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青少年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加强对他们的劳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劳动是人们投入资源,并整合、转化、增值、获取资源,以满足人们自身生存、发展需求的人类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培养人们劳动意识、提升劳动能力的过程。劳动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完成其社会化进程,走向"自立";有助于培养千百万合格劳动者。近年来,不少青少年劳动意识淡漠,劳动能力不强,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与青少年劳动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问题直接相关。当今社会中,资源富集弱化劳动动力、技术进步改变劳动形态、理念错位淡化劳动意识、社会氛围错乱劳动价值等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刻影响着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必须有新视野、新理念、新举措。要优化政策制度,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要拓宽青少年劳动教育的视野;要更新劳动教育的理念、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青少年无不生活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之中,三者为他们提供了身体发育、心智增长和人格塑造的必要养料和条件。遗憾的是,在社会越来越多地给青少年提供物质享受的今天,青少年却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有识之士已痛感:青少年的生长环境令人忧。  相似文献   

3.
桂华  龚为纲 《青年论坛》2007,1(1):22-24
本文在对1146名青少年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当代青少年学生劳动价值取向的现状与变化态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青少年学生受教育阶段的提高,他们的劳动态度有消极化态势,劳动价值取向有逐渐模糊的倾向。这现象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提高青少年思想素质,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质行为,就必须重视研究青少年V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一、思想品格教育的过程就是青少年品行成长的过程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一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青少年虽然没有参加生产和交换,但社会生活条件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主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此外还有各种环境的影响,这种影…  相似文献   

5.
北京青少年学生基本生活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一项定量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青少年学生对家庭与父母的态度、对学习与成绩的看法、对朋友的理解、对生活的满意度及未来的期望等基本层面的生活观。家庭价值观念在青少年学生的生活观中依然具有核心的意义,学习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心,朋友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群体。青少年学生对未来充满各种期望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青少年学生在生活观的这些层面上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互动方式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化环境条件 ,它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正面影响 :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 ;网络所创造的虚拟社会给青少年提供了扮演社会角色的实践空间 ;提高了青少年社会化的自主性。负面影响 :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会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极大危害 ;网络世界的非现实性会造成青少年对观实社会的认同危机 ;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过分迷恋 ,会对他们社会化过程中完美人格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中传播的内容会导致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生活是培育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境。调查发现,青少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水平不高,且对不同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存在差异。青少年学生的新媒体知觉现实是形塑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介因素,要通过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能力、引导青少年学生对时事热点的理性关注,以及着力塑造青少年学生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培育并增进青少年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群体处在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尤其需要课堂以外的社会有益知识的影响和熏陶。因而,社会教育和公共科技文化服务对于青少年素质全面提高的补充作用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在青少年教育中存在一些缺陷,如没有提供社会实践的时间,导致学生对社会、民生、劳动技能、生活常识等一无所知。长此以往,会形成不良后果,使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甚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少爱  相似文献   

9.
龚为纲 《青年探索》2006,1(6):34-37
本文在对1146名青少年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当代青少年学生劳动价值取向的现状与变化态势。发现:随着青少年学生受教育阶段的提高,他们的劳动态度有消极化态势,劳动价值取向有逐渐模糊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在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中,又以年轻人为强烈。只要比较一下不同年龄的人们在穿着、择偶、购物、室内摆设等方面的差别便清楚了。这是青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在社会所处的地位造成的,他们对美特别敏感,向往、追求美的生活。青年爱美仅仅表观在穿着、购物等生活的琐事上吗? 生活的内容极其丰富、深刻,劳动是生活的重要内容。年轻人追求美的生活,理所当然地要求美化自己的劳动条件。美化劳动环境、优化劳动条件,正是劳动美学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现实,南盟组织在青少年的政策制定方面,应为青少年提供他们需要的在日常世界中通行无阻的政策,以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关注。因为青少年并非是游离于社会而存在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这样的环境涉及父母、伙伴、老师、保健工作者、雇主和邻居,所以关注青少年就要关注所有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学生嫉妒心理表现及特点◎嫉妒心理的危害◎嫉妒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嫉妒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俗称为“红眼病”,一般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当看到别人比自己优越或当别人将要超过自己时产生的自惭、羡慕、不服、担忧、愤怒和怨恨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消极情绪体验。嫉妒心理发生在青少年学生中,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克服,就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妨碍个人的发展前途。因此,研究青少年学生嫉妒心理的特点及其危害性,寻找克服嫉妒心理的方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青少年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年…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社会化是从儿童社会化向成人社会化的过渡,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本文结合广州市S社工服务中心在W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以推进青少年社会化为目的的志愿活动,从志愿活动的内部效果入手,探索志愿活动对青少年志愿者的影响。发现,在社工有意识的引导下,青少年参与校内外志愿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社会参与、发展他们的社会组织能力、增进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更深层面,实现青少年的自我探索和成长,推进青少年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青少年犯罪率占刑事犯罪总数的70%,并且呈上升趋势。其中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速度快,以低龄化、团伙化和行为不计后果,不懂法为主要特征。特别是城郊乡镇,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灾区。改革开放以来,城郊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居民亦农亦商,他们常外出经商,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加之城郊青少年学生生活环境较为复杂,如果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容易受不良诱惑影响而产生不良行为,因厌学而逃学、辍学,混迹于社会。在不良诱惑面前,缺乏拒绝不良诱惑能力是城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小军的父母忙于生意,对小军…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与社会控制■魏久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青少年是最大的受益者。现在的一代青少年,都比他们长辈的生活条件好。儿童保健的普及率和婴儿死亡率的降低,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国大、中、小学在校读书的学生达到2.1亿多人,还...  相似文献   

16.
据司法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已迅速成为我国刑事犯罪的主体。这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一、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根源(一)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是导致青少年步入犯罪歧途的根源。现在的未成年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倍受父母的溺爱,生活在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充分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成果,却不懂得劳动成果是来之不易的,缺少艰难困苦生活的锻炼。他们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但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让他们所崇拜的既不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不是雷锋、徐洪刚,而…  相似文献   

17.
情系青少年     
南安市是一个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这里云集了南来北往的求职者。随着企业用工需求的增大,一些企业侵害青少年权益的劳动争议也频繁发生。为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南安市劳动局始终把《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作为劳动保障执法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制止和纠正侵害务工青年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2002年以来,南安市劳动仲裁部门共受理青年员  相似文献   

18.
王永丽 《前沿》2013,(21):111-113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的永恒主题。高等职业教育中,根据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对在校生进行安全生产和社会生活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对象大部分都是各类厂矿企业,他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都将涉及诸多安全问题。在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同时加授安全教育课,使他们对就业以后的安全生产和生活从思想引起重视,对于他们一生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封建文化以及黄色、暴力、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文化糟粕是青少年正常人格形成的重大障碍,而人格缺陷又导致他们偏离社会规范,甚至违法犯罪。根据青少年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层次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对违法犯罪的抵抗能力;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农村大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是现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能及时摆脱生活中遭遇的种种苦恼,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调节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大学生虽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条件相对优越的校园,但其日常学习、生活也并非事事如意,周围环境会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使其呈现多种烦恼、不安。农村大学生从乡村来到大城市,其所处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的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