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华东师大教授王家范中国历史上最早讨论农民沦为流民的,恐怕要算是西汉初的晁错。到汉武帝时,董仲舒则已经把它看作安危所系的重大社会问题。循着一脉相承的历史轨迹读去,那种大祸临头的惊恐给人印象至深。统治者为了防止社会灾变,惶惶然穷于商酌对...  相似文献   

2.
德国政治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民众的政治教育工作。如同其国家的历史一样,德国政治教育的历史也长期处在不断的分裂与融合之中。政治教育总是服务于统治者特定的政治目标,导致其伴随每一次社会政治变革与政治秩序的更迭,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如君主专制时期的“臣民教育”(Staatbtirgerliche Erziehung)、魏玛共和国的“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Staatund Volk Bezugspunkte politische Bildung)、纳粹统治时期的“政治教化”(Nationalpolitis -che Erziebung)以及当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民主政治教育”(demokrafischer politischer Bildung)。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我省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的部分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不能像历史上让失地农民变成城市流民,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也不可能让其返回再从事农业而保证其收入不下降。  相似文献   

4.
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严重的流民问题。然汉武帝在统治前期,采取了强化户籍制度、制定有关流民的法律、赈济安抚流民、移置贫民、控制物价等社会控制方式;后期积极发展生产。这些手段基本上使流民问题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5.
从维护自身权利角度出发,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诉讼观念有所变化。“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被历代统治者巧妙运用,以“息讼”的方式达到其统治目的,“厌讼”成为相当普遍的诉讼心理。现代社会,中国人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随之诉讼观念也发生变化。由于法律制度本身和权利主体自身原因,仍有相当一部分人面对诉讼时选择了规避,转向其他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论西汉后期的社会问题冷鹏飞西汉后期的社会问题,突出表现为大量农民破产流亡所引起的社会危机。一般论著认为:导致农民破产流亡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而流民又大批沦为奴隶。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土地问题和奴婢问题。其实这种看法似是而非,并未抓住问题的实质。本文...  相似文献   

7.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边陲,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拉祜族自治县。由于教育方面的几个特殊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历史的特殊性。解放初期,澜沧县各民族还分别处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中有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拉祜族,有处于奴隶社会时期的佤族,还有进入封建领主制社会的傣族等,是被历代统治者称为“蛮荒部落”的化外之地,少数民族深受歧视和排斥。据史料记载:至清光绪十三年,澜沧仍“无教育之踪迹可寻”。少数民族基本上处于刻木结绳记事阶段,根本没有民族教育事业可言。清光绪末年,虽然曾在…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突出矛盾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关键又涉及农民对土地的权益。改革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已成为当前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教育,历史久远。从夏代开始,即有学校设置。“夏日校,殷曰序,周曰痒。”(《孟子·滕文公上》)自古以来,统治者总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由此可见,重教尊师早已成为我国的优良传统。历代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往往又是杰出的教育家,他们有许多关于尊师的论述。历史上也出现过许多尊师的感人事迹。这些对于形成今天尊师的良好社会风尚,将起有益的借鉴作用。一我国历代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教师的社会作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况认为,教师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法度的存亡。他说:“国  相似文献   

10.
陈小葵 《求索》2008,(4):22-24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奉行的基本政策。“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其背后的动因并非如有论者所谓的是出于统治者对商人和商业的偏见或好恶,而是有着历史必然性;并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抑商”也并不意味着对商人和商业不加区分地绝对排斥和打击——它针对的对象是“私商”,对“官商”,统治者不仅不“抑”,反而予以保护和扶持。为了保证专制王权能够始终有效地控制商业这一国家的经济命脉,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社会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而且富有弹性的商业统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黄仁宇先生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中反复申明:历史上,统治者若干次地面临“技术问题”,即如何通过“制度创新”给国家注入新的活力。可惜,面对内忧外患,统治者缺乏足够的智慧。他们解决不了“技术问题”,就揪住道德做文章,企图实施道德教化来转移社会矛盾。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当然是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对和谐社会的倡导,其意义在于通过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的理念进行重建,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怎样一种社会,表达基于事实判断层面对人类社会理想的价值诉求.在诸多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中,以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为视角的研究者偏多,而以历史学与政治学相结合为视角分析的则相对偏少,这虽然与和谐社会命题本身所涉及的问题阈相关,但是,却并不意味着历史学视角的不重要.任何社会都需要和谐,和谐因素以其独特性内在地勾连于历史发展的向度之中,这对于为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所尊崇的“治世”、“盛世”而言亦无例外.那么,“治世”、“盛世”究竟是怎样一种社会模式?其兴衰变迁的社会成因是什么?当前,它对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又有哪些重要启示?可以说,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裘斌老师撰写的《“治世”·“盛世”·和谐社会——中国古代历史对当今社会建设的启示》(以下简称《启示》)一书,从历史与政治的视角出发,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剖解.  相似文献   

13.
浅谈孔子“政者正也”思想对廉政建设的参考意义刘盛蒲廉政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曾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提法倡导过为政清廉。虽然为政的内涵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内容,但清正廉洁、为政无倦,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对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都具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反复在强调一个基本事实: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了目前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焦点。土地纠纷为何会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昵?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国家向农民征用了大量的土地。而由于征用补偿标准低,失地农民所获得的土地补偿费不足创业,又没有建立合理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导致数千万失地农民成为了无地可种、无正式工作岗位、无社会保障的流民,并产生了十分严重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5.
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发展到今天,宗教的管理问题已成为一个事关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实现安定团结、发展民族经济的重要问题。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嵩明县积德办事处的“信教守法规定”,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宗教管理作一些探究和剖析。宗教,其本身属于唯心主义(有神论)的范畴,加之历代统治者从利用宗教维护统治地位的需要出发,人为地给宗教罩上一层光怪陆离的光圈,用于麻痹和愚弄群众,更使宗教增添了神秘色彩。长期以来,由于对宗教认识和看法上的差异,便出现对宗教管理上的不同做法及效果。有的对宗教谈虎色变,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农村一些地方,青年实际结婚年龄逐年降低,不到法定年龄而早婚的现象重新抬头,直接冲击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极大地妨碍了《婚姻法》的正常执行、已成为当前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一、早婚的社会历史原因婚姻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人们关于婚姻行为的社会思潮。风俗习惯及道德规范,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增加丁税的收入及供战争消耗,大都强迫人们早婚早育,繁衍人日。新中国虽废除了违反科学、强迫早婚的制度,但早婚却仍旧束缚着一些人的婚姻思维方式,加上一些农民的社交。生活圈子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7.
墨子,姓墨名翟,鲁国人。生于春秋末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堪称“圣人”的伟大思想家,人称“子墨子”。他的以“兼爱”为核心的博大仁慈胸怀,主张“非攻”的政治思想,“百舍重茧”裂裳裹足,千里奔波止楚攻宋的事迹,早已为今人所熟知,而他以“尚贤”为核心的系统的人才思想,也已在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成为先秦诸子管理思想中独放异彩的瑰宝。什么是政治之本?历代政治家、统治者都有自己的答案,推崇枪、钱、粮……的各大有人在。而墨子则石破天惊般地明确提出:“尚贤为政之本”,“归(馈)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尚,…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灾之国。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与灾害抗争的历史,历代统治者长期积淀下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对灾害问题的治理,实质上考验着治国理政者之能力,善治国者必先治灾,善理政者必重防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国民中的绝大多数。在旧社会,如何组织和统治农民,对历代王朝来说都是一个焦心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王朝的稳定、国祚的长久。所以历代君王都采用了各种方式以实现对农民的控制、保证政权的承袭。 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一贯重视农民问题。实践证明,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农民、农民的解放必须依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在如何领导和组织农民当家作主的问题上,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也走过一些弯路、有不少教训。特别是在人民公社时期,运用行政命令和半军事化的方式,把农民“管”得过紧的作法所造成的失误,我们决不能忘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旧史学基本上就是对于历史事实的记载,如何如实地记载历史,这就成为了历代史家的一个大问题。在我国的古籍中,经常提到“良史直言无隐”,就是说,史家必须“善恶并书”,要据事如实记载。历代的文人们往往以此作为史家的美誉,史家也往往以此自任或标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