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12(2):67-67
近年来,在城市化浪潮中,无论是从交通、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还是到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如何既能为居民提供宜居的整体环境,同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变成了每一个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都要认真面对的问题.2010年2月3日,在上海的时尚地标外滩3号,来自中国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和照明设计的专家就城市的发展与灯光的关系展开了"跨界""创意风暴",并当场挥毫将未来的城市照明构想诉诸笔下.  相似文献   

2.
欧美城市公共空间思想经历了由古典到近代、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性演变.尽管每次演变都是为解决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城市问题,但是解决城市问题的理念与方法却很不相同.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诞生,是欧美城市公共空间思想的第一次升华.后现代主义的突显人性化、关注多样性与多元化、重现宜居性社区为价值取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思想,取代现代主义城市公共空间思想,是欧美城市公共空间思想的一次全面升华.  相似文献   

3.
对上海这座百年城市来说,外滩是一张不褪色的“城市名片”。3月28日,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的一个多月,外滩改造工程宣告竣工,万人空巷,热闹非常。  相似文献   

4.
城市室外公共空间管理的基本项目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即"洁、美、亮、序"。重点是"序",即公民在公共空间的行为秩序。建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的联动机制、发挥公民参与公共空间管理的作用,是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朱亚夫 《今日上海》2010,(10):28-30
外滩是上海的精致名片,是上海城市的象征。外滩在公众心目中享有很高的美誉度。有例为证:今年6月中旬,为参加“两岸城市艺术节——台北文化周”,台北市市长郝龙斌来沪,上海市长韩正亲自陪同郝龙斌参观经过改建后的新外滩。两人徒步观赏外滩的浦江两岸风光,引来大批游客“追星族”,有的游客还以外滩为背景与两位市长合影。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文化传播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保持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自有文化,在城市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文化治理的作用,将文化的思维贯穿于公共空间治理政策的方方面面,用文化促进城市发展转型中经济、生态、科学技术、人文历史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治理中形成“区域—城市—城区—社区”四个层面之间的整体与局部的协调,最终通过治理的顶层设计,对城市自身文化的挖掘、引导、运用和创新,促进城市完善自身核心定位,从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居住环境,提升市民归属感和幸福感,是文化引领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间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既要解决过去快速城市化所导致的城市文化缺位、公共设施布局不均、文化活动品质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又要符合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当前,空间治理问题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日益凸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治理对城市空间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构建作用,通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记忆传达、文化价值导向、文化活动参与三个维度建立精细化治理模式。基于此,要以丰富场所营建的形式表达重构文化符号空间;以完善文化设施的功能建设搭建公共文化空间;以引入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服务质量,重视城市精神文化管理塑造城市独特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由大量的人、物、活动组成,处在不停的运行和变化之中。而且城市人口、建筑、设施、活动高度密集,要求每一个来到城市的人按规矩有秩序地使用城市设施和空间,否则就会发生故障、事故和混乱,甚至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城市管理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引导人们有序使用城市空间、正确使用城市设施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城市综合管理包括了对城市基础功能的维护和公共空间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2014年最后一天,上海外滩跨年活动中发生36人死、48人伤的踩踏事件,一向被认为政府管理水平最高的上海市发生了这样的风险事件,再一次敲响了风险防范的警钟。特大型城市因其人口规模大、空间聚集度高,公共管理难度大,具有中小城市和村镇没有的风险的脆弱性,一场大雨、一次火灾、一个大型活动就可能引发巨大的灾难。因此,对当前特大型城市的风险要有深刻的认知。从个体角  相似文献   

10.
在公共安全成为表征当今城市生活品质重要指标的背景下,视频监控无疑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项关键而普遍的技术手段。以南京市公共空间为实证案例,考察三类典型样本(高校、商业区、居住区)中监控摄像头的空间布点,通过评估城市公共空间的视频监控实效,管窥城市公共安全的保障状况,包括采集和甄别视频监控的基本数据、通过三维建模图解和测算视频监控范围、反向确定现状视频监控的盲区,并面向城市公共安全,从公共空间的视频监控和规划设计两个方向提供监控实效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人类有逐水而居的传统,因此,城市滨水区一般也是城市的发源地,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内涵、市民精神、社会审美与意识形态等等。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城市扩张与城市更新进入高潮,各大城市均掀起了滨水区开发与重建的热潮,1998年城市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后,滨水空间更加成为政府经营城市的宝贵资源,然而,人们过度致力于城市物质环境的建设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自然环境的保护、用地功能的协调、公共设施的完善等受到了忽视,如何平衡公共与私人利益是滨水空间开发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是市民参与各种类型体育活动的场所,是被"身体性话语"赋予内容和意义的公共空间.通过梳理国内外发展历史发现,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具有可达性、意象性、补偿性和互视性四个基本属性,其在参与我国现代社会秩序建构方面具有非凡的价值:首先,公正、友谊、竞争等思想观念在此空间重复推演,发展为中国民众精神世界共享的价值符号...  相似文献   

13.
龚强  ;蒋涤非 《求索》2014,(5):178-182
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期,新城市空间开发建设始终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价值体系,诸多城市问题对营造良好的新城市空间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现代新城市空间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推动其发展演进过程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以城市设计思考的角度,分析讨论了营造良好城市形态的设计策略,旨在通过这些设计策略在新城市空间中形成富有活力且具有优质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14.
综合信息     
《政策》2011,(9):77-79
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独特品质,不是由急躁的物质系统规划出来的。国际都市的发展历程表明,老建筑、公共空间、主题事件等三个方面是塑造城市精神比较有效的途径。老建  相似文献   

15.
马亮  林坚 《人民论坛》2021,(8):54-57
未来城市发展面临诸多健康风险与挑战。城市的高密度集聚特征虽然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但也为传染性疾病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催化剂。通过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和优化资源分配,国土空间规划在应对和解决城市未来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挑战上拥有巨大潜力。在物质空间安排方面,城市规划可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绿地及开敞空间系统、慢行交通优先的完整街道系统以及完整社区这四个维度更好地提升公共健康;在城市管理方面,城市政府应重视气候变化、科技进步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健康的潜在威胁,以及城市弱势人群的健康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仇和 《群众》2007,(8):8-9
在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公共空间的建设和利用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彰显城市个性特色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现城市社会生活的真实舞台,还是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的必然途径。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  相似文献   

17.
《江苏政协》2023,(1):44-45
<正>开展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是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宿迁市全面开展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此建议:一、坚持规划引领,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科学引导和调控公共空间治理。一是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围绕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8.
郎朗 《就业与保障》2009,(12):32-34
茶馆和咖啡厅,介于公共与私人之间的小空间,就像是飞速运转的城市机器的散热孔,缓解这都市生活的疲惫与寂寞。但是,寸土寸金的城市中,这样休憩与交流的场所,正在一点点淡出我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上海》2008,(1):6-6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单中心城市逐渐暴露出市中心拥挤,通勤时间长、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上海目前中心城区要构筑“多心,开敞”的布局结构。市规划局2007年12月11日宣布,徐家汇、江湾一五角场、真如、花水四个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已经明确。而上海的市级中心主要包括人民广场行政中心、外滩一陆家嘴中央商务区,南京路等商业街和豫园等商业中心。  相似文献   

20.
陈姝 《传承》2013,(2):94-95
清末时期的上海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城市。上海的近代化与其古老的商业传统、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发达的近代工商业息息相关。上海在近代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新的城市公共空间。新的城市空间的建立,反映了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上海市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意识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