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丹  康健 《前沿》2012,(11):116-118
装备制造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面对进一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技能人才不足、对发展缺乏支撑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加快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和现实需要出发,深刻把握存在的初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传统型技工多、现代型技工少,单一技工多、复合型技工少,短期速成的多、系统培养的"四多四少"问题及成因,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确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龙头,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进一步健全培养体系,完善评价使用制度,强化激励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建设的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见解,及围绕实现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深入阐述,以期对行业发展及人才队伍培养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欠发达地区人才激励机制的落后状态,主要体现在激励环境非优化、激励形式、内容构成偏倚化以及激励效果低效化。依据人才激励机制形成的机理,要整体构建人才激励机制,必须全方位推进人才价值观念体系的重构;调整政府管理模式,建立人才激励新秩序;全面推进用人主体治理结构的变革;积极探索多重因素配合的激励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建立起符合企业实际的各类人才成长的“三条通道”,即:企业管理人才成长通道、工程技术人才成长通道、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建设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与电网快速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其中,高技能人才培养通道的建设颇具特色。公司抓住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培训、竞赛、激励三个重要环节,着力构筑职业培训、技能竞赛、表彰激励“三个平台”,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被评为国家和福建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也是福建省在企业中推行终身教育事业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秘密 《就业与保障》2024,(1):180-182
为了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二十条政策措施》,河北以实施技能强省为抓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制度,致力于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然而,当前河北职业技能人才在培养模式上仍存在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不够、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育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待提升、技能型人才发展通道有待拓宽等问题。为此,要形成一种社会发展既需要爱因斯坦也需要鲁班的技能型社会风气,通过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技术大军,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5.
人才资源是现代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需要建立物质激励机制,更要建立和完善精神激励机制。企业人才的精神激励机制包括:目标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和文化激励等。  相似文献   

6.
《就业与保障》2014,(7):47-50
正近年来,为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推动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泉州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省上对泉州"建设民营企业聚集区,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定位,探索提出"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民营企业对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各类人才队伍的需求,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六个环节的具体举措,充分  相似文献   

7.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精神,加快培养我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8.
民议     
《今日浙江》2006,(12):5-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意见》指出:(1)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2)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3)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竞赛选拔和技术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风起云涌的今天。专家、教授等高级人才备受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同样在各行各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显得有些默默无闻。殊不知。生产的进行、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发展。无不凝聚着这些高技能人才的心血和汗水、聪明和智慧。在吉林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加工制造业的经济战场上。急需各类高技能人才。据吉林省劳动保障部门测算。每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将达到4万多人.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吉林省每年能够培训的高技能人才只有2万人左右。高技能人才。正面临着严重的短缺。  相似文献   

10.
姜峰 《前沿》2006,(8):198-200
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公平机制的激励功能一样,军队内部也需要构筑一个完善的公平激励机制。但是,由于受体制外和体制内等诸多因素影响,军队内部公平机制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军事人才职业信念弱化、工作积极性不高、不安心本职等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或时常发生。因此,大力修复与重构公平机制,是当前创新军事人才激励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创新模式.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领军人才在解决技术技能难题、组织重大技术革新、攻关项目以及带徒传技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并将高技能人才技术革新成果和绝技绝活加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政报》2006,(6):18-21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开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高技能人才及其动态评价 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目前,全国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总量为360万人,占全部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例却在14%以上,高技能人才供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建德市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为目标,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优化人才培训机制,搭建完善人才引进平台,努力营造人才工作氛围,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江西政报》2008,(2):23-24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近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广大劳动者积极投身于生产和服务第一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高技能人才,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表彰先进,激励斗志,省政府决定授予万仁义等20名同志为第二届“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精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我部决定在全面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的基础上,从2004年到2006年的三年内,在全国开展“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18.
金国娟  洪澄 《今日浙江》2010,(14):22-23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迫切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纷纷行动起来,通过深入实施各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程,培养了110万高技能人才,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浙江人事》2006,(11):F0003-F0003
湖州市技师学院是一所集学历教育、高技能培训与鉴定、就业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技师学院。是浙江省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浙江大学高技能人才培训湖州基地、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教育教材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20.
各州、市人民政府 ,省直各委、办、厅、局 ,省属各大中型企业 :为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我省工业强省战略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加快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云发〔2 0 0 4〕14号 ) ,结合我省实际 ,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提高认识 ,明确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一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份。高技能人才指具有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的技能型人员。技术工人也是人才。我省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 ,是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