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汪荣  郭畑 《求索》2011,(7):254-256
韩愈《原性》一篇,是其为申述儒家性情论以对抗佛教心性论而作。韩愈持性三品说,该文先谈及人性的由来、情的产生、性情的关系、五性说、七情说等问题,进而批判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和扬雄性善恶混论,最后批判杂佛老而言性者。我们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语境的解读,认为《原性》不仅吸收和部分改造了旧有的"性三品说",而且集中古人性论之大成。以往不少论者认为韩愈以"仁义礼智信"为性,并把它作为韩愈人性论的一个重要贡献。这种看法是对《原性》的误读,事实上韩愈并未以"仁义礼智信"为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性,历来有“性善”、“性恶”之说。“性善论”主张人的本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性恶论”主张人的本性是恶的。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存在片面性,因为人性发展既具有向善的可能性,又具有向恶的可能性。 这里有两则案例为证。南  相似文献   

3.
胡宏是南宋初年著名理学家 ,他冲破理本论的框制 ,独创出性本论的第三条理学进路。从宇宙本体论来看 ,胡宏论性具有鲜明的层次性① :第一层是超越之性 ,它是至诚的、至善的 ,是不能用现实经验层面的善所能淋漓尽致地透显的。胡宏所主张的“性不可以善恶辨 ,不可以是非分”②中的“性”就是超越之性。第二层是自然之性 ,也就是“生之谓性” ,它不是价值评判的对象 ,它是人类生存延续的必要条件 ,生而有之 ,不是后天环境所形成的。第三层是经验之性 ,属于价值判断所施的范围。胡宏说“好恶 ,性也。小人好恶以己 ,君子好恶以道 ,察乎此 ,则天理…  相似文献   

4.
湖湘学的奠基者是胡安国的儿子胡寅、胡宏。胡寅儒佛邪正之辨,是从道学家道统论立论而辟佛的,他守儒家三纲五常而辟佛不忠不孝,违背伦理道德;不穷理尽性而至于命,而以万物皆空;反对佛教三世轮回说等。胡宏思想路线,是其对父兄胡安国、胡寅“心与理一”思想路线的继承和阐扬。正由于胡宏的道性形上学的本体学的哲学个性和特色,而为湖湘学奠基,并为湖湘学与程朱道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三奠定基础,与其学生张拭哲学思想发展开出新的精神路向。  相似文献   

5.
唐志凤  宋剑 《前沿》2014,(13):62-64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都只是对人性的假设。虽然如此,荀子所提出的“性恶论”还是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性。它强调人性天生就是恶的,人必须接受后天的洗礼和道德法律的教化,才能不断向善。而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倾向于“性善论”,从而忽视了“性恶论”背后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性恶论”的价值性,只有大胆承认并正视人性的恶,在此基础上,不断克制和改进,才能更好地通往人性的真善美,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6.
荀况(约前328—前235),战国时期赵国(故里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具有和孟子同等地位的大师,是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弟子。《荀子》共32篇,著名的《劝学篇》说:“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胜于蓝。”荀子身体力行,坚持学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各学派,取其之长。荀子是一位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又有法家思想的政治家。他主张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对立。“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所以后天才要接受礼仪的教化。教养好的,以成为圣人;教养不好的,就成为人。这说明教育和学习对人非常要。荀子是儒家学…  相似文献   

7.
韩非,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建构起以法为主,术、势相随的新的法家思想体系;在“性恶论”的前提下,提出人人都“自为”的观点;提倡以“参验”论作为检验真理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法治与人的本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法治与人的本性杜承铭一在人类思想史上,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导出了人治与法治的不同思想。中国古代孔孟儒家学说是性善论的主要代表,在这一人性哲学基础上建构起了人治思想。他们相信人皆具有“仁、义、礼、智、信”的善德本性。所以,统治的核心在于实行“仁政”。所...  相似文献   

9.
漫画与幽默     
女权过分“如个女权运动太过分了肝“你是说,女人什么都占上风?”“是的。所以我要写一本关于男权运动的书。”“那很好,什么时候出版?”“只等我太太同意。”一眼看中新娘找到嫌人说:“你骗人,他有只眼是假眼,你以前为什么不告诉我?”“怎么没告诉你厂嫌人也不示弱,“你们头次见面后,我就告诉你:‘他一眼就看中你了。’”还不习惯一位旅客乘一辆出租汽车出游,半路上他轻拍司机肩膀想风点事,司机吓得“哇”地叫了起来。“呢,对不起,”旅客抱歉地说着,“没想到会吓了你……”“没关系,小小的误会。”司机答道,“我一向是开…  相似文献   

10.
孟子和荀子俱为孔门后学,且以祖述孔子为己任,却提出了“性善论”与“性恶论”两种相反的人性论。孟子侧重对孔子“仁”的阐发,认为人具有“恻隐”“羞恶”“辞让”和“是非”四善端,故性善。荀子侧重对孔子“礼”的阐发,主张将人性注解为人的自然属性,主性恶。“性恶论”与“性善论”虽有对立之势,却在历史情势演进和学术思想进度中呈现出逐渐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朱汉民 《求索》2022,(3):73-82
胡宏通过碧泉书院实现他的师道理想,完成他的道学建构,开创了湖湘学统。胡宏往往以“体用”表述“道”的内涵,其中包含的双重思想结构值得进一步分梳。一方面胡宏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论道之体用,作为道之体的性是形而上的终极存在,作为道之用的心是“知天地、宰万物以成性者”;另一方面他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论道之体用,提出“仁其体,义其用”的论断,仁是儒家文化价值之体,义是儒家革新政令之用。把握好胡宏道学体用的双重意义,能够更加完整地理解道学的丰富思想内涵与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黄萍  贾作璋 《求索》2013,(5):104-106
人性善恶是自古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但始终不分伯仲。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可知.从人的社会属性来考量,人性无分于善恶,是社会决定了人的善恶,而不是人性善恶决定了社会。向“善”是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并非延续人性善恶的争辩.而是通过对自然灾害过程中显现的不同人性的分析.意欲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唯有改变社会存在不合理的状态和加强主观教育,才能改造人的“恶意”,引导人们向善。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通过体验的方式提出了性善论,并试图探寻性善的本源。达尔文的自然史观和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史观,共同揭示了人性中的善同道德都是自然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儒家的性善论实质上是善恶相混论基础上的性善强势论,这也是儒家对人性恶的力量估计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水、盲肠及猫南风就一般意义而言,人的各种秉赋在本质上差别是不大的,如同人一生下来无分善恶一样,“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但如果这水既不“东决”又不“西决”呢?显然是死水一潭,那就不是善恶之...  相似文献   

15.
人类是很善于伪装自己的,单从一个人的外表看,我们确实很难觉察出他的本性和真实才能,因为人的外貌,美丑善恶既殊,情形不一。对于那些善于伪装自己的人,我们要觉察出他是否足堪重任,必须要有一面“人性的照妖镜”,让他们的操守与才华原“性”毕露。 这种“照妖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观人术。我们的老祖宗在这方面似乎特别有心得。《韩非子》、《吕氏春秋》、《史记》等古籍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史记》中的李克。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古斯 《前沿》2008,(3):48-50
学校并不是与文化无涉,它是根植于文化之中。那么何谓学校文化,对于我国来说,它是既新又旧的概念,因此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很不容易,存在着“总和说”、“同心圆说”、“精神文化说”、“群体意识说”、“力量统一说”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学校文化从形式上看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从内容上看是反映学校行为的价值观念;从性质上看是属于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是属于学校性质的价值理念;从作用上看是属于规范学校行为的价值理念。在我国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弱势文化占主导,裙带关系现象严重,过于重情,学校文化与学校制度两张皮等不良影响因素。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着无用论、夸大论、领导论、政工论、标签论、速成论、难办论、典雅论、模仿论、娱乐论等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甲 :我曾联系当前的情况 思考人才培育的问题,认为还是晚清时期的龚自珍说得好,“不拘一格降人材”,这实在是最佳的“人才生态”。 乙:这句话是大家都同意的。 甲:同意归同意,实行起来就可能是另一回事了。比如现在的“有志之士”都想成为“大才”,高等院校也摆出一副专门培养“大才”的架势,这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个社会倘若只有“大才”而无“小才”,那就糟了。 乙:这话我理解。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位,宋江是“大才”;但如果一百零八位都是宋江,那就搞不成梁山起义了。 甲:你说的还只是一个“单位”的人才结构问题;若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保安》2012,(16):65-66
编辑老师:你好!我在公园从事保安工作,今年7月14日下午,我和另外3名同事执勤时在公园草地上发现一个黑色钱包。在原地等了一会儿不见有人前来寻找,我们就将钱包交到了公园办公室。在办公室工作人员陪同下,我们打开钱包发现里面除了1100元现金外,还有几张银行卡和一些名片,按照名片上提供的联系方式,我们找到了失主。2个小时之后,失主匆匆前来,在确认无误之后,我们将钱包还给了他。事后,同事王某开玩笑说:“看这人这毛躁劲儿,如果咱不联系他,他说不定还不知道钱包掉哪里呢。”另外一名同事李某则说:“不联系人家怎么行,咱要把这这钱昧起来,岂不是犯法了。”王某则反驳称钱是捡来的,又不是偷的,怎么能算犯法呢?听到他们两个争论,队里的其他人也参与进来,有人同意王某的说法,说还不还是良心的事,跟犯不犯法没关系;有人则同意李某的说法,但犯了什么法又说不上来。总之,讨论半天谁也没有说服谁。我想请教一下。捡钱不还是不是犯法?读者王斌彬  相似文献   

19.
据史书载:唐太宗的内兄长孙无忌与太宗没有登基时就有交情,又因为是辅佐太宗登上帝位的大功臣,所以太宗视为心腹,出入于卧室。太宗想把执掌朝政的重任交给他。长孙皇后听说后不同意,经常趁空对太宗说:“我已身为皇后,尊贵已到了极点,实在不愿意兄弟子侄遍布朝廷,都享受高官。汉代吕后、霍光两家可作为深刻的教训。所以特别希望朝廷不要让我哥哥作执政大臣。”太宗采纳了这一建议。 按当时的情况,长孙无忌论才干和资历,都确实无愧于唐太宗的第一功臣、第一助手。太宗要委以执掌朝政大权的重任,其实也是量才录用,“内举不避亲…  相似文献   

20.
陶俊  张俊岳 《求索》2011,(5):130-132
南宋初期理学家胡宏的心性哲学体系,继续了洛学南渡之初的心学化趋势,试图对洛学心学化过程中有体无用的缺陷进行纠偏。胡宏在本体上抽空了先验性的性善内涵,将善归诸于后天心体操存的结果。这种由心至性的心性关系,与二程洛学思维进路恰是一个头脚倒置。由此,心体承担了道德主体自我提升与道德准则客观化寻找的双重任务;胡宏的心性之学也因之成为了当时最强调实践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