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立体式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玉其  刘莹 《湖湘论坛》2020,33(1):110-121
家庭是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主体,家庭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中,家庭养老服务困境重重,影响老年人各类需求的满足。家庭养老服务弱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无奈、无能与无为。为防范老年社会风险,满足老年人的各类需求,提升家庭的养老服务能力与服务意愿,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探索构建立体式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即支持主体多元、支持内容多维、支持举措多面。未来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多主体协同联动,从多个方面全面推进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
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健康服务,深入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既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未来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建设的主要方向。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辽宁人口老龄化水平已经居于全国首位。为有效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战略与决策部署,辽宁积极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加强医养康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实践。本文在对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与界定的基础上,结合辽宁人口老龄化基本现状,对辽宁医养康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21,(5)
正5月8日,省政协召开月度专题协商会,聚焦"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协商议政。省政协主席黄楚平主持会议并讲话,副省长杨云彦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周先旺作主题发言。省民政厅、省卫健委通报情况。曾国平、冯茂东、宋君慧、黄惠宁、毛靖、吕莹、李波、宋文豹、吴建清等围绕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医养融合、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农村养老、长期护理保险、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改革、社区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康养湖北等协商建言。陈淑芬、董登新现场提问,省直有关部门作回应。  相似文献   

4.
鲍迎然 《前沿》2023,(1):122-127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养老模式变革已势在必行。破解我国养老难题的关键在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二者有效结合。居家社区养老中的家庭地位不容忽视,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居家社区养老中家庭的优势,将支持、促进家庭发展作为目标,强化居家社区养老中家庭的责任与功能,在明确家庭成员承担养老责任的同时,给予家庭积极有效的支持,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成年独生子女死残的困境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其养老功能比多子女家庭要相对弱小,而且所有的独生子女家庭都具有风险家庭的性质。之所以说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是因为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具有唯一性,这和多子女家庭多支柱的养老支持显著不同。独生子女家庭缺乏起码的回旋余地。如果独生子女迁移、外出或者出现意外事故,独生子女父母就缺乏可替代的家庭养老支持,不存在其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发展养老服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会议首提的"医养康养相结合",在既往"医养结合"的基础上增加"康养",赋予养老服务更加丰富的内涵,是更加贴合老年人实际需求、更好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部署。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发布一系列医养结合发展政策,民政、卫生健康等职能部门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高,"养中带医、医中带养"的融合发展趋势亦初步呈现。下一步,如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和资源整合,形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发展环境的外生冲击,以及家庭规模与结构的内生调整,家庭照料功能与责任失序紊乱的问题不断凸显,表现为照料主体的时间能力冲突,照料资源的供需分配矛盾,照料关系的性别与代际错位,由此造成家庭养老与抚幼双重压力的风险外溢。为此,应坚持代际融合与家庭友好理念重塑家庭照料的价值理念;坚持工作家庭平衡,消解照料主体的角色转换困境;坚持机会平等共享,化解照料资源的供需分配矛盾;坚持责任负担均衡,调和照料责任的代际转移冲突。推动形成政府兜底、市场供应、家庭自给相融合的多元照料服务网络,帮助家庭修复养老与抚幼功能,促进家庭照料责任本位回归。  相似文献   

8.
王伟杰 《理论月刊》2022,(12):83-9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建设“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康养旅游逐渐成为民众出行消费的新常态。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下民众防疫日益常态化生活化的情势,急需利用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5G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赋能康养旅游产品设计,发展探索人体康养“旅游处方”的“智慧康养旅游产业”。贵州省素有“山地公园省”的美誉,近年来通过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智慧度不断提升。然而智慧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仍面临着“数字鸿沟”、智慧化程度较低、人机主体博弈、产业链融合程度不高、产业信息化平台泛滥等挑战,亟须完善跨业态无边界康养旅游场景设计,打破智慧化建设圈层壁垒,践行“人体机用”的实践准则并建立健全智慧康养旅游行业标准,以实现“医养旅游”“动养旅游”“怡养旅游”“食养旅游”“天地养旅游”的智慧化建设,助推贵州智慧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以此为借鉴为其在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  相似文献   

9.
凉山州彝族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社会养老支持薄弱等问题。其根源在于该地区经济供养不足、农村家庭功能弱化,以及习惯法和家支等传统的影响。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完善养老保障的多元化援助体系,同时充分尊重彝族的习惯法,发挥家支等作用能积极推动养老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任务的行政组织,国家级新区功能与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权能配置,赋权增能是推动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赋权增能理论科学诠释了国家级新区的权能逻辑,其权能要素的核心表达为:自主管理权与决策能力、变通执行权与执行能力、容错免责权与创新能力。基于国家级新区生成与发展实践剖析,国家级新区赋权增能实践经历了起步阶段和强化阶段的演进历程,其赋权增能模式分为行政主导模式和法律主导模式,权能失衡、权能模糊是掣肘国家级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坚持权能均衡的原则,均衡国家级新区的权能配置,实施差异化的赋权增能;要明确国家级新区的法律主体,构筑以法律为主、行政为辅的法治化赋权增能理路,优化赋权增能的双向驱动机制,全面激活国家级新区的权能体系,助推其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和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努力打造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推动大健康与生态、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擦亮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全力“东融”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赋予贺州市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新使命。“东融”是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招商引资,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长生  孙延威 《中国民政》2013,(5):44-44,46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公办养老为主体,民办养老为辅助,家庭养老为基础,居家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格局已初步形成。民间养老机构的异军突起,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劳动就业,强化优质服务,维护老年人权益等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但由于受人口分布、资源环境、经济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我国民间养老工作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运行中尚存在政策支持滞后、合法经营困难、积极引导不力、民法纠纷难调等诸多问题,客观上制约了社会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面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现存的问题,对老年群体的异质性进行社会养老分类化服务管理,明确社会养老服务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分工,在服务内容和模式创新与整合上应加大改革力度,最终构筑起家庭支持、政府支持、社会支持三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化养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独木难支,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 如何使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安享晚年,让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庭从养老难题中解脱出来,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南京市鼓楼区近年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导向和政府对社会化养老的政策支持,逐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地区社会政策的变迁、经济结构与社会文化的转型,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以家庭为核心的传统养老模式所依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根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与此对应的是,当代中国的养老模式逐渐呈现出社会化、现代化的特征,家庭所承担的部分养老功能逐步转移到了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养老资源供给不足的障碍。但同时必须认识到,养老功能的社会化并不能完全满足当下我国老年人的需求。明确定位家庭养老中"家"的意义和价值,积极发挥家庭在老年人精神支持上的养老功能,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化家庭养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术前沿     
正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需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需要处理好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的关系。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居家养老是基于中国家庭养老传统文化的养老选择,社区养老是实现离家近、看得见乡愁的养老选择,而机构养老能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并满足部分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内养老的需求。二是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关系。厘清各个主体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地位,探索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发挥作用的有效模式。政府承担着构  相似文献   

17.
杜鹏 《中国民政》2022,(12):30-32
<正>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构建与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推动老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更加明确,“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初步形成;养老服务发展更加注重老年人需求导向,聚焦老年人刚性需求;服务体系短板逐步补齐,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10)
正加强康养产业政策落实力度要善于用力,只有建立好配套实施机制,才能让优惠政策对企业发展康养产业起到激励和牵引作用。近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随着城镇化与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老人空巢率不断升高。农村家庭结构不断变迁等原因将农村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的精神养老问题置于突出位置,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文章在阐明精神养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数据,将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的因素分为3类19种,深刻总结不同因素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的影响。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构建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支持体系,提出增加精神自养意识与能力、发挥家庭支持支柱性作用、完善社区支持依托作用和发挥政府"指挥棒"角色等建议,促进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全健康”时代,发展康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选择,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基于我国康养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本文认为,亟需树立科学的康养理念并开展深入系统的康养理论研究,促进康养治理现代化,实现康养高质量发展。康养主要包含养生、养病、养老等内容,康养研究需要解决养不养、养什么、怎么养等科学问题,构建中国特色康养认知体系;同时,加快推进康养立法,完善康养治理体系,提升康养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产业化、国际化水平,构建我国康养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