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林植夫先生曾留学日本,我父亲早年也在日本留学,他俩在日本就已相识,都参加了同盟会,并与当时也在日本的蒋介石、宋美龄有一面之交。土地革命时期,一九三一年福建崇安第一次解放,我们全家跑到福州,父亲进入福建学院中文系任教。我当时还只是个小孩子,听父亲说他的领导是林院长(林植夫)。林院长和何公敢、刘勉已(我的二姑夫)都是同学,关系十分亲密。  相似文献   

2.
林植夫同志是福建闽候人,昔年曾留学日本,在日本帝国大学学习植物、水利。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回国后一直在国民党中工作,但他看清了国民党蒋介石的腐败与无能,抗战一开始就毅然决然抛弃了国民党蒋介石,随军长叶挺同志,到共产党所领导的新四军这方面来了。在新四军中,他初任叶挺同志的秘书。一九三八年四月,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同志由延安来到当时新四军的集中地安徽岩寺,开始着手建立新四军政治部所属各部。袁国平同志了解到新四军中日文日语最好、最了解日本情况、又有工作经验的是林植夫同志以后,就把林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叫胡源深,他早年跟随我伯父一起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京都大学,回国后曾经在河北外阱煤矿当技师。  相似文献   

4.
最恨与最爱     
周秉德在《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写道:伯父几十年间一直未能回故乡,父亲周恩寿曾不止一次向他提出回家看看的请求,可他就是不答应。有一回,父亲被伯父叫到中南海西花厅观赏  相似文献   

5.
由福建省档案馆编纂,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出版的《福建事变档案资料》一书,最近荣获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优秀成果评定委员会颁发的档案汇编类三等奖证书和奖金。该书共收入反映1933年福建事变的档案史料73分,照片15张,共21万1千字,其中有近年发现征集的陈铭枢、李济深、蒋光鼎、蔡廷锴、何公敢、林植夫等十九路军将领和各方面社会知名人士共27人亲笔签名名单;有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一份福建人民政府出版的《人民晚报》;有《生产人民党党员花名册》;有闽变当事人生前写的未曾发表的林植夫的  相似文献   

6.
正问:请谈谈您的家庭吧。答:康家在四川是很有名望的大家族。我祖父康寿桐曾在四川梓潼、什邡、彭县任知县,他有4个儿子,依次是:大伯康宝忠,字心孚;二伯康宝恕,字心如;我父亲康宝志,字心之;四叔康宝恩,字心远。大伯康心孚是康家的引路人。早年留学日本,同盟会最早96位会员之一,可惜英年早逝。二伯康心如留学日本,也是同盟会员。他本将沿着大伯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现已72岁高龄满头白发的彭启超老人,是彭德怀元帅的亲侄儿。他从42岁起追随伯父,同伯父一样命运坎坷,几经沉浮,然而,他对伯父的信念从未动摇过。在一个克光明媚的日子里,笔者有幸结识了这位老人……  相似文献   

8.
<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管好亲属是重要的一环。用我伯父周恩来的话说:"这个问题十分重要。"他曾经举例说过:"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国,可是他溺爱秦二世,结果秦王朝就亡在秦二世。"所以,伯父多次说过领导干部包括他本人在内"应该做出一点表率来";"决不能使自己的子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包袱,阻碍我们的事业前进。"我的伯父周恩来有兄弟三人,我父亲是三弟,比伯父小六岁。我家孩子多,经济上很困难,伯  相似文献   

9.
《湘潮》2020,(4)
正1875年1月10日,杨度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姜畲石塘村,原名承瓒,16岁改名为度,字皙子。1931年9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杨度的一生,充满了自我革新的自觉。他年少时参加科举,连中秀才、举人。他是经史大师王闿运的得意门生,又是留学日本的学界领导;他曾鼓吹君主立宪,参与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又投身革命,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传统学养深厚,佛学独树一帜,是"旷代逸才",又接受革命思想洗礼,学习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纵观杨度充满传奇的一生,可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国民党南京政府内部最高层发生了一起重大间谍案——黄浚案。黄浚,字秋岳,福建人,民国初年曾留学日本,期间结识了一些极力主张侵华的日本人,回国后曾在北京军阀政府中任职。他熟悉政坛史事,能诗会文,又善于吹牛拍马,很得上司梁鸿志的赏识。北京政府垮台后,他随风转舵,又混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任  相似文献   

11.
抗战初期,国民党南京政府内部最高层发生了一起重大间谍案一黄浚案。黄浚,字秋岳,福建人,民国初年曾留学日本,期间结识了一些极力主张侵华的日本人,回国后曾在北京军阀政府中任职。他熟悉政坛史事,能诗会文,又善于吹牛拍马,很得上司梁鸿志的赏识。北京政府垮台后,他随风转舵,又混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任职,并得到院长汪精卫的信任,被任命为行政院机要秘书。1937年夏,他的儿子黄晟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他通过各种关系,将黄晟安排在外交部工作。这父子俩臭味相投,一起与日本特务机关挂上了钩。他们利用职务方便,拉拢一部分人,组成了以他们父子为首的卖国小团体,在日本驻南京总领事日谍首脑须磨的指使下,大肆搜集中国的军事政治等情报。  相似文献   

12.
席石生,又名席玉璋,笔名老石,陕西省高陵县人,1896年生。其继父席尚珍(品芝)是个秀才,为少年席石生请有家庭教师。1913年,席尚珍让年仅17岁的席石生通过日本驻武汉领事,自费到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留学。因家庭经济困难,席石生在留学期间曾回国到青岛市当过秘书;回陕西参加过于右任领导的陕西靖国军反段(祺瑞)倒陈(树藩,陕西督军)的革命活动;并与陈布雷、不孝生(笔名)等办《革新》杂志,介绍马克思主义。1924年从日本正式毕业回国,他先后给胡景翼、杨虎城当秘书。1927年他到湖北,在原国民二军李纪才部任政治处主任,后曾任湖北当阳、沔阳等县县长。1931年李纪才部被蒋介石消灭后,席回陕西,赵寿山先后任命他为陕南沔县、城固县县长。1936年后在国  相似文献   

13.
二战期间,一位曾留学日本的中国破译专家准确地破译了日军将要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在太平洋战争后期,他又破译出山本五十六座机出巡密电,令不可一世的"海军之花"命丧黄泉。这位两创破密奇迹的中国"暗算天才"就是池步洲。不到一个月破译了日本数百封密电1908年,池步洲出生于福建省闽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上饶集中营李村监狱,关押了新四军军长叶挺以及冯达飞、张正坤、李子芳、黄诚、林植夫等一批高级干部,这是蒋介石、顾祝同、张超等人工作的重点,他们认为只要这批高级干部带头自首变节,  相似文献   

15.
春节回老家探亲,我拜访了近门的一位伯父。 我的这位伯父是一位农村老党员、老干部。他今年79岁了,1946年入党,抗战时便参加了革命工作,在村里任干  相似文献   

16.
刘文典是当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和庄子研究专家。1889年12月,刘文典生于安徽合肥,1906年人芜湖安徽公学学习,师从陈独秀、刘师培,深受其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1907年,年仅18岁的刘文典加入同盟会。此后,他曾两度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南陈独秀介绍到北京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诞生在江苏淮安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童年相当艰苦。他小时候过继给小叔父,但叔父却因病早逝。由于家道衰落,生母和养母又忧愤交加而在一年内相继去世。只留下他和父亲周劭纲先生及两个弟弟。12岁那年,周恩来随伯父周贻赓去东北沈阳学校读书。以后,在繁忙的学习和革命斗争中,周恩来从没有因为对事业的追求而放弃尽晚辈之职。1918年1月8日,周恩来的堂弟去信将叔父周贻奎病逝的消息告诉了在日本东京求学的周恩来,周恩来在回信中写道:“只恨我身在海外,不能够立时回去帮着四伯、干爹(指他的伯父、父亲)做一点事儿。”表达了他对伯父和父亲的思念之情。为了减轻父亲的失弟之痛,同年7月28日,周恩来  相似文献   

18.
孙郁 《前线》2010,(4):52-52
<正>我知道日本的左翼文化,是因了小林多喜二的名字。他的译本在中国有多部,名气很大。另外还有上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论战。从日本留学归国者的文字,曾搅动了文坛。日本的左翼文化,对中国颇有影响。郭沫若、郁达夫、田汉、胡风等人,都是通过日本学到了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小林多喜二的成绩、《播种人》杂志的辐  相似文献   

19.
在2014年4月2日,哈萨克斯坦总统办公厅主任马西莫夫被总统重新任命为政府总理。马西莫夫曾在20多年前先后就读于北京语言学院和武汉大学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13年10月,曾在北京大学留学并获得国际政治硕士学位的穆拉图。当选埃塞俄比亚总统。马西莫夫和穆拉刚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曾在中国接受较完整高等教育(而不是短期进修)的外国领导人。  相似文献   

20.
1942年6月,上饶集中营从上饶转移到闽北后,先后设营于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的下梅,建阳县的徐市和回瑶.后又迁到崇安县的老鼠排。这期间,著名的爱国人士、新四军政治部敌工部长林植夫就被囚禁在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