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文明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犯罪人权利保障的发展史,而无辜被害人的权利似乎在慢慢地萎缩、在抽象的公权力的"庇护"下慢慢被人遗忘。本文通过对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定的必要性考察,从法律的平等原则、诉讼程序的公正这一角度论述了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的价值基础。并且对于这一制度的具体设计提出了初步的构想,包括立法模式的选择、具体程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外国的实践,建立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如何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大量出现的刑事被害人在受到犯罪行为侵害之后,其本人和其家属生活困难甚至无以为继的现象,本文以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当前司法现状出发,思考如何在我国科学合理地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以期望这一研究能够对我国构建和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产生一些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刑事被害人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刑事诉讼原本就是为了保护被害人的,而当今的刑事诉讼机制限制甚至侵犯了被害人的权利。尽管修订的我国刑事诉讼法为改变这一状况作出了努力,但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辨析。本文首先对刑事被害人的概念作了厘定,同时提出了程序被害人的概念。在论证了被害人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之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被害人诉讼权利的若干主张。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权保障意识的增强,刑事被告人的诉权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被害人的诉权法律规定却很少。本文分析了刑事诉讼法中对被害人诉权保护存在的不足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期望能对刑事被害人诉权的改善和提高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被害人作为弱者,绝非仅仅承担一种可能的危险或风险,而是实际蒙受了肉体、精神和财产诸方面的损害和损失。因此,国家对于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障,要优先于被告人,并着眼于构建这样一种诉讼机制:即被害人能够充分参与并有效影响诉讼的进程和结果,能够直接和有效地对司法权进行监督和制约,被害人的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能够得到及时和合理的赔偿或国家补偿,司法机关决定对罪犯的监外执行、减刑和假释应当听取被害人意见等。  相似文献   

7.
高贞 《中国司法》2008,(9):79-83
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社会公平正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刑事被害人作为刑事犯罪的直接侵害者,身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不仅需要社会关爱,更需要司法的公正保护。实践中,一些刑事被害人因为利益诉求得不到完全表达,赔偿不能及时到位等原因,对公正司法丧失信心,进而对社会产生不满,已经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加强对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援助,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对于彰显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8.
论刑事被害人民事救济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人权保障运动的发展 ,各国在刑事诉讼中已经日渐注重对人权的保护。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强调保护被告人权益和保护被害人权益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努力 ,但比较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二者的保护性规定不难看出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民事救济的保护上还有很大的不足。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民事利益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一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姚磊 《天津检察》2008,(1):35-36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一般意义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制度设立的最直接目的即在于保护社会弱者的合法权益和确保司法的公正。众所周知,法律服务具有有偿性,而这一有偿性已成为公民平等获得法律帮助的最大障碍。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的当事人得到的法律服务将会明显的优于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其无法获得法律服务的社会弱者。  相似文献   

10.
张洪娜 《法制与社会》2013,(25):284-285
国家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原则被归入2012年3月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因此被害人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并加强了对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的保障。但在当前的法治进程中,立法与实践产生了脱节,被害人的一些权利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本文旨在以刑事被害人的理论知识为出发点,对其上诉权缺失、精神损害请求权的忽视这两大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而提出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价值取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当性是制度赖以发挥积极社会效用的基础,科学确定价值取向是制度赢得正当性评价的前提。确定价值取向,需要综合衡量制度所涉各方主体的利益需求。被害人补偿制度的价值取向具有独特的内涵,它不仅需要合乎刑事司法的价值目标,而且也需要保持与环境的协调,实现内部利益关系的和谐。我国被害人补偿制度应当充分体现"调谐国家与国民关系"、"均衡刑事相对人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这种古老而又年轻的制度,是现代国家人道主义精神和国家责任的体现,本文对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尽快建立。  相似文献   

13.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总则,彰显我国立法的进步.但是,从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角度上讲,我国仍存在很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本文简要分析了刑事被害人及其人权保障的不足,认为要进一步保障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应从建立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被害人司法审查制度,赋予刑事被害人上诉权等措施展开.  相似文献   

14.
新施行的《法律援助条例》扩大了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将刑事被害人也纳入其中,充分保障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该条例刚刚出台不久,没有在具体内容和操作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使得实践的操作缺乏依据,本文拟通过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与其他对象法律援助的比较,阐述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的援助对象及其援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建议确立刑事被害人援助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的刑事被害人援助制度,它不仅是一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实现程 度的反映,也是一国刑事法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实现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的刑事诉讼目 的,从实现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的刑事诉讼价值角度考虑,我国有必要设立刑事被害人援助制 度。为此,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刑事被害人有权从警察、司法、医疗保健、社会服务等人员获 得必要的物质援助、医疗援助和心理援助等。可见,对刑事被害人援助实施机构、援助的内容、方 式、条件和程序等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刑事被害人对诉讼信息的知情是其行使诉讼权利的逻辑前提。被害人的知情权蕴涵着丰富的程序价值,保障被害人的知情权已成为刑事诉讼基本人权保障的国际趋势。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对被害人知情权的法律规定较为周详,涉及到调查、起诉、审判和执行各个阶段。我国的刑事被害人在诉讼中享有一定的知情权,但知情的范围较为有限,而且缺乏相应的程序保障措施,与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不相称。以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的价值目标为参照,借鉴境外的立法经验,完善被害人的知情权,是切实保护被害人权益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蔡科臣 《法制与社会》2010,(31):297-297
当前,我国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现状进行必要的分析,探索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对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稳定,实现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据我国法律,刑事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主要是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被告人及其他赔偿义务人依法赔偿。但是,我国仍然亟需在立法上建立刑事被害人经济救助制度,对救助对象、救助条件、救助金额、救助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借鉴了国外立法及总结我国各地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经济救助制度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明 《行政与法》2006,(9):119-12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刑事被害人这一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反映了一国的法治水平。本文就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20.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完整性和实现司法公正,本文针对刑诉法对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三方面立法设想:1、进一步扩大和保护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2、确立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3、保障被害人刑事赔偿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