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闽东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建立起来的。随着苏区土地革命的发展,其经济建设有着自己的独特形式。本文就土地革命时期闽东苏区经济建设作一粗浅的探讨。总结苏区经济建设的经验,对于我们新时期的经济建设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闽浙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苏区之一。从1927年10月开始,历经了弋(阳)横(峰)初创、信江“割据”、赣东北发展、闽浙赣鼎盛、苏区丢失等5个时期达8年之久。鼎盛时期地跨闽、浙、皖、赣四省几十个县,100多万人口,被毛泽东同志盛赞为“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获得“苏维埃模范省”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3.
崇安地处闽赣边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闽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一九三○年五月,崇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崇安人民就在中共崇安县委和县苏政府的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财政经济建设,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保卫和巩固了人民江山。崇安苏区财经建设的主要成就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建立和发展人民的财政金融事业,开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各种合作社。  相似文献   

4.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非常重大的成就。不仅为党在苏区的政权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而且为后来党的组织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1933年8月25日,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苏维埃政府成立,并广泛开展了土改分田运动,这标志着横跨四县边区的安南永德苏区正式形成。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规模较大的一块苏区,并与闽西苏区相连接,其坚持斗争的时间长,真正实现了"造成第二个闽西"的目标,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苏区时期的经济思想,虽然有它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是毛泽东整个经济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九三三年八月,毛泽东在江西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现在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首先是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战争的彻底胜利,为着争取物质上的条件去保障  相似文献   

7.
1933年初的一天深夜,天寒地冻,冷风透骨。在闽西永定境内的大山中,一支十多人的秘密武装悄然无声地行进在崎岖的山道上。小队中一位面容清瘦,戴着一副玳瑁眼镜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喘着气,咬着牙,拖着沉重的脚步艰难在向前走着。这位年轻人就是从上海前往瑞金途经闽西的博古(秦邦宪),时任中共临时中央的总负责人。  相似文献   

8.
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模范带头、争创"第一等的工作"的进取精神,构成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而这一好作风的形成又与苏区廉政建设过程中的思想教育、法律制度、监督机制、榜样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与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一、煤炭企业社区的特点和现状分析煤炭企业社区做为社会大家庭的一部分,即不同于城市社区、也不同于农村,在地理位置、历史成因,经济现状、人  相似文献   

11.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文明时代,科技的进步和电子工业的发展以及信息业的突飞猛进,使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正在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性潮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十五大再次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陶铸曾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课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他先后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想,主要是:"以农业为重点"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要多发展一些商品生产的思想,要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路子的思想,提出不要再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帽子的观点,这些思想对今天提高党的领导发展的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的转移,经济宣传不仅一改计划经济年代那种古板的公式化模式,内容、形式日趋深入、活泼,而且逐渐成为各种传播媒体的重头戏。们是认真注意各种传播媒体的经济宣传,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一些虽名为“经济”却以综合报道面目出现的媒体外,各种传播媒体上的经济宣传栏目,大都片面理解以“经济’为主的宣传宁位.把市场经济看成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或者经济形式,侧重于纯经济类的报道,很少涉及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经济宣传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本文试从以下两个方面作简要的论述。一、精神文明内…  相似文献   

14.
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是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究竟有哪些内在的本质联系?根据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对社会的发展起最终的决定作用,而政治对经济有强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客观地、辩证地、科学地审视贫困山区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从中找出规律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结合我县贫困山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先以50万兵力分几路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为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中共中央指示闽浙赣省委另辟新苏区以牵制敌人,缓解中央苏区的军事压力。赣北特委在方志敏的直接领导下,仅用短短5个月的时间,就建立起一个东西长500里、南北宽八九十里不等的皖赣边新苏区,消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牵制了国民党的大批军队,有力地配合了闽浙赣苏区和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7.
《前线》2013,(12):118-121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探索与思考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变革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思考的问题。毛泽东也正是怀着这样一个中心问题,在满目疮痪的中华大地上,开始了他对理想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马克思根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状况,勾画了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模式,这给缺乏经验和理论准备的中国共产党留下了一个难题:如何在自己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建设、发展自己的经济。中国共产党人,结合苏联的经验,较为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新中国在胜利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以后,从1953年起,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结合我国国情,在很…  相似文献   

19.
姚水华 《党史文苑》2006,(12):26-27
周恩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卓越领导者,他提出了一系列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方针,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主要贡献在于规划了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把经济建设置于国家生活的首要地位,将科学技术现代化视为实现"四化"的关键所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他的这些思想和实践,富有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来到闽西,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1931年9月,红四军粉碎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赣南和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据地就此确定下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了残酷的斗争,建立中央苏维埃政府及地方苏维埃政府,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的首次执政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