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12年10月,应江西都督李烈钧的邀请,孙中山来赣视察。他在结束对南昌的考察后,途经九江时作了短暂的停留,九江人民得以亲眼目睹伟人的风采,聆听他的教诲。  相似文献   

2.
利川一中     
《学习月刊》2014,(10):I0001-I0001
历史悠久。利川一中创办于1905年.前身足“利川县立高等小学堂”,后于1938年10月开办初中。更名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利川初中分校”。  相似文献   

3.
姜义军 《世纪桥》2011,(16):47-53
尊崇孙中山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第一次离开家乡,到距家50里外的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半年后,进入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民立报》,他由此知道了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同盟会,并为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所深深吸引,所以,  相似文献   

4.
人物     
《军队党的生活》2010,(6):62-62
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14岁那年他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1909年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得知同校同学萧三有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就前往借阅。当时萧三与毛泽东过往尚少,不甚了解,又很自傲,对冲里来的“乡巴佬”有点瞧不起,就故意要他对上一联方可出借。萧三出联道:  相似文献   

6.
康鹏 《党史文汇》2014,(8):53-56
正多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在国民党内德高望重蔡公时,1881年5月生于江西九江。青年时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尤其推崇。22岁时在冯镜如的引荐下第一次见到了孙中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他常伴孙中山左右,成为坚定的革命党人,他以《民报》为阵地,从事反对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宣传。1908年,蔡公时同黄兴、潭石屏等在广西钦州发动起义。1911年,他参加辛亥革命,策动江西独立,任江西省政府交通司长。  相似文献   

7.
10月9日上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8.
向钧,原名向俊奇,1906年3月19日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平绥乡石洞村(现向家镇山坡衬)。向钧的父亲向理卿早年科举未中,投笔从商。向钧的祖父、外祖父均设馆授徒。向钧5岁便在祖父门下读书。祖父常以谭嗣同变法维新的故事,激发他探求新知的兴趣。两年以后,向钧到离家五里的东山寺小学校读新学。毕业后转入作民高等小学堂读书。新书课文给了向钧许多新知识,使他知道了“孙中山,是伟人。废帝刺,立共和”等许多新事理,  相似文献   

9.
江华     
江华唐家波,郑启恒江华,原名虞尚聪,又名黄春圃,瑶族。1907年8月1日出生在江华县鹧鸪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才入私塾读书。1922年,考入县立高等小学。在县高小,他不但学习用功,而且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参加了学校组织...  相似文献   

10.
说起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似乎总有人问疑:这场革命爆发时,怎么不见他的身影?是的,他的身影不可能出现在国内,因为当时孙中山远在美国,而且他事先对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毫无估计。  相似文献   

11.
徐泉法 《世纪风采》2012,(12):15-18
时光往前推100年。1912年10月18日中午,秋天的阳光将黄浦江抹上了一片金色,江面上一艘军舰正缓缓驶离码头。当军舰进入烟波浩渺的长江,从舰里走出一个中年人,他中等身材,面容丰润,上脬留着两撇浓黑的短须,目光凝视着苍茫的远方。他就是孙中山,此行的目的地江西南昌,沿途还要重点视察长江两岸的军事要塞。一个已经远离政治舞台的前临时大总统,如此关注两岸的炮台,那是怎么一同事呢?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0月9日上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  相似文献   

13.
万里赴戎机 朱云卿1907年出生在广东省梅州市。1919年秋.朱云卿以优异成绩考入梅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1921年,革命的风暴吹进了梅县。1922年秋,朱云卿来到印尼万隆打工。为了能得到祖国消息,他在劳动的空隙。借来许多中文报刊、书籍阅读。1924年中,朱云卿得到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决心离开万隆,回国投考黄埔军校。他瞒着叔父,自筹路费,于1924年底乘船回到广州。  相似文献   

14.
1912年9月28日到10月1日,孙中山先生来青岛考察。这短短的几天不过是其革命生涯中的一朵浪花,但却是孙中山先生国家建设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谆谆教导后人为党、为官、为学之道,他重视实业救国、对外开放、文明教化的光辉思想,是他在青岛为国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重要言论     
《当代贵州》2011,(28):6-6
胡锦涛:缅怀革命先驱矢志民族复兴 10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强调,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  相似文献   

16.
他虽为国民党要员,但深明大义,与共产党同心同德;他曾为国民堂的将军,却毕生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他的言行,他的贡献.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和平将军。刘斐,字为章,1898年10月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他早年就学于广西南宁讲武堂和广东西江讲武堂,以后受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影响,投身革命,北伐期间曾任总司令部主任作战参谋。大革命失败后,他到日本学习军事,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步兵专门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回国后任广西民团干校教育长。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国民党中坚决的抗日派人物;历任国民党“对日作战大本营”作战组…  相似文献   

17.
几十年来,方志敏的名字为世人所景仰。他在土地革命时期曾是模范根据地的创建者,牺牲前在囚室中写下的动人篇章《清贫》、《可爱的中国》等更教育了无数后人。直到今天,他的高风亮节仍然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干部都应该学习的榜样。 方志敏,原名远镇,1899年生于江西省戈阳县一个世代务农之家。他从小体弱却俊秀,在村里有“正宫娘娘”的绰号。他8岁入私塾,17岁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进入县立高等小学,在校内时接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919年,方志敏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江西甲种工业学校机械专业,后因积极组织学生运动被…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特别是他晚年在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找到新的革命道路以后,更焕发了昂扬的革命精神和斗争勇气。他坚定地坚持国共合作、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这种精神和勇气。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是在1922年夏陈炯明叛变之后才确定的。在此之前,他虽然同苏俄和共产国际的代表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有过接触,但还没有下定联俄、联共的决心。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马林建议下,表示愿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反对帝国…  相似文献   

19.
沙平 《四川党史》2002,(4):38-40
1937年10月,艾思奇、周扬等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从上海来到延安,延安土墙上贴着一幅幅欢迎的标语,其中有这样一幅:欢迎青年哲学家艾思奇到延安来!这使他顿时感到一股巨大的暖流在心底奔涌。在交际处刚吃完饭,工作人员又进窑洞来通报:毛主席来看望大家了!艾思奇和大家一样,都为党的领袖能礼贤下士而激动万分……  相似文献   

20.
胡逸民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反清举事,是国民党的元老。北伐时,蒋介石任总司令,胡逸民是北伐军总部操纵生杀大权的铁腕人物。他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的法官,历任国民党政府江西高等法院院长、中央“清党”审判委员会主席、杨虎城驻宁代表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