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陈佳丽 《求索》2007,(2):206-208
汉代通过神话和历史、现实和神、人与兽的丰满的形象画面,极有气魄地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理想世界,平安出土的画像砖基本反映了汉代的画像砖的重要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一砖一画,各自独立。其内容广泛而丰富,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用生动的形象再现了汉代社会的容貌。  相似文献   

2.
在汉代,经学与政治、法律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和内在互动。解释《春秋》经义的《谷梁传》是《春秋》三传之一。《谷梁传》“借事明义”,强调礼制,重视宗法伦理等级秩序。随着汉代政治法律实践的展开,谷梁学终于走进了统治者的视野,忠孝、仁义、尊卑等汉代谷梁学礼法思想的精髓对西汉中后期的政治、法律运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熊伟业 《求索》2007,(12):215-217
汉大赋作为汉代文学的代表,和汉代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联系。除了文体的继承发展因素之外,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各方面的具体状况都直接影响着汉大赋的内容和形式,帝王的提倡、贵族文士的具体生活状态、文化教育发展、政治制度的具体规章、文学审美观念的特定形态等等都决定着汉大赋诸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儒学在汉代取得一尊地位,深刻影响着汉代社会,引发了明经入仕的学术风尚。汉代儒学主流化过程中,随之而起的游学、明经入仕,以及"明经行修"等社会风尚同样对女性产生了显著影响。汉代女性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明经入仕的潮流中,表现出对儒学的特别偏好和积极参与。从文化层面看,汉代女性对儒学的刻意追求,反映了汉代儒家文化的普及化、学术文化的功利化,是女性对儒家文化入世情怀的认同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方城黄石砚     
方城黄石砚武建华郭如月方城黄石砚历史悠久,是中国名砚之一。早在汉代,民间已有开采,到了唐宋时代,石砚开采逐步进入鼎盛时期,是历代书画家赞赏和珍藏的文房四宝佳品。黄石砚砚石产于独树镇境内海拔700多米的黄石山上,山上有汉代开国元勋张良三进履拜黄石公为师...  相似文献   

6.
杨显 《新东方》2012,(5):27-29
汉代是上古神话再度活跃的时期,汉代神话不仅渗透到汉代社会的各个层面,而且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和神话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文化形态和神话特征?笔者从整个汉代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因素等原因阐述了汉代神话的文化形态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7.
拍出2.2亿元的“汉代玉凳”实为高仿工艺品 2011年1月9日,一件“汉代玉凳”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的“占玉雅集”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2亿元成交,创下新的玉器拍卖纪录。玉凳全称为“汉代青黄玉龙风纹梳妆俞、坐凳(两件)”,重达168.7公斤,台桌南十扇刚屏拼合构成,罔屏梁上浮雕螭纹。  相似文献   

8.
汉代致用之学的转型郜积意汉代学术在武帝之前大抵继承战国余绪,学派各一,谁是谁非并无定论,虽说文景之际尊崇黄老,然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术大有人在,这在武帝丞相卫绾上的奏章中可以看出。到了武帝,独尊儒术,说明学术对象已与前迥然相异。武帝于建元元年(前1...  相似文献   

9.
《今日广西》2010,(5):25-25
合浦汉代古墓群位于合浦县廉州镇东南3公里处,为汉代古墓群,约有1000座以上,是广西最大的古墓群。古墓群分土坑墓和砖坑墓两类,陪葬器物丰富,近年出土的文物有铜凤灯、铜屋、玛瑙、琥珀及陶器等1000多件。这些文物对研究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中国人民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贸易关系、友好往来,提供了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10.
杨显 《新东方》2011,(6):55-58
汉代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文化现象,就是在汉代出现了无神论和有神论的争论。扬雄、桓谭和王充是宣扬无神论的重要人物。他们无神论的思想、方法和依据,不仅在汉代无神论史上大放异彩,而且对整个中国无神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作为一种文体,是在汉代得到承认,从此影响深远,“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四语)。但在汉代,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汉人并不以“楚辞”一名来称呼屈原的作品,而且,这正是汉代文坛写物大赋风行日盛的时期,汉人却又常常将屈原的作品称为“赋”。楚辞与汉赋,虽然源流相牵,其实体制不同,以致于后人有“汉代一般称‘楚辞’为赋,这是不十分恰当的”批评\尽管如此,“楚辞”这个名称毕竟还是汉人确立的。因此,如果考察一下汉人最终将屈原的作品以“楚辞”定名的过程,是可以反映汉人是如何认识并接受楚辞这…  相似文献   

12.
韩仲秋 《求索》2012,(11):82-85
以往学者论及汉代皇族教育,大多肯定其成功之处。与很多朝代相比,汉代特别是汉初七十年的皇族教育总体来看水平较低。汉代皇族子弟中频繁出现的"禽兽行,乱人伦"、残忍好杀、家庭不和等现象,表明汉代皇族教育存在严重问题。汉代皇族教育的历史起点较低,缺乏先秦那种系统完整的贵族教育;师傅的权威下降,不足以对皇族子弟形成有效的威慑和约束;汉初皇族的家庭教育环境也更多带有不重礼法的平民气息。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汉代皇族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经学是从汉代至清代之交的古代中国的具有官方哲学地位的儒家经典阐释学,自汉代经学肇起,虽然出现了个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间的解经方式之争,但在汉代末年则趋于今古文经学的合一。这主要是在“独尊儒术”的前提下,经学阐释已由过去集数人之力以通一经,转而成为现今之一人可遍群经,阐释的广度与深度有所拓展。至晋代,“自永嘉之后,字内分崩,和乐文章,扫地将尽”,南朝与北朝分立江左与河洛之地,政治上的南北对峙直接导致了“南学”与‘\匕学”的经学流分——“大抵南北所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要之,“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  相似文献   

14.
一 汉代道教哲学的思想来源 汉代是道教哲学的发生期。道教哲学于此时发端不是偶然的,不是没有其思想渊源的。 汉代思想界表现出融合先秦子学的趋势,作为汉代显学的儒道二家都想以自己为主融汇他家学说,汉学实在是先秦子学汇流的结果。不幸的是,这股汇流背离了先秦理性主义精神,走向了宗教神学。如果说春秋战国是原始宗教迷信日渐受到怀疑批判进而逐步衰落的时代,那么汉代就是新的宗教  相似文献   

15.
张寒 《前沿》2011,(12):75-77
军功爵赏法律制度是汉代军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参考汉代军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出土文献资料,尤其是张家山汉墓竹简等简牍文献,试图突出对汉代军功爵赏法律制度的研究,在对其进行系统梳理上做出粗浅的尝试,从中可以管窥到汉代军法的特点,以及它对前代军法的继承和对后代军法的铺垫,从而期望能对更充分全面地认识汉代的军法,乃至汉代的法律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芒砀山汉代十三陵侯永之芒两山在豫东永城县境内,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基本。除驰名古今中外的孔夫于避雨崖、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处和陈胜墓等,还有那“斩山为廓,穿石为藏”的地下宫殿——梁孝王墓等汉代十三陵,更为全国考古、历史、艺术和建筑等专家学者拍案叫绝。它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汉代相近文体的相互影响中,或从后世的同类作品对汉代俗赋的的继承中,对汉代"咏物俗赋"及相近作品进行了挖掘,对其文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咏物俗赋"写作手法多样,寓言拟人,不一而足;自我嘲谑,喜笑怒骂;语言通俗,谐趣万方。  相似文献   

18.
儒学在贵州民族地区古代社会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在贵州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儒学从汉代开始传播,并不断发展,使贵州有识之士能学习儒学、宣传儒学,促进了贵州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9.
汉代为旌表制度的形成时期,德行卓异的妇女亦在旌表之列,并呈现出诸多时代特点。汉代旌表女性,与儒学在汉代的意识形态化紧密关联,同时亦是汉代对底层社会软性控制的表现之一,然而考察汉代世风则发现夫死更嫁乃时俗所趋,悍妇现象亦为社会真实存在,此皆与国家所旌扬妇德标准相背离。这种制度与现实的疏离固然与汉代国家所着意旌表的本就是那些与常态相异行为之特性有关,同时亦折射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对女性实际生活的塑造力是极为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汉代为旌表制度的形成时期,德行卓异的妇女亦在旌表之列,并呈现出诸多时代特点。汉代旌表女性,与儒学在汉代的意识形态化紧密关联,同时亦是汉代对底层社会软性控制的表现之一,然而考察汉代世风则发现夫死更嫁乃时俗所趋,悍妇现象亦为社会真实存在,此皆与国家所旌扬妇德标准相背离。这种制度与现实的疏离固然与汉代国家所着意旌表的本就是那些与常态相异行为之特性有关,同时亦折射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对女性实际生活的塑造力是极为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