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一、关于抵押贷款的适用范围 抵押贷款的适用范围,是指抵押贷款适用于何种贷款种类和贷款对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则上讲,抵押贷款适用于各种贷款种类和贷款对象。从贷款种类来讲,不仅适用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生产性贷款,而且也适用于消费性贷款。从贷款对象来讲,既适用外资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也适用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但从目前来看,抵押贷款从贷款种类上来说还只限于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生产性贷款,消费贷款基本上没有涉及到。这是由于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是通过国家计划用行政指令进行调节的,排斥了市场的作用。企业作为生产的主体,不能通过市场与消  相似文献   

2.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为借款国提供贷款援助时,通过交叉设定贷款条件强化贷款条件对借款国的约束力。依交叉条件设置方式不同,可分为正式的贷款交叉条件与非正式的贷款交叉条件,其中世界银行在贷款协议中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条件的交叉引用,使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条约性质的贷款条件获得了法律约束力。中国应未雨绸缪,推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条件的实体内容与设定程序改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弱化贷款交叉条件的法律约束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并列举了贷款诈骗罪五种罪状情形。但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贷款诈骗罪的构成往往要考量诸多因素。行为人不同的欺诈行为在不同的贷款方式条件下对银行最终成就贷款合同所起的作用不同。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6月28日颁布的《贷款通则》从借贷双方关系上将贷款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两种,在这两种贷款条件下,由于银行赖以成立贷款合同的依据和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点不同,在构成贷款诈骗犯罪上呈现出相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贷款诈骗罪,主观上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何认定贷款诈骗中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司法实践中有一定的难度。本文认为,要将贷款诈骗罪的过程分为贷款的取得阶段和贷款的使用阶段,来分析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从而是否构成贷款诈骗罪。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贷款诈骗罪的全过程,就会发现,那种骗取贷款,到手后大肆挥霍或者携款潜逃的,实践中是极少数,并且这种情况也是毫无争议地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能够定为贷款诈骗罪的。大多数行为人提出借款,是为了进一步利用贷款进行经营或其他  相似文献   

5.
在骗取贷款罪的司法认定中,如何正确把握欺骗行为与取得贷款之间的因果关系,骗取贷款罪与近似犯罪如贷款诈骗罪、高利转贷罪的界限,单位实施骗取贷款、贷款诈骗的定性,骗取贷款罪的罪数形态,骗取贷款犯罪中犯意转化及实行过限的处理等,尚存在一些不  相似文献   

6.
案情2000年7月3日,原告德国再建设银行与被告阿布达比集装箱航运公司签订了一份贷款合同,9月24日双方又签订了补充协议作为贷款合同的附件。这两份文件共同构成原、被告间的贷款协议。该贷款协议约定,原告为被告购买船舶提供贷款,被告将所购买的船舶抵押给原告作为偿还贷款的担保。贷款合同第5条约定,每一部分贷款的利息计算将从提款之日起至此贷款向原告完全还清时为止;在一定条件下被告可以选择利率,但若被告未在约定的时限内选择,则适用第5条约定的利率。贷款合同及其附件对还款日程进行了安排,对涉案“示芭”轮的贷款,被告应分别在2000…  相似文献   

7.
姜承君 《法制与社会》2013,(20):175-176
借冒名贷款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损失,在处理借冒名贷款问题过程中,实践中存在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对于防范和解决处理借冒名贷款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借冒名贷款仍然发生而不得根治。本文试运用法律分析技术对借冒名贷款发放相关人员主观和客观行为进行分析,明晰借冒名贷款的几种情形,探寻借冒名贷款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解决借冒名贷款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支持城镇居民购买自用普通住房,规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贷款通则》,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个人住房贷款(以下简称贷款)是指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贷款人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时,借款人必须提供担保。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本息  相似文献   

9.
玩忽职守的犯罪案件是检察机关直接受理,自行侦查的案件。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文只就担保贷款中的玩忽职守罪谈点拙见。担保贷款是指企业或个人向银行提出申请贷款,而银行为了使企业或个人能够将所贷款和利息按期归还国家,让贷款企业和个人自己寻找一个担保单位,目的是保证贷款到期能返还国家,或到期还不上时,由担保单位返还贷款和利息。作为贷款企业或个人需要贷款,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破产法没有规定如何在破产程序中处理股东贷款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德两国相关立法的比较,根据我国的实情,提出新破产法应该采纳美国的分类规定模式,将股东贷款分为存在不公平行为的股东贷款、虚伪的股东贷款和真实善意的股东贷款三类,明确不公平行为的种类和虚伪的股东贷款的判断标准,规定举证责任。新破产法应该对撤销股东贷款的清偿规定时限,同时明确有担保的股东贷款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贷款诈欺行为犯罪化之分析及立法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欺诈性贷款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仅规定了贷款诈骗罪和高利转贷罪 ,而对一时占用的贷款诈欺行为未给予应有的关注 ,实践中也仅作为民事不法行为处理。应将贷款诈欺行为予以犯罪化 ,《刑法》应在贷款诈骗罪和高利转贷罪之外设计一个堵截的构成要件———贷款诈欺罪 ,以惩治那些主观目的难以证明和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转贷牟利目的的贷款诈欺行为 ,并对贷款诈欺罪的罪刑规范进行具体的立法设计。  相似文献   

12.
借冒名贷款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损失,在处理借冒名贷款问题的,实践中存在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对于防范和解决处理借冒名贷款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借冒名贷款仍然得不到根治。笔者通过分析借冒名贷款发生的行为与原因,利用远程身份验证系统从技术上为解决借冒名贷款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生活》2020,(1):33-33
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法庭法官李迪指出,这是一起典型的因无力偿还网络贷款导致的重大刑事案件。现在,网络贷款渠道多、手续便捷,只要提交个人信息就能迅速贷款。很多年轻人一时消费冲动,欠下大量超过自身归还能力的网络贷款,并提供了自己和家人的信息。实际上,网络贷款具有高风险性。当无力偿还网络贷款时,网络贷款公司会通过各种方式催债,给个人和家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难以归还贷款的压力之下,个别贷款人采取极端方式处理,自杀或者犯罪的情况在各地屡屡出现。  相似文献   

14.
一、货款诈骗罪的立法概况及法律特征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贷款通则》规定,贷款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借贷货币资金的法律行为。贷款欺诈是指行为人本不具备借款的条件和理由,而用制造假象或隐瞒事实真象的手段,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骗取并占有贷款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刑法中,大都有贷款欺诈。我国1979年刑法没有规定贷款诈骗罪。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检察院倪时颖同志来稿提出:单位可成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一般单位向银行与金融机构贷款均要签订贷款合同,实践中会碰到一个问题,即利用贷款合同诈骗银行贷款的行为,若适用224条合同诈骗罪,单位构成犯罪;若适用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以下简称国外贷款)投资项目管理,提高国外贷款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家有关外债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借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及与贷款混合使用的赠款、联合融资等  相似文献   

17.
并购贷款业务除了具备一般贷款的法律风险之外,还存在基于并购贷款交易结构复杂性而产生的法律风险。本文分析并购贷款的主要法律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贷款许骗犯罪是目前发案较多的金融诈骗犯罪之一,而单位贷款诈骗不仅在贷款诈骗中占相当比例,又具有犯罪数额大、造成实际损失大及严重扰乱金融管理秩序和贷款管理制度的特点,故为了遏制此类犯罪,必须高度重视惩治单位贷款诈骗犯罪。但由于立法的疏漏,司法实践中就单位贷款诈骗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作为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有机组成部分,以其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正日益受到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青睐。但是随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也不断的出现,如何认识并防范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对各大商业银行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一、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方式的改变,贷款经营、贷款消费等方式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就在人们享受贷款这种现代消费方式时,涉及骗取贷款案和贷款诈骗案件的犯罪案件(以下简称"骗贷案件")亦多发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