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中亚自古就是国际力量激烈争夺的地区。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给了中亚各国独立的机会,却也把其抛入未知的领地。目前在中亚,以美、俄竞争为主导,共有三个层次的竞争力量。各方力量的角逐以及其他相关的一些因素决定了中亚战略格局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采取美国优先政策,固执坚持孤立主义理念,为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不仅对盟友痛下狠手,而且把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和竞争对手,全方位扩大中美矛盾与摩擦,中美竞争格局凸显。中美是朝鲜半岛局势变化最大的外部影响因素,对半岛发展方向与命运起到重要作用。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和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中美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使韩国明显感受到了压力。一方面,韩国难以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另一方面也难以放弃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合作,不愿意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文在寅政府执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及其良好成果增强了韩国作为中等强国发挥其外交自主性与灵活性,掌握自己国家命运的信心。在中美竞争格局下,韩国只有对东亚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化做出准确判断,对中美竞争结果做出合理预期,结合自身实力发展,才可能摆脱选择困境,做出正确的外交决策。  相似文献   

3.
东亚秩序转型是冷战后国际关系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在回顾既有争论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局部等级视角切入,分析东亚安全秩序的性质及其转型动力。局部等级体系由体系唯一超级大国领导的地区安全等级与区域内自助国家共同构成。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呈现出典型的局部等级体系特征,并在中国持续崛起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战略对冲为主要行为模式的安全秩序。尽管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对抗性不断增强,但是在局部等级体系下中国坚持战略对冲不但可以有效缓解自身面临的崛起困境,而且有助于防止中美陷入美苏冷战式的集团对抗,以战略对冲为核心特征的东亚安全秩序也将因此得以延续。这些发现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地区安全秩序和大国竞争的理论研究,同时也有助于中美两国更为有效地管控其在东亚地区的战略竞争。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美战略竞争持续升级,泰国一再重申传统对冲策略,但从中美泰三角关系走势来看,近十年来其战略重心明显朝着友华方向偏移。泰国“非中性”对冲源于国内政治权力结构调整的内生张力,呈现“以‘泰式民主’保守意识形态为基准,以经济与安全为两翼,以区域/次区域合作为纵深”的基本特征。从中长期来看,为防范泰国“非中性”对冲反转,有必要从地理连通、产业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进一步夯实中泰战略合作根基。  相似文献   

5.
“中美战略竞争论”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没有争霸全球的意图,也没有挑战美国地位的行动。相反,在美国面临困难时,中国并没借机对美发难,而是认真同美国进行了良好合作。同美国搞对抗,与美国进行战略冲突,不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因此,中美间能否出现战略冲突,关键在于美国。美国应放弃冷战思维和美国霸权思维,摆正自己的位置,以新的思维和视角看待中国,正确看待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彻底唾弃那种把中国想象为"战略对手"或"潜在敌人"的设计,中美之间有一切理由发展合作,没有任何正当理由进行对抗。  相似文献   

6.
自2016年6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执政以来,美菲同盟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奥巴马执政末期美菲同盟关系由密切变为冷淡;2017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美菲关系得到改善,但双方之间的矛盾犹存。尤其是2018年底菲律宾国防部长洛伦扎纳提出审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引发轩然大波。美菲同盟关系跌宕起伏的原因包括:两国领导人关系、各自利益的重心方向、国内局势需求、外交政策变化等等。目前,菲律宾提出审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一事尚无结果,未来两国同盟关系的演变发展仍将充满变数,但总体是继续维系甚至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东南亚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中国的迅速崛起加剧了国际间的战略竞争,特别是中美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冷战矛盾的继续,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明显,中美之间的矛盾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改变了21世纪世界和东亚的格局。因此,研究他们之间的矛盾对本地区,包括对越南的发展和影响是实践的需要。本文拟对目前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间在东南亚竞争加剧的形势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过程造成的影响做初步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9.
甘均先 《东北亚论坛》2015,(1):107-117,128
中美印三国在建设新丝绸之路的方案上具有不同的战略,其差异在于,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保护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成果,并服务于美国的中亚和南亚战略,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中国和印度则将新丝绸之路作为贸易拓展、能源供给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三国新丝绸之路战略中,印度跟美国更为相似,路线走向也更为一致;中国的战略包容性更大,持续性更强。若中美印三国在新丝路建设上进行良好合作,将给亚洲一体化带来动力;若展开恶性竞争,则将为亚洲带来地缘政治动荡。中国应当尽力规避地缘政治风险,优先与政治关系良好的邻国开展跨境交通建设,不断促进新丝绸之路的连通。  相似文献   

10.
邢瑞利 《现代国际关系》2023,(3):81-99+150-151
美国和印度近来在科技领域协作对华逐渐形成合流之势,旨在减轻对华产业链、供应链及技术依赖进而构筑排华科技“小圈子”,谋求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美印对华科技遏制路径主要有:借助双边多边平台,构建协作对华的科技合作机制;利用双方互补优势,强化美印半导体产业生态合作;聚焦前沿技术联合研发,全方位遏制中国高科技崛起。未来,美印科技实力的非对称性、双方利益分歧、缺乏战略互信、第三方因素及地区热点问题等都将制约其协作对华的效果,但不会逆转其对华科技遏制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联盟是美国二战后维持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外交工具。在其诸多盟友中,土耳其极为特殊,在两国正式的盟友关系背后是脆弱多变、充满矛盾冲突、似乎随时崩裂而又难以割舍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在美国的传统盟友当中罕见,与美国中东战略伙伴相比也显得与众不同,因此研究美土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模糊盟友”概念构建的综合分析框架既突出地缘战略、全球化、地区力量分化重组等结构性因素对美土关系的制约,也强调两国政府和领导人的战略和政策选择在美土盟友关系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在结构性因素与过程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美土关系从传统盟友向“模糊盟友”转变,产生的后果广泛而深远,不仅重塑美国和土耳其的地区战略,影响到地区安全秩序,也为美国的联盟体系带来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13.
中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储量丰富的能源在苏联解体后成为大国争夺的对象。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和利益的需要,大力加强对中亚地区的渗透,与竭力维持传统影响的俄罗斯迎头相撞。地缘战略、能源战略是美俄两国在中亚争夺的目的所在。恐怖主义给美国提供了进入中亚地区的良机,美俄在中亚展开了更为激烈和隐蔽的争夺。  相似文献   

14.
自独立以来,印尼积极寻求自身地位的提升,日渐形成了由“独立自主地位”“区域领导地位”和“中等强国地位”构成的“国家—地区—世界”三位一体的地位诉求体系。在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印尼对自身地位的巩固和寻求更为敏感。为此,印尼不仅承袭“在两个礁石之间划船”的传统外交取向,拒绝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而且试图带领东盟国家在印太地区开辟“第三条道路”。在印尼对中美战略竞争的认知与反应中,地位政治扮演着关键角色,它是印尼秉持“自由积极”外交取向和中美战略竞争下“不选边”站队的深层逻辑:在物质层面与中美同时保持密切关系能提升印尼的经济和军事地位,在社会层面保持自主性可获得国际社会对其地位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特别是“9·11”后,中美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显露出新的特征。不能再沿用冷战时期以及此前的单线或平面思维方式,将国家间的关系看成是“非敌即友”的关系。目前中美俄三国在诸多领域都是合作伙伴。三国在地缘战略和传统安全上是竞争对手,这不仅不是三边关系的主要方面,而且成为一种压力,促使三国重视发展三边关系。加上共同利益的驱动,三国都积极发展同另两方的关系,寻求合作,避免对抗。为了三国的自身利益及世界的和平、安全与发展,中美俄应该摈弃冷战思维和传统的权力政治思维,本着和平、平等与协作的原则,建构以互补互利、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新型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16.
拜登政府继承了特朗普政府对华基本定位和对华政策基本思路,同时试图打造对美国更有利、更可持续的对华竞争战略。执政一年来,拜登政府以竞争的名义,全方位强化对华遏制、打压与威慑。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在对华关系上也有合作需求,表达出避免冲突的愿望。中国在处理对美关系上展现出战略定力和塑造力,面对美国的遏制、打压和挑衅进行坚决斗争,同时以积极的外交运筹塑造中美互动的环境和进程。当下驱动中美关系朝着消极方向演变的动能依然强劲,双方应面对竞争不断加剧的现实塑造两国关系的新常态,提升竞争的良性,增加合作的空间,降低冲突的风险,其中确立并守住两国关系的下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亚太特别是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中美两国形成的竞争与合作并存且以竞争一面呈上升趋势的战略两强格局日渐明朗化。在该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中美两国综合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核心利益调整属于结构性动因;两国国内政治因素以及中美之外第三方因素的复杂影响,进一步加速该格局的形成过程,构成了非结构性动因。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急速腾升与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落的结构性背景,中美亚太战略竞争关系中的缓和空间将进一步压缩,而其竞争空间将在经济、安全、政治、军事等领域全面展开。推动中美竞争机制呈现良性互动而非恶性循环,美国需放弃固守的霸权思维,适度分享责任与权力;中国也需给予更多耐心与定力。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美国出于全球霸权战略的考虑,对俄采取包围和遏制措施,试图压缩俄地缘战略空间;俄罗斯为维护国家利益,对美作出了应对和战略调整。美俄地缘战略博弈仍在继续,并时有加剧,形成各自的地缘博弈战略。但是,从当前国际格局、双方实力消长及战略意图分析,其地缘战略回旋空间仍然存在,美俄两国之间的摩擦是多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解决方式主要是双边或多边的对话途径,发生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9.
中美战略竞争与东亚安全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东亚地区安全矛盾呈现激化的态势,安全形势趋于紧张.这一明显变化受到中美两个大国力量对比的影响,但竞争态势上升的幅度与实力对比差异之间并不匹配.本文认为,理解当今国际体系的转型存在全球体系和地区体系两个基本分析层次,全球层次上的核心问题是美国霸权的兴衰与应对,地区层次上是中国崛起及其引起的战略反应.东亚地区安全形势走向紧张是由中美实力对比与信心对比脱节以及美国管理其地区盟友而引发的联盟政治动力所导致的.在这一过程中,中美战略互动的性质变化塑造着地区中小国家的战略选择,从而对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稳定性产生巨大影响.从既有的实力对比和实力增长势头出发,中国要维护持久发展和崛起的局面,需要着力管控中美战略竞争的强度和烈度,尤其是在全球层次避免过度挑战既有利益格局以及在地区层次规避中小国家的制衡倾向.  相似文献   

20.
反恐:审视美俄关系的另一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 《国际观察》2006,(1):69-76
"9·11"事件后反恐成为大国关系的新变量.在"9·11"事件后的最初时期,俄罗斯出于改变自己与美国和西方世界关系冷淡的局面等原因,主动对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进行了积极配合,一度大幅改善了双边关系.然而由于美俄两国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结构性战略利益的冲突,随着反恐战争的进行和美国借反恐之名实施自己的战略图谋进程的日益明显,两国在地缘政治领域的冲突趋于明显化和激烈化,同时两国反恐理念的渐行渐远也最终导致美俄关系在迅速改善后不到一年又迅速冷却,美俄双边关系在今后一段时间里继续进行传统地缘政治利益的博弈将依然是两国关系的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