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当前世界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充分暴露了全球化加速后隐藏的诸多深层次矛盾,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具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因为全球化使资本的天性暴露得一览无余,同时也暴露了许多国家产业结构的脆弱性,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这些因素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屏 《湖湘论坛》2008,21(4):70-71
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对比我国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可知,我国银行业也存在着巨大的次贷风险。因此,我国银行应该加强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加快资产证券化建设,国家应该谨慎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3.
次贷危机下中国金融创新的困惑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升级为全球金融风暴的过程中,金融创新被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不仅使我们迷惑于金融创新究竟是一把怎样的"双刃剑",更严重的是迷失了发展的方向与路径。透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机理,可知次贷危机并非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银行等相关机构为追逐暴利而弱化风险控制才是次贷危机爆发的罪魁,政府监管不力和错误的货币政策则是次贷危机爆发的祸手。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不是金融创新,而是一场刮遍全球的信用风险。中国的情况跟美国不同,目前中国的主要问题是金融产品过于单一,金融衍生品基本没有,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一方面是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是农村、中小企业等经济领域仍难以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在金融脱媒使银行体系作用降低的情况下,必须通过直接金融工具的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因而中国不能停滞金融创新的脚步,应根据中国的情况选择创新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0,(8):95-95
宾建成、吴俊、李宾在《湖湘论坛》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次贷风波蔓延至实体经济后,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形势严峻,因此,国际社会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对大萧条时期与次贷危机时期贸易保护得以兴起的内、外部因素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与大萧条时期兴起的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相比,由于处理危机可选工具不同、国际体制不同和国际协调组织不同,这次次贷危机推动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湘岳 《求索》2008,(6):21-22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已引起各国政府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原因的基础上,就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作了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刊上期刊登了以大部制为主要内容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相关内容。而此前,不少地方已开始探索太部制改革。我们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整理了几个地方大部制改革的实践与恩考,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俞国程 《前沿》2012,(12):108-109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遭到重创,损失巨大。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得不停下脚步,开始了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重视与反思。而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产品,更是饱受质疑。本文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内容的解读,分析了次贷危机的成因,并由此提出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策略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李妍 《青年论坛》2009,(3):126-127
由于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剧烈波动。美国次贷危机为中国房贷市场敲响了警钟,必须高度关注和严格防范我国信贷市场的潜在风险,促进我国房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反思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逻辑发现,由美国房价下跌和基准利率的上升所直接引爆的次贷危机,之所以演变为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主要在于:次贷证券化及各种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引致信贷危机演化为资产价格危机;而盯市定价规则、动态信用评级及其银行机构内部风险管理等金融系统内在的"过度顺周期性"恶化资本市场危机;跨国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调整风险资产组合、降低风险资产比重的行为导致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全球金融市场陷于无序状态,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而全球资产价值的大幅缩水,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效应和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使得危机由金融市场传导到实体经济,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和投资渠道由消费型国家向生产型国家最后向资源型国家传递.  相似文献   

10.
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历程与根源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表面上是流动性造成的,但实质则根源于美国居民借助金融创新维系其"透支消费"模式的非持续性。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次贷衍生证券的设计缺陷与监管失当、金融机构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方法和以在险价值(Value at Risk,VAR)为基础的资产管理模式,加剧了风险在全球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恶性传导,最终因金融系统过度"顺周期性"引发信用链断裂,使信用风险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次贷危机并未超越马克思危机理论对历次经济危机的逻辑归纳,本质上仍可定性为严重生产过剩的必然后果。  相似文献   

11.
从2006年开始,美国的次贷问题逐步显现,2007年8月这场危机全面爆发。危机爆发前后,其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潜在影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由30个发达国家组成的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曾经预言,美国经济因次贷危机难以避免下滑,但欧洲将接过美国的接力棒,推动OECD各国的经济增长。这种展望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可以与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势相分离。  相似文献   

12.
次贷危机之争:新自由主义的功与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次贷危机的视点,探讨新自由主义的功绩与过失.在当今时代,新自由主义通过对美国模式、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左右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从总体上看,新自由主义的功绩要远远大于其过失.基于这一事实,次贷危机依然无法动摇新自由主义在经济领域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过度自信与锚定理论,次贷产品得以创造,这为整个危机埋下了伏笔。基于羊群效应、期望理论与分散不足,次贷产品在发展过程中规模迅速膨胀,在危机过程中价格非理性崩溃,最终导致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崩溃和萧条。危机过程中,各个利益、传导链条中都充斥着非理性的行为。任何一个链条被打断,都可以有效地降低次贷危机的影响和损失。虽然次贷危机已经成为现实,但是我们相信在其他金融市场中也同样存在这类似的非理性行为、利益链条和传导链条,从次贷危机出发,重新审视、检验我们的危机防范机制,抑制非理性行为将来可能所造成的危害,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相似文献   

14.
从美元国际循环看次贷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和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美国产业结构空心化导致的美元国际循环在第三个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现的产业结构空心化的分析,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美国产业结构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利用牙买加体系建立一个以美国为基点的美元国际循环通道.当美国将美元的回流通道建立于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虚拟经济时,次贷危机的爆发也就具有了必然性.次贷危机的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际自由竞争阶段.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一场源于美国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演变为笼罩全球经济最大的乌云。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增速骤然下滑,这段时间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今天跟其它东亚国家有很多不同.但这不能改变潜在金融危机的存在,而只能决定一旦危机成为现实.中国可能与东亚国家发生危机的方式和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7.
杨胜刚  费婧蓉 《湖湘论坛》2009,22(5):76-80,99
自从人类社会从货币经济进入信用经济时代,完善的信用制度对于一国经济的贡献至关重要。然而,信用制度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维护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准则与规范,也是衍生和放大金融泡沫与危机的催化剂与平台。美国次贷危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信用风险”的内涵,给各国的信用制度建设敲响了警钟。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背景,全面分析信用制度与金融泡沫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表现,能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各国刺激性经济政策逐步退出,新的产业革命尚未有效启动,制造业生产和服务业商务活动均又明显减速,宏观经济环境比2008年前更为复杂和诡谲。尤其是素来标榜牢不可破的美国金融体系,险象环生,根基动摇。8月5日,美国主权信用首次失去近100年的3A评级,标准普尔宣布把美国信用评级从最高级别的AAA下调为AA+,并将其评级前景定为负  相似文献   

19.
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属于一种外部冲击.会导致经济系统和重要经济变量偏离原有的或正常的发展轨迹。它属于不确定性、随机性外部冲击。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惊中国和世界。那么.这一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到底有多大?会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对此我作一简要的分析.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0.
谢登科  周英峰  刘铮 《政策》2010,(1):41-43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中同经济以一条引人注目的快速反转“V”形曲线,走完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