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纲要>课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问题依然突出,教学实效性和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提高.问题式教学法作为一种现代启发式教学法,创造性地运用在<纲要>课教学中,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种种难题.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必须抓好征疑、设疑、议疑、解疑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体验式教学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方法,论文基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讨了体验教学的方法,阐述了体验式教学的优点以及"概论"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应把握好的两大关系,试图为"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当前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照本宣科,强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做法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呢?根据中学生求知欲强、喜欢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心理特点,笔者认为设疑导思是个好方法。一、于无疑处设疑,疑中激化于无疑处设疑,疑中激化,就是教师有意在不难理解或看似无疑的内容中发掘疑点,引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正可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因此,在无疑之处设疑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例如,在初三《思想政…  相似文献   

4.
王睿  汤涛 《今日海南》2021,(1):44-4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四门必修课之一,虽然以史学为基础,却不同于高校历史专业课,它将侧重点放在大学生历史与国情教育上.《纲要》课教学体现出了强烈的政治性,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凸显思政课的属性,又要兼顾历史课的特点,将传统的历史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多种关系,例如知...  相似文献   

5.
刘越峰 《求索》2007,(9):149-151
在中国经学发展史上,北宋时期出现了疑古惑经的思潮。学界普遍认为,在这股思潮中有所谓“疑经”和“疑传”之分。胡瑗是疑古惑经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的《周易口义》中就有很多疑改经文之处,其实,他并不属于所谓的“疑传派”。可见,这种“疑经”与“经传”的两分法并不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模拟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模拟教学法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模拟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中三种常见的运用形式,提出了搞好《证券投资学》模拟教学应该注意的三方面问题:教师综合素质、学生学习自觉性、模拟教学内容等,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单元循进教学法”是采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先通过单元自学阅读、单元提疑,接触课本的过程,再在教师启迪下,通过循进释疑、练习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我用它教《社会发展简史》得到了有益的尝试。一、划分单元。《社会发展简史》上、下册共17课书,根据教材自身内容的联系,可划分为:绪论(第一、二课)、原始社会(第三、四课)、奴隶社会(第五、六、七课)、封建社会(第八、九、十课)、资本主义社会(第十一、十二、十三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第十四、十五、十六课)、总结(第十七课),共七个单元。  相似文献   

8.
张尚英 《求索》2014,(1):168-174
经过梳理20世纪疑古派关于《春秋》经性质,三传真伪、作者与成书时代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可见其击中了很多传统说法的漏洞、总结了《春秋》辨伪史,但对《春秋》经传多方面的价值认识不足、对传统《春秋》学没有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评价,可谓得失相参。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疑古派的研究对20世纪《春秋》学的巨大影响,即内容上使《春秋》性质,三传作者、成书时代等问题成了热点问题,开创了《春秋》学史以及关于《春秋》经传历史文化、文学、思想、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的研究;思维方式上一方面终结今古文之争,破除了迷信与权威,另一方面则形成了轻疑的学术风气。  相似文献   

9.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打破时空限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学生传授政治学科知识,加大课堂容量,而且能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初三思想政治第四课《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巧设“疑”、“奇”、“争”、“乐”、“情”、“用”六趣,较好地完成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之以“疑” 导入新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在学校教育中,教学法可谓有多种,如:口述教材教学法、谈话教学法、图解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等。各种教学方法均有其适用对象,也有其优劣。所以十全十美的理想的教学法并无定则。笔者从事公安高校教学已多年,承担《公安学基础理论》(前五年称《公安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十年,在所负担的20多个系次的教学中,运用了一种姑且称之为“课堂辩论式”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课堂讨论”的质量。普遍受到了  相似文献   

11.
论疑     
当今之世,科学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科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新知,无疑中求疑,探索未来。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之人,无不具有求疑精神。早在战国时期,屈原的《天问》,一口气提了172个问题,从天文地理到博物神话,涉及范围极广。这篇巨著,启发人的智慧,至今光辉照人,激励后人不倦求索。十一世纪,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经过细致观察,对磁针正指南北的观念,发生怀疑,从而第一个发现了磁偏角,为科学的发展作出  相似文献   

12.
问题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只有纠正这些错误,才能使问题教学法得以真正的运用。文章详细阐述了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促进了问题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正确、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13.
《职业道德》课是应职业学校自身培养目标和根本任务而设置的一门德育课程。如何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效果是每一个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具体情境,如运用漫画、录像、典型材料等,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就此,笔者谈一谈自己在《职业道德》课教学中的做法,借以抛砖引玉。一、设置情境,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职业道德》课教学中,要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这是德育学科的特定要求,也是德育课的生命线。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学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自一九八三年秋季以来,我们先后在《政治经济学常识》和《辨证唯物主义常识》教学中,进行了“自学——讨论——启迪——探索”四课型单元教学法实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吸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做法我们按照教材各部分的固有顺序,把教材划分为若干单元。每单元的教学过程依次经历自学、讨论、启迪和探索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构成一种课型,简称“四课型”。 (一)自学课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与优势;其次,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特点,详细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过程;最后,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促进了高职教育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现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可读性强而又通俗易懂,容易使学生初涉教材就自认为懂了,好像没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其实,这种“无疑”并不是真正无疑,而是没有用心钻研教材,没有找到认知矛盾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疑点,鼓励学生发现疑点,启迪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学中,教材的重点、难点,概念…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疑,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把问题引入课堂。即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内驱力,激发其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案导学”中如何“设疑…  相似文献   

18.
刑事侦查学课程模块化教学中特色教学法的运用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录体制班学员在入学前对公安实践了解较少,知识背景多元,专业基础薄弱,年龄普遍较大,社会经验丰富,在校学习时间短,课时安排紧,考核机制不健全。这些不利因素在《刑事侦查学》课程模块化教学中体现尤为明显。《刑事侦查学》教学活动需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讨论教学法、实验模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特色教学法来组织模块化教学,以求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创新实践教学新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具体到教学活动要注重教案的编写、教学训练方法的开发和注重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19.
设疑式教学是以贯彻启发式原则为宗旨,着重解决学生认知领域问题的以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为课堂教学重要线索的教学方式。其实质是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即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围绕问题的解决组织教学,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中达到教学目的。思想政治课首先要解决“晓之以理”的问题,设疑式教学就是要讲好理、学好理,其特点在于它不直接呈现所要学习的定论性知识,而只呈现感性材料(事实、例证等),在学生了解具体现象及有关知识背景的基础上,以设疑、激疑、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寻求答案,使学生解疑,掌握结论性知识…  相似文献   

20.
尝试教学法是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法。把这种新的教学法移植到《青少年修养》的教学中,吸取其精神实质,根据《青少年修养》教材的要求,经过改造而使之具有《青少年修养》的教学特色。它突出一个“练”字使“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带有尝试的性质,使学生在“练”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