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江泽民的伙伴外交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推行了伙伴外交战略。这种战略下建立的伙伴关系,具有不同以往的鲜明特点。江泽民伙伴外交战略的推行有着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伙伴外交战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实践成果,在充满新机遇的21世纪里,仍将是我国奉行的主要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2.
战略机遇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环境的重要判断。战略机遇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前20年,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现在起到未来30年,战略机遇期的内涵还将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生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深刻塑造着当代中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又夯实中国社会迈向强起来的战略基础与战略力量,推动战略目标的设定不断提质扩容。中国在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是人类社会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思想在21世纪最具革命性意义的实践。新时代战略运筹的基本逻辑:新战略实践需要新战略哲学支持,以强大实力为支撑进行积极主动斗争,推动多元战略主体形成多维战略态势,以价值重建塑造战略主体的战略认知。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周边外交战略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周边外交战略,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提出的.它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睦邻友好原则为核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全方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它的实施在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关系,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且为当前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及推行的"和平崛起"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进入新旧转换的历史大变动时期,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思想,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它不仅是应对当时复杂国际局势的权宜之计,还是为了中国国家利益而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进入新世纪,"和平崛起新道路"、"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新的继承和发展.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上,曾经提出"一线一轴"的构想,其中,一轴即为长江。2014年,"打造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长江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的河流。长江黄金水道贯通东中西部、通航能力强,目前干线货运量约20亿吨,位居世界内河第一,为莱茵河、密西西比河的10倍和4倍。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这是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  相似文献   

6.
门洪华 《探索与争鸣》2022,(1):43-50+177
积极应对百年变局,立足长远进行谋划,运筹中国外交战略新布局,事关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中国持续强大的同时,世界百年变局深入发展,中美战略博弈深化,国际形势和中国外部环境加速演变。有鉴于此,中国应加强战略运筹,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战略布局。我们建议:丰富完善统筹国家、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国家战略体系;以深化国际合作为主轴,以推动国际共同发展为主线,以丰富完善国际统一战线为抓手;全力应对美国的战略聚焦,促成世界各大力量平衡和制衡美国的态势;以经略周边、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合作为基础,夯实中国国际影响力拓展的基础,促成中国国家实力的有效扩展;以塑造新型全球化为抓手,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中国战略利益全球拓展;强调文明互鉴,加强文化对话,从哲学高度审视时代之问,推进中国外交战略新布局的展开。  相似文献   

7.
《桂海论丛》2021,37(2)
对外开放本身包含着国际大循环与国内大循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双循环经历了实施出口导向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创新推动等阶段的不断调整。近两年国际局势的大变局,给国际大循环带来种种障碍。我们必须努力落实中央的指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要从保障民生、扶贫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扩大内需,从产业结构升级、关键技术国产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方面来提升供给能力。三次产业都在科技进步推动下发生有利于需求扩张的变化。国际大循环由"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区域开放新格局。构建、参与国际生产链与提升国际价值链的地位双管齐下,通过共同构建自由贸易区、开展对外基础设施建设、按"边际产业转移"开展对外投资等来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为使两个大循环相互促进,要正确处理好国产化与国际化、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产业的国际转移与国内转移之间的关系。推进两个大循环的关键是提升企业的内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交战略理念的转变:由强调"斗争"到主张"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外交战略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强调"一边倒"和"反帝反修"为主要内容的"斗争观",逐渐转变为当今主张的"国际合作"。中国外交战略理念的转变不仅是为了顺应当前和平、发展、合作时代潮流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实现我国和平发展和与各国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如今,中国倡导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观,推动以国际合作为基础的国际关系民主化,开创了以多边合作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正>城镇化战略,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即提出的与工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并列的重大战略之一。多年来,由于认识论及发展阶段等多方面原因,这一战略并未得到有效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以下简称"双方"),基于发展相互平等信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国际社会所负的责任以及对重大国际问题所持的一致态度,特声明如下:一、双方将本着伙伴关系的精神努力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双方认为,二十世纪末的国际关系发生了冷战结束、两极体制消逝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什么说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机遇是指时机和机会。战略机遇是指影响整个国家或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机会或时机。新世纪的前20年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言的重要战略机遇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和平与发展机遇。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这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国内政策的连续和稳定。从目前的国际政治形势来看,虽然局部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涵盖了"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1]等方面,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共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一起实现共同发展。"[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是关键抓手和实现途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3]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  相似文献   

13.
二战中罗斯福奉行"先欧后亚" 战略之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中罗斯福奉行的"先欧后亚"战略,既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具体体现,又反映了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同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为该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如何在这一历史浪潮中处于优势地位 ?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 ?关键取决于民族国家国际竞争力。本文将从科教战略、比较优势战略、跨国经营战略,阐述我国国际竞争力战略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理论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理论界就已提出,但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战略的国家.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破解现代人类遇到的能源环境危机,是中国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基于东方智慧、实现中国永续发展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成海  杨慧 《思想战线》2011,37(3):133-134
一、问题的提出1963年,联合国国际旅游大会强调了旅游规划的重大意义,到了20世纪70年代,旅游需要规划的观念逐渐被许多国家及国际组织所认同和重视。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旅游业逐渐从"事业"向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始进入第二个10年,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年,在俄罗斯"中国年"活动的有力推动下,中国和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展开了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全面交流,使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前后,费孝通提出"藏彝走廊"概念,最初是为从宏观上看各个民族的演变、进而进行民族识别,后来逐渐将其与丝绸之路联系起来,希望以"藏彝走廊"为中心重建南方丝绸之路,发展西南民族经济。其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逐渐有学者开始将研究目光投注于中国不同地区的民族走廊。现今,中国人类学海外民族志研究日渐兴起,中国人类学者开始将研究对象扩展至国外;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已经提出,"一带一路"将走廊的概念与研究范围推向国际化,形成世界民族走廊概念。无论是海外民族志研究,还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都为走廊学从对概念的定义与范围的界定走向实地田野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界两级格局解体 ,多级格局正在形成之中 ,从总体上看 ,国际局势相对稳定。世界科技革命出现新高潮 ,为产业革命注入了新动力。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荡涤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壁垒 ,催动着各国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进行经济改革 ,为适应新形势而重塑发展战略。面对世界发展的这些重大趋势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中指出 :“综观全局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 ,对我国来说 ,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  相似文献   

20.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已成为亚太地区新的竞争性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与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相比,TPP的特点在于:成员国情况复杂且彼此差异性较大;协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空前;协定的内容和标准主要体现了美国的自由贸易理念和战略利益诉求;协定发展次序灵活、多轨多速、开放包容;重视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的利益,限制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特别扶持。就其影响而言,TPP将对中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和投资转移效应,将"倒逼"中国推动内外统筹发展,促进中国不断推进东亚贸易自由化;短期看,将使中国推进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加大,长期看则可能会形成对发达国家有利的国际治理新规则;此外,TPP会对中国的产业发展、市场运行和管理体制产生影响。要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必须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构建有利于中国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同时不断深化国内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