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媒体直播庭审的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博客等自媒体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司法活动。面对自媒体给司法系统带来的挑战,英美国家纷纷通过立法或司法实践建立起相应的自媒体直播庭审规则。2012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首次提及中国自媒体传播庭审的有关规则,标志着中国自媒体直播庭审规则的初步形成。本文在概述自媒体时代公民记者迅速发展的态势和英美国家自媒体直播庭审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自媒体直播庭审规则的实施策略:在自媒体庭审报道主体方面,"新闻记者可以不经批准即可通过自媒体直播庭审,普通民众在经过法院批准后也可以通过自媒体直播庭审"是中国未来自媒体直播庭审规则的发展方向;在自媒体直播庭审的批准方面,赋予法官自媒体直播庭审的决定权是十分必要的;在自媒体直播庭审的内容方面,为维系新闻自由与公平审判的平衡,直播内容需要受到来自法律、法官、行业规则三个方面的约束。  相似文献   

2.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08,(16):25-28
1998年6月,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声掷地有声的承诺,打开了法院的大门,也开启了社会公众自由旁听法院庭审的大门。 从持身份证自由旁听到随时随地查阅审结案件法律文书,从媒体公开报道到网上庭审直播。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突破“公开审判”的司法禁区的同时,也在践行着“除法律规定外,案件须公开审理”的宪法原则。 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公开审判制度上的不断变革,正引领着中国法院向“阳光审判”时代迈进,推动着中国民主与法制前进的的行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司法公开的推进,庭审直播已然成为审判流程公开的重要窗口。在司法公开带来积极社会效应的同时,庭审直播中当事人隐私权的保护却未引起足够重视。目前我国庭审直播中存在当事人的隐私权保护立法不完善、当事人缺乏对庭审直播的知情权、隐私权保护意识不强以及缺乏对当事人的救济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庭审直播中当事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则、设置庭审直播告知程序、加强隐私权保护意识以及畅通当事人隐私权受到损害时的救济途径等措施对庭审直播中当事人的隐私权保护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4.
8月22日,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在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在这起备受我国社会乃至国际关注的案件中,济南中院采用官方微博对庭审情况做了实时播报,及时准确披露庭审信息。直播薄案庭审,在法治和传播上都有重要意义。从法治角度看,直播庭审是对审判公开原则的满足。早在18世纪,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就已提出"审判应当公开,犯罪的证据应  相似文献   

5.
“媒体审判”的法学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审判"的概念源于美国.1965年,美国法院推翻了一起指控诈骗案的判决,原因是庭审过程中所做的电视录像,对被告进行了含有偏见的宣传,损害了被告在诉讼中应当享有的权利.此后,人们把这种新闻媒体凌驾于司法之上,干预和影响司法的现象,称为"媒体审判".提出"媒体审判"的概念,并不意味着新闻媒体真正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审判"效力,其实质乃是新闻媒体的一种职能越位现象.从法学视角审视"媒体审判"现象,则不得不承认,它是与我国的司法原则相悖离的.这种悖离也使得"媒体审判"陷入了实践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必然要求强化庭审的作用,真正使庭审从形式化走向实质化,确保庭审在保护诉权、查明事实、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刑事审判过程中,要实现这一目标,更要抓住证据这一核心要素,以"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为基点,对庭审实质化重新予以构建。  相似文献   

7.
新政     
《群众》2018,(16)
正北京:设立互联网法院北京市将设立互联网法院,旨在以互联网审判方式集中审理互联网案件为突破,在深度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上创新互联网审判机制,构建新型互联网案件诉讼程序和司法规则,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同时,集中管辖全市辖区内特定类型涉互联网第一审案件,探索建立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审判模式,推动起诉、调解、立案、庭审、判决、执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推动了证据体系“本”的提升和“质”的嬗变。司法审判中,既可以运用“大数据证据”办“大体量案件”,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升华;也可以实现证据体系由海量数据所包围、以算法驱动智慧庭审的新样态。对于大数据证据在审判中的定位,相关学说观点在理论与实务中大相径庭。鉴于大数据复杂海量的特点,不应纠结于证据种类的划分,而应将其看作辅助判断证据的形式要素。在弱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证据的运用面临着两层难题,一是取证、质证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二是在刑事审判过程中,由于数据本身具有的算法歧视、非透明等特点,大数据与证据耦合易引发潜在风险。在庭审中,对大数据应当精用慎用,构建“鉴—取—审”一体的证据审查体系;同时,搭建数据信任的桥梁,厘定获取大数据证据的“有限第三方”理论,设置特定指向的公开披露,为算法信任设置正确导向,积极发挥大数据在各审判阶段的价值效能,完善其介入刑事证据体系的逻辑合理性,更好地促进未来证据体系的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时代,基层干部形象塑造面临新挑战,为此,必须通过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综合形象、推进政务公开,掌控舆论主导权、创新群众监督渠道,强化惩戒规则和改进宣传方式,引导社会情绪等途径维护自媒体时代的基层干部形象。  相似文献   

10.
英美法系国家控方不移送卷证给法院,庭审以口证的方式进行,能保障控辩平等,实现庭审实质化,但造成庭审的冗长和低效。由于卷证具有某些积极功能,大陆法系国家在刑事审判中广泛使用卷证,卷证虽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庭审和法官的裁判,但在庭审中有限度地使用卷证,法官的心证在庭审中形成,也能保证审判的公正性。我国审前控方把卷证移送给法院,庭审以卷证为中心,证人不出庭作证,卷证不当影响裁判作出,庭审实质化难以实现,庭审效率高但公正性欠缺。我国卷证制度的改革方向应该是,让法官审前了解辩方的观点和证据,庭审限制使用卷证,庭后裁判的作出不依赖卷证。  相似文献   

11.
魏金辉 《人民论坛》2014,(12):128-130
新闻媒体本应对司法有不可替代的舆论监督功能,但是"媒介审判"却扭曲了这种监督功能。当前媒体常常利用自身优势,对案件事实加以夸大,激发公众的非理性情绪,左右社会舆论。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自由性以及非理性等特征,使得媒体监督更容易异化成为媒介审判。文章认为,要形成媒体与司法的良性互动,必须完善媒体监督准则,完善司法公开措施,坚持媒体监督司法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2.
乔广挺  迪丽娜 《前沿》2001,(4):61-64
审判方式改革乃为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 ,也是我国《刑诉法》修改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采用横纵对比和结合实际的方法 ,通过对我国刑事庭审方式的庭前程序、庭审程序、诉讼主体的法律地位、法官在庭审中的主导作用等的分析 ,在充分肯定已取得改革成果的基础上 ,指出了庭审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得出目前庭审模式还具有过渡性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审判旁听制度是审判公开制度的具体体现之一,在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中,社会群众、新闻媒体和特定群体参与旁听,不但可以加强司法监督,规范审判人员的审判行为,提高司法公正的质量,而且能够起到具体生动的普法教育的作用。为确保审判旁听制度功能的充分实现,人民法院应不断加强旁听场所建设和拓展庭审事项信息公开渠道。  相似文献   

14.
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为深化司法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日前,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海法院将着力打造以"天平工程"建设为基本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引领,集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12368诉讼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新闻发布平台、监督联络信息平台等七大平台为一体,法院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司法公开平台体系。科技支捧,审判流程全方位公开据介绍,近年来,上海法院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了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全程化、庭审网络直播常态化、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常规化、公众查阅诉讼档案网络化、审判白皮书发布系列化和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体本应对司法有不可替代的舆论监督功能,但是"媒介审判"却扭曲了这种监督功能。当前媒体常常利用自身优势,对案件事实加以夸大,激发公众的非理性情绪,左右社会舆论。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自由性以及非理性等特征,使得媒体监督更容易异化成为媒介审判。文章认为,要形成媒体与司法的良性互动,必须完善媒体监督准则,完善司法公开措施,坚持媒体监督司法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近期,备受关注的薄熙来涉嫌贪污、受贿、滥用职权一案,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结束,济南中院在此次庭审中大胆创新,通过微博直播的方式全程公开庭审的有关细节,受到舆论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实践中,不断深化司法公开,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继法院判决书上网、庭审视频直播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之后,又对现有陪审制度进行了大胆创新,突破参审制的形式,引入人民陪审团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刑事远程审判是司法智慧化、信息化建设的应然产物.这种新型的审判方式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而且在疫情防控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刑事远程审判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仍存在一些局限性生,包括立法规范的阙如有违程序法定原则、线上庭审与被追诉人权利保障存在张力、远程审判对庭审实质化造成冲击.依据对美、英、澳等国刑事远程审判立法经验的考察,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刑事远程审判的推进应该坚持当事人中心主义的发展理念与工具主义的功能定位,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基础、明确适用范围、规范适用条件并积极保障被追诉人的辩护权.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作出评价符合人大代表作为监督者的这一身份。但也有人指出,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对法官庭审实施现场监督,并对法官庭审进行评判,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职权的独立。这一监督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促进公正司法,还需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作出评价符合人大代表作为监督者的这一身份。但也有人指出,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对法官庭审实施现场监督,并对法官庭审进行评判,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职权的独立。这一监督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促进公正司法,还需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