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乐红军堡     
正伫立在将乐县白莲镇墈厚村村头,举目远望,但见一座黄墙红瓦、气势恢弘的古堡依山而建,雄峙于村西的山岗上。2010年,该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秋,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石仲泉慕名来到墈厚村,经过实地考察后,欣然挥毫为古堡题名"红军堡"。沿村西,穿过一片小树林拾级而上,就到红军堡了。红军堡为土木结构,下层墙体均由不规整的石块堆砌而成,厚近2米;上层为三合土夯就,虽历经两个世  相似文献   

2.
仰望红军桥     
滂沱大雨 中我依然仰望 着屹立在宁化石壁 镇南边的"红军桥"。听镇 干部说,这桥的前身是木屋 桥。清光绪二十二年被大火烧毁, 后改建为石块作墩,当地人称"石墩桥"。中间的石礅在1933年春的洪灾中被毁,交通 中断。当时,红军驻扎禾口(现石壁镇)时,看到当地群众过往大溪坑的困难。为方便当地群众过往,也为保证红军后续部队通畅无阻,驻军发动当地群众,从溪北乌石下采来石块,建起石墩,修复了该桥。当地群众为纪念红军的功绩,在桥墩顶端的"燕尾"上刻下"红军桥"及"红军万岁"的标语。  相似文献   

3.
正10月9日—10日,"重走长征路·脱贫奔康看巴中"主题采访活动在巴中开展,20余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近40名记者,走进巴中的山山水水,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记录下巴中脱贫奔康的点点滴滴。平昌佛头山景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将帅碑林,驷马水乡现代农业产业园;巴州区水宁寺枇杷村;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王坪新村;通江民胜镇鹦鸽嘴村;南江八庙镇普照寺村……  相似文献   

4.
王林  谢洋  胡宁 《党员文摘》2021,(1):39-40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安和镇四所村村民李德明遵嘱将父亲李大棋葬在了村后高山上,让他能看到牺牲在湘江畔的红军战友们。李大棋本是江西省兴国县枫边乡山下村人,十多岁参加红军,湘江战役时任红五军团34师101团3营营长。1934年12月3日,该团在安和镇一处名为文塘的地方(现属四所村)遭受国民党桂军夹击。李大棋因腿受重伤无法行走,战友背他突围躲入山中。几天后,敌军离开,红军也走了。拖着伤腿的李大棋只能留在村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有返回老家。李德明说:"父亲告诉我们,他的战友全都牺牲在了文塘,他要一世都在这里陪着他们。"  相似文献   

5.
1935年7月11日,在揭阳县五房村石角山,潮汕地区红军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了最后的一次大规模战斗。 (一)转战五房山 1935年下半年,潮汕地区红军主力经国民党的疯狂围剿力量已十分薄弱。以陈木葵为大队长的东江游击总队已成为当时红军剩余主力最主要的一部分。其原来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大南山。那么,它为什么要转战到五房山呢? (1)大南山根据地形势险恶 1927年至1935年期间,受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和  相似文献   

6.
正交口县红军东征革命遗址——大麦郊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大麦郊村。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2),当地人称"城门里"。1936年3月7日,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总指挥部机关,从交口县水头镇出发,来到隰县桃红坡镇大麦郊村(今属交口县)。  相似文献   

7.
正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的玛可河原始天然林区有一条沟叫红军沟。红军沟原名叫子木达沟,也叫做木沟。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在石壁上写下"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的巨幅标语,至今字迹清晰醒目。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经过的地方。为了纪念红军,当地群众把子木达沟改名为"红军沟",将班前乡政府扎洛村北吉德寺大经堂前曾设立的哨所命名为"红军哨所",一座红军  相似文献   

8.
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闯进了苏区,疯狂地"围剿"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地方当局一方面实行保甲制,移民并村,村村都筑起碉堡;另一方面对群众发放"良民证"、"户口证",实行计口购粮,妄图把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在大山中。彭胜标率领的汀瑞游击队60余人,跟"围剿"的敌人兜圈子。一天,连续爬了三天三夜的大山,甩掉了敌军的跟踪追击,到达江西与福建交界的火星(山东)山区。  相似文献   

9.
正长汀四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四军入闽第一站,是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革命基点村25个,是长汀县革命基点村最多的乡镇。全镇在册的革命烈士488人,占当时人口的10.66%(《长汀县志》载,1948年四都全乡人口4578人)。四都被誉为"红军的故乡"、"红色的土地"、"红旗不倒之乡"。红军医学博士涂通今将军为此盛赞四都:"长汀的革命离不开四都,长汀的革命有一半在四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四年七月上旬闽粤边区特委为了取得与党中央的直接联系,加强对各中心县委及红军游击队的领导,建立了特委交通总站。总站站长由吴运琳担任,后由黄绍绪、林昌兴、王光龙继任。站址开始设在平和县欧寮楼仔村,后因敌人“围剿”靖和浦苏区,先后转移到平和县的横石鸡笼山、欧寮山、漳浦县的车本山。交通总站的任务主要是转送党的机密文件、重要信件和书籍报刊宣传品,负责联  相似文献   

11.
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闯进了苏区,疯狂地"围剿"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地方当局一方面实行保甲制,移民并村,村村都筑起碉堡;另一方面对群众发放"良民证"、"户口证",实行计口购粮,妄图把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在大山中.  相似文献   

12.
近日,笔者在文物普查中发现武夷山星村镇巨口村古墙上书写有大量苏维埃时期红军标语。内容分别是: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苏维埃、新中国;打倒帝国主义列强;拥护中国共产党;庆祝红军胜利;拥护红军收回赤色崇城。约20余幅,落款为"建阳县委"、"建阳县  相似文献   

13.
宁县新宁镇井坳村坐落在三面环沟、一面临水的馒头形的山峁上,只有"井口"大的一块坳地,故称井坳,俗称"内陆岛".  相似文献   

14.
正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党和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深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有3名女红军留下"半条被子"的故事;在贵州剑河县中都村(现镇江村),流传着"毛主席送毛衣"的佳话。从"半条被子"到"一件毛衣",成为军民鱼水情深、党群血浓于水的生动注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取得长征胜利、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姚启勇 《当代贵州》2024,(16):74-75
<正>坐落在遵义城区南麓的小龙山上,有一座红军山烈士陵园,陵园后靠葱郁的凤凰山,这座山与当年中央红军再战遵义城时的老鸦山遥遥相望。这座山上不仅有著名的红军烈士纪念碑,还有远近闻名的红军坟。纪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有一座墓为“邓萍同志之墓”。邓萍之墓为什么会建在红军山上,他是哪里人,又为什么安葬在这里?  相似文献   

16.
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不久,大约9月中下旬,时任齐齐哈尔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的王明贵(曾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率领的一支部队开进我的家乡富裕县宁年村(站)。该村西靠  相似文献   

17.
在宁化西南部的方田乡泗坑村有一座海拔1031米的高峰——田螺髻,山峰因高大而浑圆、路小而曲折,形似田螺髻而得名。这里山峦迭起,森林茂密,纵横数10里只有几条羊肠小道和各山村相连,地势十分险要复杂,形成了无数道天然屏障,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1934年12月-1935年5月),当在宁化的中央主力红军出发长征之后,田螺髻曾是宁化县苏维埃政府和宁  相似文献   

18.
正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旧址暨毛泽东、朱德旧居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口镇溪口街49号。1931年5月31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总司令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击溃建宁守敌刘和鼎师3个多团,解放了建宁城,这是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第5个胜仗。当晚,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进驻溪口天主教堂。他们在这里从事了许多重要革命活动:开辟了建(宁)黎(川)泰(宁)革命根  相似文献   

19.
正在迎接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日子里,终于弄清了汕头市澄海区人王慰农从出家人到长征干部的史实,使所知潮汕人参加长征的老红军由原来的2人陈德(1914—1983,潮安县人)、李沛群(1908—1991,饶平县海山岛人)再增添了一位。因多种原因,潮汕史书对他失载。出家人参加长征受重伤王慰农(1902—1990),原名麟国,参加工农红军后改名慰农,出生于澄海县在城城东(今属凤翔街道)。王慰农自幼聪慧,读过小学,有"秀  相似文献   

20.
正1935年3月10日至12日,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县第十二下区平安乡(现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一所当地人称为"新房子"的堂屋召开了有20多人参加的会议。因为这次会议讨论决定的问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毛泽东对它记忆特别深刻。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决定北渡长江。部队进至土城附近,遭到川军阻击。于是,红军调头西进,渡过赤水,到川滇边境的扎西地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