国观众中引起极大的轰动。这部由福建省委宣传部联合有关部门摄制的32集电视剧,据实讲述了作为长征后卫部队的红三十四师,为完成掩护主力突围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悲壮故事。这是一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电视剧,是一部震撼人心的英雄史诗。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自历史的真实。福建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27年"八七会议"后,党组织领导闽西、闽北各地农  相似文献   

2.
正"绝命后卫"红三十四师几乎全军覆灭,数千闽西子弟血洒湘江,悲情感天动地。可您是否知道,另有一支加入了许多闽西子弟的后卫师,最终也几乎全军覆灭,同样悲壮!我说的是红十三师,一支在泰宁新桥成立的"坚师"。红十三师与红三十四师同属红五军团,都是红军长征时的"铁流后卫"。1934年11月28日,在湖南道县,两个师最后一次并肩战斗,因为一个命令:红三十四师接替红六师防务—从此永别。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7,(1)
正四十万敌堵又追,六千铁壁显神威:英雄师长断肠去,九天潇雨都是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了敌人的4道封锁线后,红军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险遭覆灭。这3万余人之所以能够保存,离不开英雄师长陈树湘和他率领的红三十四师的后卫决死掩护。中央红军长征一开始,红五军团就是担任全军后卫,红三十四师更是后卫的后卫。  相似文献   

4.
<正>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绝命后卫师》于日前谢幕。该剧开播以来一直好评如潮,尤其是在闽西老区干群中反响热烈。作为参与过该剧审片的党史工作者,我感到现在播出的片长从原来的34集改为32集,原有大量回放时段少了许多,剧情更加紧凑,这充分反映该剧制作方善于采纳各方面意见,确实是在精心打磨,才使该剧更加好看,从而成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点献礼片。对于《绝命后卫师》,我从审片到央视播  相似文献   

5.
《随军西行见闻录》是陈云同志(当时署名廉臣)于1935年写作的一篇记录自己长征经历的文章,是一篇比较珍贵的资料。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年后重读此文,仍觉受益匪浅。陈云在长征途中陈云是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和中央白区工作部部长参加长征的。长征开始时,他又被指定为驻红五军团的中央代表,以后又担任军委纵队的政委,参加过遵义会议等重要会议,是长征的领导者之一。1934年10月18日,陈云随红五军团从曲利出发踏上长征的征途。当时,红五军团奉命担负全军后卫的重任,但只有红十三师和红三十四师两师…  相似文献   

6.
高耸的湘江战役纪念碑,永远闪烁着一个光辉的名字——红三十四师。红三十四师是福建子弟兵,宁化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湘潮》2020,(8)
正湘江战役时,红三十四师担负后卫任务,在成功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该师被敌截断、包围、打散,6000名闽西子弟血染战场,师长陈树湘重伤不幸被捕,宁死不降,断肠明志。今天,让我们走近红三十四师,走近陈树湘,去体会红三十四师全体将士的英雄壮举,去感受陈树湘对党的绝对忠诚,去看一看陈树湘等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正在众多的红军指挥员里,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他从菜农当上了红军师长;他以能守善攻、骁勇机智著称于战场;他是红军长征铁流的后卫,被俘后,他怒视敌人,亲手绞断了自己受伤的肠子。这位铮铮硬汉就是长征中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师长、被人们誉为铁血红军将领的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升任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原名树春,字子凤,1905年1月30日出生于长沙一个佃农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长沙这座古城沸腾了。湖南学联组织了十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是红军中的“第三个三十四师”,诞生于闽西,后成长为一支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被誉为红军中的“钢铁之师”。本文对红三十四师的历史沿革、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场上参加的主要战斗、长征途中浴血湘江的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讴歌和缅怀这支英雄部队。  相似文献   

10.
(一)长征开始,我在红二十二师。这个师是从会昌出发的,归红九军团指挥。我们师是红九军团的后卫。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长征象是大搬家。一路上,行动缓慢,被动挨打。九军团为了保卫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87,(8)
王紫峰王紫峰(1905—):耒阳县芭蕉乡人。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特务连司务长,第三纵队六支队十八大队宣传组组长,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一大队政委,红十五军第四十三师一二九团政委,红十四师第四十一团政委,红一军团直属队、教导队总支部书记,军团随营学校政治教育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北省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20日上午来到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向西路军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长征,中国革命史上艰苦卓绝的奋斗史诗,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生离死别的故事。在福建古田,总书记讲到血战湘江,"长征出发时,红军队伍中有两万多闽西儿女。担任中央红军总后卫的红34师,6000多人主要是闽西子弟,湘江一战几乎全师牺牲"。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总  相似文献   

13.
(一)为了粉碎敌人即将发动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向福建开辟新苏区,一九三三年七月,中央军委决定由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第十九师、闽西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组成东方军,东征福建。当时,我在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政治部宣传队工作。我们第三十四师的前身是闽西红十九军,一九三三年改为红十二军三十四师。军部是福建军区兼的。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所编《红军长征(综述·大事记·表册)》一书提供的名单,长征期间牺牲的红军官兵当中,营以上干部约为430人左右。另据军史研究专家统计,长征中牺牲的师职干部约有80多人,包括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洪超、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红三军团第六师师长曹德清、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师长余永寿等;在战斗中牺牲的军职干部有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红五军副军长罗南辉等人。(于晓明)长征中牺牲的师以上干部有八十多名@于晓明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86,(10)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纵队先后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于都出发,开始长征,于十二月初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从全州渡过湘江。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是全军的后卫。十一月廿八日从雷口关进入灌阳后,一直在水车一带阻击敌人,掩护红军后续部队渡湘江。三十日凌晨,掩护任务已经完成,他们正  相似文献   

16.
英勇的西征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最早向国内外报道红军长征英勇事迹的人,便是陈云。1935年6月,陈云奉中央之命,从四川经上海后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1935年10月15日,陈云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作了关于红军长征的报告。这份报告,当时被人整理成《英勇的西征》,署名"施平",于1936年初,在共产国际主办的《共产国际》上发表。本文为《英勇的西征》节选。  相似文献   

17.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奉中央命令,开始长征。这是一支有特殊贡献的长征队伍,她没有过雪山、草地,而是横穿中原;她不但没有减员,还增加了800多人;她创建了一块连接鄂、豫、陕边区的根据地,组建了红74师和六支游击师;她还是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为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  相似文献   

18.
正英勇悲壮的长征故事,不仅随历史的发展而广泛传播,更在当事人的记忆里深深镌刻。长征刚结束,中央红军就组织了一次征文活动,留下了《红军长征记》这一宝贵的历史文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星火燎原》里的长征纪事,到征途日记中的长征实录;从原国民党将领围追堵截红军的长征亲历,到百岁老红军的长征叙述,长征记忆的挖掘、记录、珍藏和利用始终受到重视。记忆里的长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龙岩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龙岩文化自信,抓住天时地利人和,从丰富的红色、客家、生态资源中挖掘素材、激发灵感、编制作品,打造了一大批以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文艺精品力作。特别是反映6000名闽西儿女浴血湘江的32集电视连续剧《绝命后卫师》,成功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全国上下好评如潮。一、顺“天时”,唱响主旋律一是融入“中国梦”。共同享有人生出  相似文献   

20.
前言     
正如果说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乐章,那么乐章的最强音一定是中央红军。在8.6万中央红军的长征队伍里,福建子弟近3万,英雄们一路闯关夺隘,勇往直前。血战湘江、突破乌江智取遵义、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攻占天险腊子口等一个个长征地标,都有福建子弟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功勋。在湘江战役中,由6000多福建子弟组成的红三十四师担任殿后任务,与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展开殊死拼杀,绝大部分壮烈牺牲,确保了主力红军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