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建立灵敏、快速的鉴别华支睾吸虫诊断方法,本研究根据华支睾吸虫囊蚴的COX-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华支睾吸虫囊蚴的RPA方法.结果 显示:所建立的RPA的灵敏度可达到2.75 ng/μL,而与日本血吸虫、隐孢子虫、阔节裂头绦虫、东方次睾吸虫囊蚴、台湾次睾吸虫囊蚴、异尖线虫和棘颚口线虫均无交叉反应;经条件优化后,...  相似文献   

2.
华支睾吸虫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次睾吸虫病则严重的危害家禽健康。人畜吃到鱼体的吸虫囊蚴均可感染。为提供控制其流行的资料,进行了扬州地区鱼体吸虫囊蚴的调查。 材料和方法 (一)鱼 购自扬州,共53批,有麦穗鱼、白条鱼、鲫鱼、棒花鱼、螃(鱼皮)鱼和非洲鲫鱼六种。鱼长45~90mm。来自仪征、邗江、高邮三县和扬州市郊。 (二)组织消化液配方 100ml蒸馏水 0.7ml浓盐酸 0.5~1.0g胃蛋白酶(规格1:3000,粉状)。加胃蛋白酶时,用玻棒不停搅拌。  相似文献   

3.
鱼类是多种寄生虫的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为探讨市场鱼类吸虫囊蚴寄生情况,了解其在公共卫生与吸虫流行病学上的关系,我们于1987年8~12月,对九江市六大农贸市场出售的8种淡水鱼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阔盘吸虫(Eurytrema Looss,1907)分布广泛,对牛羊猪驼等家畜及人体危害严重。1983年进行全区牛羊寄生虫区系调查时,对部分地、县采集的虫体标本进行了整理和鉴定,初步认定寄生于广西牛羊胰脏胰管中的阔盘属吸虫有胰阔盘吸虫(E.pancrceatieum)、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枝睾阔盘吸虫、圆睾阔盘吸虫和广西阔盘吸虫新种共5种,前两种已有过名录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华支睾吸虫重组抗原的特性进行鉴定及虫体定位,进而推测其生物学功能,通过对囊蚴与成虫的cDNA表达文库的免疫学筛选,获得若干个强反应原性抗原蛋白,在此基础上,发现2个含有20~30个氨基酸的高度重复序列CsSQ1和CsSQ2,利用基因序列合成多肽,再将多肽与载体蛋白进行偶联,制备重组抗原rCsSQ1和rCsSQ2,免疫动物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硫酸铵沉淀法及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最后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重组抗原进行免疫学虫体定位。结果显示,重组抗原rCsSQ1和rCsSQ2分别定位于华支睾吸虫的口吸盘和腹吸盘。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成功地确定了华支睾吸虫这两种抗原在虫体中的定位,推测它们可能与华支睾吸虫的免疫黏附作用有关,为华支睾吸虫抗原的免疫学特性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1977年5~7月,兰州兽医研究所进行了南方几个大城市的家禽蠕虫区系调查。笔者最近整理这些标本中,从上海屠宰场采集的家鸭蠕虫标本中发现一种吸虫,经鉴定为光睾属的一新种。 家鸭光睾吸虫Psilorchis anatinus新种 宿主 家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us Linne 寄生部位 肠 采集时间 1977年6月 采集地点 上海屠宰场  相似文献   

7.
1974年10月我们在大理州下关市冷冻厂检查绵、山羊胰脏,发现有三种吸虫寄生。它们是阔盘属的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Janson 1889)Looss,1907;枝睾阔盘吸虫Eurytrema cladorchis Chin,1965;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Giard et Billet,1892)Looss,1907。其中腔阔盘吸虫系云南首次记录,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8.
为了摸清我区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情况,以及人畜间的传染关系,我所与上高县血防站在华支睾吸虫流行区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家猫感染本病较为严重。 (一)临床资料 先将猫吊死,剖腹后取肝、胆、脾、肾、肠管、胃、心、肺部组织及脑组织压片镜检,另抽胆汁进行虫卵计数。在每只猫体内发现的成虫全部收集并加以鉴别。 共剖检3只家猫,均发现华支睾吸虫的成虫与虫卵,其中1只有绦虫寄生。其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1只猫病  相似文献   

9.
中华分支睾吸虫 (Clonorchissinensis)又称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主要寄生于人、犬、猫、猪、狐狸等的肝胆管和胆囊内 ,引起华支睾吸虫病。该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 ,我国分布极广 ,已有 2 4个省 (市 )有本病发生的报道。2 0 0 2年 5月 ,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某蓝狐养殖场饲养的蓝狐出现以厌食、腹泻、消瘦和贫血等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华支睾吸虫病。1 发病情况2 0 0 2年 5月中旬 ,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某蓝狐养殖场饲养的 14 4只蓝狐中 ,有 32只 (…  相似文献   

10.
猫华支睾吸虫是由后睾科(Opisthochiidae)支睾属(Clonorchis)的中华分支睾吸虫(C.S-inensis)寄生于猫的胆管与胆囊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临床上以消化不良、贫血、呕吐、黄疸、下痢等为特征,对猫的危害较大。 (一)流行病学 1.发病情况:根据1987年5月至1992年5月的统计,我院共诊治猫华支睾吸虫223例,其中公猫139例,占总发病数的62.3%,母猫84例,占总发病数的37.7%;该病以12个月以上的成年猫发病较多,共153例,占总发病数的68.6%,12个月以内的猫发病70例,只占总发病数的31.4%;从发病季节看,以10~12月份发病率最高,共97例,占总发病数的43.5%,1~3月份发病率最低,共36例,仅占总发病数的16.1%,4~6月份和7~9月份分别为43例和47例,占总发病数的19.3%和21.0%。  相似文献   

11.
经调查,安徽省皖西四县家鸭寄生蠕虫计54种,隶属于16科36属。其 中吸虫8科17属30种(含1个未定种);绦虫2科12属17种;线虫6科7属7种。在所获虫种中,巴氏背孔吸虫Notocotylus babai和西纳背孔吸虫N.seieti为国内新记录;长茎锥棘吸虫Petasiger longicirratus,凹形隐叶吸虫Cryptocotyle concavum、叉棘单睾绦虫Aploparaksis furcigera,三色棘首线虫Hystrichis tricolor等12个虫种为安徽省新记录。此外,还对各种蠕虫的感染情况和优势虫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记录。  相似文献   

12.
读了《中国兽医科技》1085年第3期刊登的《浙江家鸭体内发现谢氏平体吸虫》一文(以下称张文)后,认为原作者可能把虫种鉴定错了。 谢氏平体吸虫(Hyptiasmus theodori Wit,1928)是寄生于家鸭鼻腔、鼻窦内的大型吸虫,它具有平体属(Hyptiasm Kossack,1911)的所有特征:生殖腺位于虫体后三分之一的范围内;卵巢位于两睾之间或与后睾同一水平;卵黄腺在肠联合处也形成联合;子宫曲超越肠支外侧达体边缘等等。同时也具有它自己独有的特征:肠支起始部很窄,而后逐渐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湖南省华支睾吸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Ⅰ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和pnad1序列构建华支睾吸虫与其他吸虫的种群遗传进化树。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华支睾吸虫虫株的pcox1和pnad1,应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hylip3.67程序中的MP法和MEGA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cox1和pnad1序列长度分别为1 100bp和790bp,种系发育进化表分析表明,25个华支睾吸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枝。证实华支睾吸虫pcox1和pnad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华支睾吸虫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国内外寄生蠕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细粒棘球绦虫)、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及节肢动物(伊蚊和微小牛蜱)microRNA研究的最新进展,展望了寄生虫microRNA研究的前景,以期为寄生虫病防治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鸡寄生蠕虫计36种,隶属于14科20属。其中吸虫6科7属11种;绦虫4科7属14种(含2个未定种);线虫4科6属11种。在所获虫种中,小型漏带绦虫Choanotaenia Parvus和合肥异刺线虫Heterakis hefeiensis为新种;安德烈戴纹绦虫Davainea andrei和热带变带绦虫Amoebotaenia tropica为国内新纪录;家鸡是东方杯叶吸虫Cyathocotyle orientalis、鲁氏前殖吸虫Prasthogonimus rudolphi、火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meleagris为国内发现的新宿主;分枝膜壳绦虫Hymenolepis cantaniana、少睾变带绦虫Amoebotaenia oligorchis等7个虫种为安徽省新纪录。此外,还对各种寄生蠕虫的感染率、感染强度、混合感染情况以及优势虫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肉用犬和观赏犬饲养数量的增加和交易频繁 ,犬寄生虫病的流行区域也随之扩大[1~ 6 ] 。因此 ,加强对犬蠕虫病流行情况调查与防制 ,对养犬业的发展和公共卫生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1 黑龙江省犬主要蠕虫病的流行概况目前已经查出黑龙江省犬的寄生蠕虫共有 2 2种 ,其中吸虫 8种 :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sinen sis) ,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westermani) ,圆圃棘口吸虫 (Echinostomahortense) ,獾真缘吸虫(Euparyphiummelis) ,日本棘隙吸虫 (Echinoc…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绝大多数羊群均感染有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和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经调查前者染感率为10%~84%(平均43.9%),后者为8%~92%(平均33.5%)。以感染比较严重的突泉双城水库羊队的放牧地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该山区此二吸虫的贝类宿主是枝小丽螺(Canesella virgo)。山上采获的蜗牛不多,胰阔盘吸虫感染率为6.18%,中华双腔吸虫为11.29%。山下草场蜗牛密度大,它们感染分别为2.8%和6.03%。胰阔盘吸虫昆虫宿主中华草螽(Conocephalus chinensis)主要捕获于山下草场,感染率为5.26%;中华双腔吸虫的昆虫宿主黑玉蚂蚁(Formica gagates),山上的1965只蚂蚁中检出144粒本吸虫囊蚴,山下草场397只蚂蚁中检出4751粒本吸虫囊蚴。  相似文献   

18.
1982年6月我们在保定地区冷冻厂检验家免过程中,发现一例兔肝脏肿大、变硬,胆囊扩张,胆管变粗,其壁增厚,切开胆囊胆管发现内有大量的虫体,数量达360多条。经实验室鉴定属于枝睾属(Clonor-chis Looss,1907)华枝睾吸虫(C.Sinensis Cobblod,1875)。兔体内自然感染华枝睾吸虫的病例在我省还是首次发现,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裘明华(1957)、浅田顺一(1942)分别在上海和吉林的狗肠道内发现斜睾属的马氏斜睾吸虫(plagiorchis ma-ssino Petrov et Tichonov,1927)和鼠斜睾吸虫(P.muris Tanabe,1922)。1988年6月,笔者从河南农业大学的4只八哥(Acridotherescriststellus Linne)雏的小肠内共检获虫体427条,鉴定为巨睾斜睾吸虫(P.megalorchis Rees,1952),该种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八哥为此虫的终末宿主新纪录。(一)虫体活力 从刚死亡八哥的小肠中检获的虫体,在生理盐水中可伸缩运动。伸时体延长变薄;缩时体变短厚。死鸟在4℃条件下放置2~3天后,所检虫体在22℃生理盐水中仍有半数以上可伸缩活动,表明该虫体在4℃条件下的死鸟体内可存活2~3天。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0月,在试验鸭小肠内发现光睾属吸虫(Psilorchis Thapar et Lal,1935)一新种,定名为浙江光睾吸虫(Psilorchis zhejiang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一)新种形态描述 虫体鲜红色,扁平,柳叶状,前端钝圆而后端削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