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我国的国际交往越来越多,仅缔结和参加的多边条约有二百多项、双边条约有一万多项,大家迫切希望增加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知识。今年4月29日,李鹏委员长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制讲座”,邀请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江国青博士作了关于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讲演。本刊征得作者同意,分期刊出他的讲演稿,供大家学习、参考。本期刊登讲演稿的第一部分“国际法的概念与当代的发展”,随后几期刊登第二部分“国际条约是当代国际法的最主要渊源”、第三部分“条约的缔结程序”和第四部分“条约的遵守与适用”。  相似文献   

2.
郑恩田,男,山西省阳泉市人,1942年6月生,自幼酷爱书画,以临“小人书”起步。偶得叶浅予先生所著《怎样画速写》一书教诲:一个爱好者如能画3000张人物写生,他就可望成才。这对郑恩田如拨亮的明灯,茅塞顿开。于是他便在田间地头、农舍村落,认真地去“写生”,坚持数年。  相似文献   

3.
卞国强是活跃在当今画坛上较有成就的青年画家之一。他在1991年举办了“北京风情”个人专题画展,以及“太行风情展”、“现代人物水墨小品展”等联展,去年又推出“九二水墨画新作展”,这些都使人们感到这位年轻画家的实力及旺盛的创造力。卞国强1958年生于天津,1987年考入中国画研究院进修班。他是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杨柳青画社书刊编辑部美术编辑,现就职于中国画研究院画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画画时极其投入,两眼灼灼地盯着画案上的宣纸,似乎要把自己的一腔思绪、灵感、感受全都倾注到  相似文献   

4.
一年和一天     
有一天,一位青年画家碰到了法国著名画家门采尔,他当即向门采尔请教:“尊敬的先生,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你能给我解决的答案吗?”门采尔谦虚地说:“什么问题。”青年人说:“我常常能一天作一幅画,可卖出反却总要一年的时间。”门采尔微微一笑,说:“年轻人,你可以换着试一下。你把一天画出的画用一年时间去画,看能不能把一年的卖画时间缩短为一天。”说完,门采尔就走了。年轻人回去之后,开始的一段时间,还总是不能把画画的速度慢下来。后来,他迫使自己耐心构思,揣摩而且在闲暇之余苦练基本功,力求每一笔下去都能传神,…  相似文献   

5.
佐人 《现代领导》2008,(8):15-15
“面壁”和“破壁”这两个典故,都出自南北朝时代的传说。前者说,迭摩老祖钻研佛学,曾经面壁坐禅在嵩山少林寺,迭十年之久(见《神僧传》)。后者说,名画师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生态盎然,但都未画眼睛,问他为何不画眼睛,他回答说:画了眼睛.龙就要飞了。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都说有现代“金陵画派”五老之一美誉的魏紫熙先生,是个老实忠厚到“极点”的好人,说他作画就如同他做人一样,不会玩一点“花头筋”。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似乎“老实人画的老实画”已成了对魏老和他的作品的“公认”。然而,就象在生活里我们不能因看到天空中有一块云就把今天说成是阴天一样,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7.
驿路风铃     
医生和画家   一位眼科医生成功地治好一位著名的超现实派画家的眼病。收费的时候,医生说可以不收钱,但希望画家为他画一幅画,内容由画家自己选择。   画家很感激医生为他治好眼病,于是他画了个硕大无比的眼睛,每个细节都精细入微,并且在瞳孔的正中央为医生画了一幅肖像。眼科医生看了这幅画,一下子被画家过人的艺术表现力所震慑了。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半响才说:“谢天谢地,幸亏他不是来治痔疮的。” (俞世英作 )孩 子 他 爸   卫生所张大夫刚坐到诊桌前,邻居王嫂便来到他面前轻声说:“张大夫,我家肥猪两天不吃食了,请您…  相似文献   

8.
蒲安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交使节,由于他本身是美国人这一特殊身份使得他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他主导下签订的《蒲安臣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平等身份签订的条约。从蒲安臣的经历以及《蒲安臣条约》看出:晚清美国的对华政策往往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交融的产物,而清政府则希望利用美国相对于其他列强对中国的善意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蒲安臣条约》在劳工、留学等方面对日后的中美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他从小沉迷于中国书画艺术的海洋里,五十几年争分夺秒的刻苦练习、创新。功底深厚的他,走过了不知道多少艰辛的历程。他宗古法而不泥,集百家长而不克守,把历代画竹的“喜气写兰,怒气写竹”的定论创新为“喜气可写一切事物”,他笔下的竹从此变成了“笑”竹,大家爱戴地称他为“笑竹人”。艾庆芸喜竹,爱竹——质朴、刚柔、高风亮节,他希望借鉴传统文人画追求新时代的新主题,把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主观精神注入画中,得其情而写其性,赋予竹子人格化、社会化的特征。他用了近20年的努力,改变了旧法,创造了《五叶手势法》、《先叶后枝法》、《立体…  相似文献   

10.
《春秋》1998,(2)
近几年,梁立华之名已为济南市和山东省的书坛、画坛所熟知,求书求画者络绎不绝,有人甚至赠之以“泉城郑板桥”的美誉。对此,他仅以“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的谦逊待之。出生于1954年的梁立华已经有30年的从艺历程。早在中学时代就尤爱写写画画的他因受到了一位老先生独具慧眼的鼓励与点拨,便义无返顾地走上了他  相似文献   

11.
眼睛眼睛     
鲁迅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然而,没了眼睛呢,要怎么画?真想问问鲁迅。  相似文献   

12.
连战的祖父连横,原名连雅堂,祖籍福建漳州龙海马崎, 1878年出生于台湾,是我国著名史学家。连横崇尚仁义忠勇精神,一生热爱祖国,坚持“台湾固为中国版图”。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后,祖国宝岛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这位“弃地遗民”“虽历试诸难,不挫所守”;秉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的信念,“为保存台湾文献,不得不忍居此地。”他几十年如一日艰辛搜集台湾历史文献,编  相似文献   

13.
随着频繁地参与国际交往,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越来越多。国际条约在我国国内的适用问题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及其典型实践后,针对我国适用国际条约的现状,提出了应采取“纳入为主,转化为辅”的适用方式。  相似文献   

14.
吴晶 《今日浙江》2006,(9):60-61
黄宾虹(1865-1955),现代中国山水画大家。黄宾虹恢弘深邃的艺术生命与他悠长、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莫大关系,也与浙江大地息息相关。他生于金华,逝于西湖,这正可解释他选择了“写山水”作为观照抒写心灵的方式,正是浙江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如画山水造就了这位大宗师。他的山水画创造的“浑厚华滋”的艺术境界,表现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内涵,使他成为同时期画家中最经得起时间推敲的一位。他的早学晚熟、衰年变法,成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奇迹。一、第一次“写画”和“读山”1865年(清末同治四年),黄宾虹降生在金华县城西铁岭头。父亲是一位儒…  相似文献   

15.
许多人喜欢王成喜的中国画。王成喜的中国画多次受到知名人士的称赞。比如,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新加坡总统黄金辉在他的府邸兴致勃勃地会见了正在这里举办个人画展的王成喜。黄总统对王氏作品,特别是他作的梅花非常欣赏。他说:“你画的梅花生机勃勃,看了令人振奋,感到有力量……”  相似文献   

16.
父亲有位朋友,是位知名画家。几乎每次去他家,总能遇上有青年画家登门求教,他也总是很耐心地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有关部门、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知道他的时间很宝贵,而提携后辈完全是尽义务的,就忍不住问他:“伯父,您何必呢?你随便画一幅画就是几千上万块钱,多画点画多好,何必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小人物的身上?”  相似文献   

17.
富翁买画     
一个富翁请毕加索为他画肖像,画好后,他拒绝支付议定的5000元酬金,理由是:画的根本不是我。不久,画家把这幅肖像公开展览,题名为:《贼》。富翁知道后,万分恼怒,打电话向毕加索表示抗议。“这事与你有什么关系?”毕加索平静地说,“那幅画画的根本不是你!”富翁不得不买下那幅画,改名为《慈善家》。富翁买画  相似文献   

18.
开心乐园     
布朗非常欣赏他的小儿子,一次他和一位客人聊他的儿子有多聪明。布朗说:“他只有两岁,就认识所有的动物了。他长大一定会是一个出色的自然科学家。来,我让你看看。”他从书架上拿下一本画册,把博比抱到膝上,打开书,指着一张长颈鹿的画片:“博比,这是什么?”“马马。”博比回答。他又指了一张老虎的画片,博比回答说:“猫咪。”然后布朗又指了一张狮子的画片,博比说:“狗狗。”他又指了一张黑猩猩的画片,博比说:“爸爸!”在一个慈善舞会上,萧伯纳邀请一位矜持傲慢的女士共舞。在华尔兹舞曲声中,她问:“萧伯纳先生,你怎么…  相似文献   

19.
在襄樊警界,提起“老警”郑双根,大伙都是三个字:“没得说”。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从警20年,当了交警支队长,还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没官相,着实“大兵一个”。与他共事多年的政委张继武感慨地说:他一不求官,二不贪财,一心扑在工作上,我们都服了他。 在襄樊交警支队小会议室里,我们见到了郑双根。他刚从枣阳参加完打击车匪路霸实战演练回来,正在画一张用于安装自拍仪的设计图。为了这幅图,昨天他还不顾老命爬到供电局29层楼顶的铁塔上去量尺寸,小青年看了都直打哆嗦。  相似文献   

20.
宗合 《今日浙江》2010,(6):58-58
在2010年3月14日的全国“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浙江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