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作为影响人、塑造人的最为有效的因素,是学校发展最核心的要素。而在小学,校园文化主要是以儿童文化的形态出现,具有童趣性、想象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为了找到一种回归儿童现实世界的教育,湖北省宜昌市实验小学以“校园儿童文化研究”为切入点,把儿童生活、学习、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以儿童为本,一切从孩子出发,确立“孩子”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2.
田富林 《实事求是》2003,(2):F003-F003
1 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资源”。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 ,企业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和文化群体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企业的性质和目标来讲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提出和形成的一系列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信念和行为准则 ,它渗透到企业的一切事物、活动和过程中 ,表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 ,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资源”。进入新世纪 ,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经营环境 ,市场要与国际接轨 ,体制改革、生存发展都要与市场紧密相连。在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企业,倘能弘扬儒家精神以强化其企业文化,必能让企业更为兴盛,更为长远.综观儒家所揭橥的“大道”,乃以“人”为本,而着力于引导人们提升人格,洽和群伦,进而促使万物“各安其份、各得其所”的理想.“儒学是标榜人类世界,一切问题,都该以‘人’的问题为根本来思考”的所谓“人本思想”.当今之世,由于人们的自我迷失,而无视于生活的真谛,同时也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忘却了生命崇高的意义.唯有发挥“儒家精神”,将之落实于企业之经营,以建构成功优质的企业文化,此为巩固企业永续发展之鸿基.  相似文献   

4.
最近,北京大学的姚洋教授谈到“中国模式”时强调,回顾30年的历程,中国同时完成了两件事:高速增长和经济转型,这两者的结合让更多的人脱贫,而社会又保持稳定。这一切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政府是一个中性的政府。当我们提到“中性政府”时非常有意思,它涉及到怎么覆盖更大多数人的利益,怎么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好的环境,而这一切,实际上离不开“制度理性”。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交往的常态文化现象,也是两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的内在逻辑结果;而依此审视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及其校企文化合作交往的不同事象,就可以逐步厘清和抽象出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校企文化融合的“隔离”、“同化”和“整合”的三种结果状态,并可对企业文化的抉择作出一个相应的价值判断而得到在不同抉择时应持有的一般观点和态度。  相似文献   

6.
杨丽 《奋斗》2013,(10):29-30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还形象地指出“要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这标志着国家把文化创造、文化创意、文化创新提到了一个很高的角度。富裕县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地区和中国漫画艺术之乡,漫画艺术一直是其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当前,如何把文化创造、文化创意、文化创新融入到富裕漫画发展中,把漫画事业推向漫画产业化方向发展轨道,谋划好漫画文化这个大产业,叫响漫画文化这个品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孙倩 《学习月刊》2009,(8):58-58
企业文化就是帮助员工真正实现由一个社会人向企业人的角色转变.这是企业文化的主题。什么叫企业人?全身心融入到企业的员工才叫企业人.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塑心的工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管理理念经历了从经验管理到制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这样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如何从理论的高度、实践的深度对企业文化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企业文化创新与实践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在凝聚人心,提高员工素质,营造企业和谐氛围,增强企业活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对高素质员工的依赖度也越来越大,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正在由“买方”市场逐渐转化为“卖方”市场.由企业对员工的单项选择变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双向选择。企业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素质,实现文明管理,给员工营造一个舒心的环境.让他们从心底真正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从而积极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不断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于本瑞 《唯实》2014,(8):92-94
英国学者查尔斯·兰德利(C.1andry)曾经说过:“遗产是一个城市文化价值的体现”,“没有回忆的地方让人觉得空洞”,“城市应该是适合人居住的艺术品”。这些话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因此,他大声疾呼“城市要从1.0时代跨向2.0时代”,其创意城市观对我们有极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泸州老窖是具有400多年酿酒历史的国有大型骨干酿酒集团,是中国浓香型白酒鼻祖。源远流长的泸酒文化,泸州老窖敬畏、守护、传承、发展。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泸州老窖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企业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建设,通过坚持“一个理念”、确定“两个目标”、打造“三个平台”、构建“四个内植途径”、经营“五个文化品牌”,形成了制度性、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建设卓越企业文化,推进企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人参与了《福建精神读本》撰写的全过程,从研究写作提纲、撰写书稿、征求意见到初稿的统稿工作,因而有更多的机会涉人和了解了福建精神提出的客观依据、文化渊源、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使自己的思想受到了一次洗礼,深受其影响和感染,更是使自己受到了巨大的鞭策和鼓舞。一、福建精神承载了厚重的文化积淀福建精神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有着久远而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的。无论是“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还是“敢拼会赢”,都是伴随着福建历史文化的发展而产生、丰富和发扬光大的,承载着厚重的福建历史文化的积淀,是福建历史文化的精粹和升华。首先从“爱国爱乡”来看。福建境内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来自中原的移民后裔。福建先民不远千里,一路爬山、涉水、穿越山林,方可得以到达闽地。移民的经历和与山海打交道的历史,使福建人常怀思乡之心,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很强的寻根意识和很深的家国情怀,所以能爱国爱乡。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严复的“自强保种”的呐喊,都抒发了闽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其次从“海纳百川”来看。海纳百川,原指宽广的大海可以容纳众多河流,比喻人的心胸宽广可以包容一切。这也是同福建特殊的历史文化相联系的。福建人大多数是移民,到一个新地方必然要人乡随俗,尊重各种文化差异,而且很注意相互取长补短,以利于自己的更好、更快地适应和发展。正是在这种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福建人逐渐形成像大海一样宽阔、能够包容一切的胸襟。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提出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中文化工作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一思想是反映一定思想文化性质的根本原则问题;是决定一定的思想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根本原则问题;是认识和把握一切思想文化现象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的根本问题。从“为什么人的问题”的原则性看、从思想文化运动的发展规律看,“为什么人的问题”的根本原则,今天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仍然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学的第一堂课上,我请学生们讨论一个问题:究竟是不是父母生了孩子。他们的回答不约而同地肯定:当然是父母生了孩子。从生物学的角度,先有父母后有孩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文化人类学却偏偏要给出一个不同的答案,即:是孩子“生”了父母。试想,在孩子卅生之前,一个人身上哪里有父亲或母亲的身份?只有等孩子降临人世,男人和女人才成了父母。也就是说,是孩子赋予了男人或女人父亲或母亲的角色意义。因而才说,没有孩子就没有父母。  相似文献   

14.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做好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工作,把群众路线真正落到实处,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善于把“路线”转化为“路径”。践行群众路线,应充分结合自身所处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思想,其特点是将企业的“硬”管理和“软”管理结合起来,以“软”管理为主,即以“物”为重点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企业实施文化管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企业理念;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明确企业价值取向,凝炼企业精神;运用 CI战略,塑造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6.
王炳江 《奋斗》2007,(2):43-44
蒙牛集团是全国著名的乳业集团。他们由成立之初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品企业中排名第1116位,到稳坐上头两把交椅,仅仅6年的时间。2005年,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6年增长近300倍,被评为国内企业超速增长第一名,创造了呼市迅猛发展的又一个民营乳业神话。是什么力量推动企业走向辉煌?总裁牛根生一言以蔽之:“与其说我们在经营一种品牌,不如说我们在经营一种文化”。事实证明蒙牛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07,(8):52-54
有一位诗人这样写道:“有一条看不见的河流,泊着企业的命运;永远那么古老。永远那么年轻:企业文化的出现,昭示出强大的韧性与生命力;河流源远流长。每个企业加入进去.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这虽不是哲言古训。但它揭示了一种真实,反映了一个趋势: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系统的管理理论,虽然诞生只有20多年,但其顽强的生命力。已在其发展和传播中充分体现出来,它从一条涓涓细流,正在汇集成一条浪花翻滚的大江大河,成为当代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潮流。  相似文献   

18.
综观我党80年的历史,可以发现,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转变表现之一:从“以暴力革命为手段”破坏一个旧世界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转变早在共产党成立之初,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通过暴力革命推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简而言之,在夺取政权之前,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一切活动,都是以革命为中心,一切为了革命、一切服从革命。但是,这一任务完成以后,共产党就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领导…  相似文献   

19.
企业是一个历史概念,是商品经济、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按照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企”字就有“人”。因此,从根本上说,企业是人。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创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广大职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0.
徐惠敏 《学习月刊》2009,(16):96-96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有形产品竞争.而是延伸到产品以外的多方面无形竞争。而企业文化这一“软”实力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地被各大企业所关注。企业文化和宣传工作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合力的“聚集”效应.发挥它们在企业竞争之间的“助推器”作用。在新时期.企业的宣传工作作为企业文化的有机构成,对内能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能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质.增强竞争能力。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既离不开企业宣传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