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待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扬弃",但"扬弃"不仅仅是剔除糟粕,更在于对传统的精华内容进行创造性转换,一方面使得传统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使得在满足时代社会需要的同时,传统文化获得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但实施创造性转换必须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必须以文化传统为基础,这是创造性转换的基本原则;二是必须体现出其"更化"的特质,否则就难以实现转化与创造;三是遵循文化发展的自我特质,这是实现转化的理论保障;四是采取开放性的手段汲取各方面的养分。最后必须与时代相结合,以确保创造性转换的价值指向。只有坚持上述原则,传统文化才不会偏离民族的个性,获得文化自信;才能符合传统文化自身的发展逻辑,才能适合时代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学者们在新时代语境下对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研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当前,学术界在现实逻辑、多重挑战、多维路径等方面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有效地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包括内容、载体、方式、路径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目前,学术界在研究内容上多局限于方向原则的探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具体方案、举措有待深入挖掘;在研究方法上,学术界多侧重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还有待丰富;在研究视野上,学术界尚缺乏多维视角的分析,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有待引介人学、时空社会学和社会结构论等分析框架以拓宽其研究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现代化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深入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的本质内容植根于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总结中国道理、中国经验、中国理论需要实现儒学的创新性转换和创造性发展,达到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充分醒觉,以全球战略传播为重要抓手,实现不同文明之间“平等相互”视野下的交流、沟通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法律解释的本体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释学经历了从方法转向本体的发展理路,在这一转向中,作为解释学核心概念的理解由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转变为人的生存意义的创生方式。解释学的重心转换影响着法律解释理论的发展走向,传统法律解释理论将解释作为追寻立法者意图的方法而消解了司法者的历史性,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向使这一企图成为无法实现的乌托邦,但也由此强化了法律解释的创造性而解构法治的确定性,而现代的法律解释理论将解释学的方法论纳入其本体论框架之中,实现了本体论解释学对法律解释的建设意义。因此,解释学的重心转换使法律解释处于方法与本体的张力之中。  相似文献   

5.
对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要注重给儿童创设民主、愉快的氛围,发展其多种思维方式,并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世界政党制度具有多样性,没有也不可能有普遍适用于各国的政党制度.中西政党制度在生成发展中存在着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实践逻辑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中西政党制度表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比较视阈下中西政党制度在理论逻辑上的民主分野、文化逻辑上的异质多元、实践逻辑上的内生演进等方面存在的鲜明差异,体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内在必然性、本土自生性与伟大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新思想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民族性、历史的继承性、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广泛的人民性。加强对江泽民文化创新思想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合哲学思想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传统文化资源,因此,廓清和合哲学的源流、内涵和局限是很关键的。必须辩证地吸取和合哲学的思想资源,不能因为和合哲学的合理性而否认它的历史局限性,也不能因为它的局限性而否认它的当代性。对和合哲学思想的创造性转换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即是将传统文化改造成适应时代发展、大学生需要的文化。首先,客观地还原、批判地继承是高校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次,一方面实现传统文化内容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重在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另一方面大力创新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形式。再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归,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两课"与其他课程建设体系之中。最后,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生活化、实践化是传统文化在高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基本的概念、观点、立场;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来源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文化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由此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极富创造性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思想论战为基点,全新审视新民主主义理论成熟的历史背景,揭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在这一思想论战的基础上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的.通过这一历史过程的分析,对我们在当前新的社会变革中如何把握思想文化变革的前奏性以及文化创新中如何坚持文化的先进性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巨大成就。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文化建设的经验,深入探讨新时代云南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云南文化繁荣兴盛是摆在云南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时代命题。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坚定文化自信,用新的理论创新推动云南文化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祠堂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为特别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家族组织密切联系的一种农村家庭和社会自我治理的文化,有其自身的特征和传播方式,主要以家族祭祀、家族读谱、家礼家训教育等方式发展和传播,其内容纷杂,有精华也有糟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待祠堂文化,必须客观、科学、礼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的基本方针,坚持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对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理论上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方法,也在实践中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是实现中华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是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的基础。面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等问题,必须通过发挥全媒体宣传优势,利用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传承,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在"一带一路"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等途径,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自觉。  相似文献   

16.
文化统战思维方式的创新,就是在对传统的统战工作思维方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寻找新途径解决统战工作中的新问题。创新文化统战思维方式可以是思维路径的创新,也可以是思维模式的创新和思维结果的创新。从实际情况出发,转换角度,多方位地创新统战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地丰富统战文化和统战理论,推动统战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精神特质、理想追求、价值立场上的相通性、契合性、统一性是结合的理论可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促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结合的现实必然;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涵育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根基是结合的路径选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拓展现代化发展道路、破解世界发展难题、锻造永葆生机活力的政党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正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两个重大主题,本刊诚征以下稿件: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源流研究2.习近平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思想研究3."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视角研究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观在中国社会文明形态转换中的意义,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辨证分析方法,论证了中国社会转型中传统文化价值观转换及新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历史必然性。从文明形态转换中核心价值观的生成意义,传统转换中核心价值观的现代进程,社会治理中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道路等视角分析了社会核心价值观演变与社会治理间的关联性。并从文明形态、发展特征、人伦结构、文化心理、同化顺化效应、以及践行道路探索等文化价值观生成与确立的多重因素,描述了社会核心价值观转换与建构的起因、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和文化价值的肯定和坚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人们对社会主流文化认同等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面对文化自信现状,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创新转换、继承弘扬、引领培育、改革创新和交流互鉴中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