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青 《瞭望》1998,(26)
快出书别快出﹃文化泡沫﹄程青与北京最近一届特价书市三折抛售图书的“低迷”相对应,上海人民出版社仅用14天出版了《亚洲怎么了?》一书,《大棋局》的出版几乎与它的英文版原著同步。出书这样“快速”,同样引人注目。近来出书快的不仅限于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这两种书...  相似文献   

2.
要有改革的紧迫感在最近召开的一次改革座谈会上,安徽省出版总社的负责同志说,十年动乱期间,安徽出版的图书很少,一九七○年仅出书一百四十三种(很多是报刊文章汇编),五千多万册,而一九八三年全省共出书三百六十二种,总印数一点五亿册。虽然出书的数量增加很多、质量也有很大提高,但出版社仍然经常听到作者、读者抱怨“出书难”、“买书难”。出书难,难在何处?难在出书周期太长。  相似文献   

3.
明星出书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明星出书大约有赵忠祥的《岁月随想》、刘晓庆的《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姜昆的《笑面人生》、倪萍的《日子》、杨澜的《凭海临风》、王铁成的《我演周恩来》等十多部,都是他们艺术生涯的回忆和对生活的感受。对明星出书,除了赵忠祥的《岁月随想》出版发行后,好评如潮,其后随着明星出书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论者持否定意见,有的甚至冷嘲热讽。窃以为有些论者的观点近乎苛责,实在不敢苟同。现在,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明星出书过热过滥。对这种观点,从表面上看,二三年内,明星出书达十多种,确实是建国以来所未曾有。但是,区区十多本书,在书苑中并不嫌多,中国的文化建设,是个浩大的工程,每年出书成千上万种,其中有几部明星的书,只会给书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图书展览会上”,湘版图书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近年来,湖南省出版事业发展迅速,无论是出书种类、图书质量、书籍装帧,还是出版周期都已迈入全国出版界先进行列。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湖南省出版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出版方向,正确处理社会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一九八五年,湖南省出书品种达一千五百二十种,比一九七八年增加三点七倍,其中重版书三百六十五种,还有三百多种书进入国际市场。近几年,在全国  相似文献   

5.
李松 《党政论坛》2008,(24):23-23
近年来,各级党政官员中,兴起一股愈演愈烈的“出书热”。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有部分官员通过自己艰辛的劳动,确实为社会奉献了一些好作品。但遗憾的是,有些官员出的书却质量低劣,且并非本人所作。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些官员出书费用也由公款埋单,出版后通过自身权力资源,将书推销给下属单位和个人,把卖书款放人自家腰包。  相似文献   

6.
阅读的重量     
铁凝 《学理论》2008,(5):85-87
一般来说,阅读是和文字相关联的。虽然,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读画”。用在这里的“读”,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了,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间的差异。但是,在网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电、机器的规则代替着汉字的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输入”代替着书写的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群的今天,在消费的欲望热烈拥抱大众的背景下,“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  相似文献   

7.
由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副教授查培轩主编的《西部大开发与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一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最终成果、“十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的“新千年之初的西部大开发丛书”之一,已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对于我们和广大读者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2000年初夏,董藩在北京参加民革中央西部大开发研讨会期间,提出邀请国内长期研究西部发展的专家学者共同出一套丛书,这一创意得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的首肯。她当时要求:“不要为出书而出书,不要赶出书热潮,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理论联系实际地做好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当前,图书市场上仍然面临着“卖书难”、“出书难”、“买书难”的严峻局面。表现在书店方面,图书库存增加,大量占用资金,超过承受能力,不得不采取“泻肚子”的方法,少订多销。而存书不少是滞销书,结果是“卖书难”带来“买书难”。表现在出版社,由于征订减少,订数在五千册以下的图书急剧增加,仅据辽宁科技出版社1986年87种新书统计,订数在5000册以下占54%,使出版社以书养书能力大为下降,不得不压缩出书,以减少亏损。“卖  相似文献   

9.
校稿琐言     
“校对”以前称“校雠”。《风俗通义》:“按刘向《别录》: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一说“雠”足“仇敌”,校稿时要把错别字当作仇敌一样来加以消灭。前人出书,十分重视校对工作,不但把错别字当作仇敌看,还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载:“蔡葛山先生曰:  相似文献   

10.
原安徽省副省长、全国“重量级”大贪官王怀忠(号称“王三亿”)曾经对手下一个紧跟他的县委书记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能,能上。但不是让老百姓看到政绩,而是让我看到政绩。” 这句名言,是王怀忠掏心窝拿出的真经,道出了他作为升官秘诀的“政绩观”——“政绩”是给上司看的,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所以,工作要“围看上司转,干给上司看”。  相似文献   

11.
近来,干部出书热成了新时 尚。按理,党政干部不是不 能出书。一些有真才实学,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将真知灼见总结出来,写成书也是一件好事。问题是有些热衷于出书的人,胸中没有多少“墨水”,或请人捉刀,或自己涂鸦,皆为了出名,为了牟利。据了解,出一本书的收入少的几千元,多的数万元,收礼受贿要冒违法违纪的风险,而出书尽管书号是公款买的,内容是拼凑的,文章是别人捉刀的,销售是凭权力的,但未听说有哪位受到查处。这个问题必须引起纪检监察部  相似文献   

12.
鉴于对以往“假大空”的厌恶,而今“多干事,少造势”已成共识。但笔者以为,必要的造势还是需要的。我们方方面面的工作都离不开思想宣传工作,而思想宣传工作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靠“造势”来体现的。“造势”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把人们的思想统一起来,把人们的干劲鼓起来,把人们的情绪调动起来,把浓厚的氛围营造出来,从而形成逼人、催人奋进的态势。加强宣传“造势”,历来是我党的宝贵经验。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宣传工作始终是我党领导人民克敌制胜的法宝。“造势”的作用无可替代,但“造势”绝不能成为做给领导看的摆设,…  相似文献   

13.
“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扉给人看。”——谢觉哉同志就医透视后的即兴之作。作者触景生情、写诗言志,意思是一个革命者必须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干部要扫除“四风”,就必须“敞开心扉给人看”,看看“可有尘瑕须拂拭”。这对做到“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大锅饭”,有人给了个形象的比喻:鼎。“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三足鼎立,虽笨重但却十分稳定。破除“大锅饭”,究竟怎么破?从何破起?破到什么程度?人们竖起耳朵在听,瞪大眼睛在看,皱起眉头在想。会不会象满负荷工作法那样一阵风?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年间,我国的出版业繁荣兴旺。一百几十家出版社象变戏法似地发展到近500家,快翻了两番;每年出版的书籍从8900余种剧增到45000余种。人们虽然还在叫着“买书难”,其涵义已与十年前根本不同,现在是结构性短缺,不再是普遍性书荒。从出书的内容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好书,但也出现过几股不健康的潮流,引起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6.
权这个东西     
大革文化命那阵儿,有个颇为“深入人心”的说法,叫做认识到了“无权的痛苦,夺权的艰难,有权的幸福,保权的重要”。一下子把人们对于权的“认识”提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然而,权这个东西,也要看什么人来掌,也要看怎么用。为官一任,致富一方,人民给了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类。想当年焦裕禄同志如果不是站在县委书记的位子上,他就难以带领兰考全县人民开展治理涝、沙、碱三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语言有时真难捉摸.你看,“原则”这个词本来非常肯定,可是一旦在“原则”后面加个“上”,就立刻变得模糊起来,诸如“×××××原则上不予批准”.明眼人一看便知:有门,“原则上”不行,个别情况还是可以考虑的.人们知道,制定政策、规定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来不得半点含糊.大凡政策、规定都有一定的“杠杠”,都有特定的范围和条件,都要卡掉一些接近“杠杠”的人和事,这是难免的,是坚持原则所必须的.如果在“原则”后面加个“上”,等于网开一面,给执法者留下了“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8.
当前最热门的话题是什么?“赚钱!”——人们一般这样认为; 当前人们普遍感到担忧的问题是什么?“拜金主义。”——许多人也会这样回答。由此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金钱?“赚钱”和“拜金主义”之间是什么关系?注重物质利益原则与理想、信念、道德和艰苦奋斗教育是否矛盾?既要把经济搞上去,又要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的目标怎样实现? 围绕这些问题,从本期开始,我们在《热门话题》栏举办“我看拜金主义笔谈”,给关心这方面问题的同志提供一块各呈己见、相互讨论的园地。我们认为,这方面的讨论一定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精神,做好宣传、引导群众的工作。欢迎大家积极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9.
“平均数”是个很重要的数。农民年度 收入要看“平均数”,市民生活水 平也要看“平均数”。在人们的印 象中,“平均数”上去了,就说明这里的速度“发展快”;“平均数”上不去,就说明这里的工作“没做好”。所以,不少的地方领导,在汇报工作或介绍 经验时,都很重视经济发展中的“平均数”,并经常 有人为“平均数”的大幅增长而自豪。 然而,“平均数”能代表“大多数”吗?有一 个笑话,说有个农民到县城赶集,花两元钱买 了一张彩票,不想拆开一看,竟中了个头奖,获 奖金20万元。当天晚上,村长就来祝贺,并对 他说:“你可是给…  相似文献   

20.
汉晋时期,人们喜欢凑数,什么三君、四辅、四友、八达等一大堆,大约就像后来十景病一般。直到今天,出书多称“十大”,也还是这风习的承传。“七贤”亦准乎此,不过是把当时比较接近的七个人凑在一起,加个统称,以便标榜罢了。若以为他们一定有什么共同的旨趣、共同的思想乃至共同的主义,那就不免上当。至于陈寅恪先生以为“竹林”是假托佛教名词,为“竹林精舍”之译语,则恐求之过深,尚未敢深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