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厘清不动产登记行为的性质是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前提和逻辑起点,文章从理论界关于不动产登记性质的不同认识谈起,通过分析不动产登记行为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得出不动产登记属于行政行为的结论。具体而言,不动产登记是一种行政确认行为,一种准法律性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2.
商事登记制度是现代商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商事登记行为的准确定性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商事登记机关的职能、登记程序等,其对研究商事登记制度,从而构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需求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现代化的商事登记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商事登记行为在性质上兼具公法与私法双重属性,属于以行政行为为主的复合行为,即商事登记是行政行为与民商事行为的复合行为,其主要体现为行政确认,商事登记行为应实现从监管行为向服务行为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是物权法中一项基本性的制度。历史上并无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登记成为不动产物权的必然要求,可以说"登记天然非不动产物权公示方法,但不动产物权公示方法天然为登记"。物权登记行为的本质为行政行为,通过法理分析可以发现物权合意是物权行为的成立要件,登记行为是物权行为的生效要件。物权登记行为和物权合意行为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法律行为,其成立要件各不相同,因此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物权行为的效力会有所不同,物权变动也会因此存在各种不同情形。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是我国房地产权属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国家为保护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制度 ,属于国家机关依职权实施的行政行为 ,其效力是使房地产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变动。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属于我国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中特有制度  相似文献   

5.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5,20(5):115-122
司法实践中,由于对在建过程中房地产登记制度的法律性质认识不一,加之不动产登记制度不够完备,故引发了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诸多法律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阶段的登记行为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明确其法律性质,并结合审判实践中发生的相关案例,探讨解决审判难点问题的方案,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完善商品房预售登记制度和统一司法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行政登记是行政机关经相对人中请或按照授予的职权。依法对需要登记的事项进行审查和判断,并将这些事实和情况记载在登记簿上的行为。根据行政法律行为理论,行政登记是行政法律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的结合。它分为产生审批赋权效果的许可性登记、产生私域认可效果的确认性登记和产生信息保存效果的事实性登记三种。  相似文献   

7.
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制度,是国家为了加强对房地产租赁市场的管理而设立的。该制度规定房屋租赁实行登记备案制,房屋主管部门颁发的房屋租赁证是租赁行为合法有效的凭证。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项制度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因此有必要对租赁登记的法律效力、性质、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适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登记制度是当今各国普遍设立的房地产权属确认、公示与管理制度。纵观目前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尚有诸多缺陷,严重影响了房地产交易的安全与房产权利人正当权利的行使,故应从明确房地产登记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建构统一的登记法律体系;完善登记类型,建构房地产登记的效力制度;统一登记机关,实现登记人员专业化,建立责任赔偿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我国《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物权登记行为在性质上属于民事行为还是行政行为有两种看法。事实上物权登记行为不是单一的民事行为或行政行为,而是两类行为的混合。其行为的具体性质,应根据参与登记的主体的身份来确定。物权登记在行为主体、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上都具有民事和行政的双重性。明确这种复合性质,有利于全面、正确认识和科学说明物权登记行为,有利于划分不同性质行为所具有的要求及其法律责任,也有利于通过民事和行政的双重责任更加全面地保护当事人利益。  相似文献   

10.
预告登记后的中间处分行为因其发生时间的特殊性,即预告登记后本登记前,对其效力产生一定影响。中间处分行为效力的确定要结合预告登记制度的目的、预告登记的设定等方面因素来考量。以是否可能妨害经预告登记的请求权的实现作为判断中间处分行为有效与否的标准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对物权行为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的研究中,现阶段争议最大的问题在于公示要件是成立要件还是生效要件。对物权行为的概念、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公示要件的性质应当类型化和公示要件在物权行为中的作用。公示要件本身就可类型化分为动产交付和不动产登记,两者性质上有重大不同。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人民法院内部职能分工和行政行为公定力效力的缘故,人民法院在运用民事诉讼程序审查行政登记纠纷时会陷入难以有效裁判的困境。在民事诉讼中,考虑到行政登记行为的有效与否依赖于合法性悬而未决的民事法律关系,人民法院应当以效力待定为由排除行政登记行为的证据效力,并对行政登记纠纷进行独立判断。由此作出的民事裁判应当作为行政机关变更行政登记的依据。只有这样,人民法院才能将及时有效的解决行政登记纠纷,真正实现定分止争。  相似文献   

13.
在审判实践中,城镇私房买卖纠纷的起因和争议的焦点往往表现为:当事人订立了买卖合同,但未办理过户登记,该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关于城镇私房买卖“过记登记”的法律性质,理论界有要式合同说,广义要式合同说,物上债契约说等。笔者认为城镇私房买卖过户登记是履行买卖合同的方式,是一种物权行为。  相似文献   

14.
瑕疵救济是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设计直接取决于对不动产登记行为性质的理论界定。基于理论界将不动产登记与一般行政管理行为相等同的基本认识,我国不动产登记瑕疵救济顺理成章采取了行政程序与行政诉讼救济。但行政程序无法实现对公信力阻却的救济目标,行政诉讼并不具备普遍纠错功能。基于不动产登记行为的复合性质,我国登记瑕疵救济应将既有的行政程序模式转制为异议登记和更正登记制度,作为应对,我国应把不动产登记行为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中排除,采取不动产登记瑕疵救济的一元模式。  相似文献   

15.
对预告登记性质的探讨涉及两个层面,一是预告登记本身的性质即形式意义上的性质,二是经预告登记后权利的性质即实质意义上的性质.经预告登记后产生的法律上之力与预告登记所担保的债权请求权的效力不同,它是一项形成权。  相似文献   

16.
商事行为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事行为是指依商法所规定的商事主体以营利性营业为目的而从事的行为。商事行为的性质是法律行为,不包括事实行为。中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2条、第3条规定的企业法人从事商事行为的范围,可以看作是对于商事行为范围的规定。在中国,具体的商事行为可以包括:商事合同、证券交易、期货买卖、商事信托、商业票据、商业银行业务、商业保险、商事代理、海商、商业特许经营、招标投标、拍卖、广告。  相似文献   

17.
董金 《工会论坛》2011,17(1):142-143
基于民法学视角,以物权行为为逻辑分析的起点,重点分析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的意思表示对不动产抵押登记的主导作用,阐明抵押人、抵押权人与登记机构的合同关系,明确不动产抵押登记的民事属性,以及登记错误的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8.
也论持有型犯罪的行为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者对持有型犯罪属何种行为方式有不同看法 ,这些观点大多数是确定了犯罪行为可分为作为与不作为的前提下去界定持有行为的行为方式 ,这种演绎思维方式存在方法论错误。持有行为是一种新型的犯罪行为 ,它属何种行为方式应以其自身行为性质去界定。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研究——地方政府行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是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是房地产市场的主体之一.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行为分析,探讨了其对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影响,并构建了地方政府与中央的博弈模型,在对双方博弈行为的阐释中找到地方政府的行为根源,为中央的政策制定实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海洋是重要的“蓝色国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对国家安全也举足轻重.海域使用权的获得来自行政许可,海域使用权登记行为与使用权许可行为性质不同.登记行为的效力在于没有相反的证据下,产生权利推定存在的效力.界定海域使用权登记行为的性质,不但能够明晰学理概念,也更加有利于行政相对人选择适当的权利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