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康》2008,(4):23-24
在中国的金融发展布局中,上海居于特殊地位。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确认了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划。作为金融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浦东自然被推向金融改革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2.
李菁 《今日上海》2012,(8):40-45
盛夏的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协会主席、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教授主持的金融创新论坛,成为香格里拉酒店最引人注目的浦江夜谈之一。在会议结束时,我们终于见到了这位生干上海的在国际人力资源和国际金融中心双领域具有卓越研究成就的资深学者。  相似文献   

3.
戴天柱 《求索》2007,(9):8-10
衣文运用新的研究视角,阐述金融腹地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相关性,比较和借鉴经济发达区域的金融腹地对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支撑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长三角金融腹地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作用;并依据上海的区域经济特征和优势,提出在新的发展机遇下加快长三角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陈龙鑫 《公安研究》2013,(10):35-39
金融安全、有序、高效、稳健运行,对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都极为重要。上海要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首先就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近年来金融犯罪高发不下、主体多元化、手段复杂化等一系列发展态势,已严重影响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内控与外防机制,最大限度控制金融犯罪态势。  相似文献   

5.
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 心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15年的改革,上海目前在经济发展、金融改革、金融市场建立、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都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可以说,上海在许多方面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较好条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上海目前的水平无论与全球性的金融中心还是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既表现在金融服务的范围、效率和规模上,也体现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和法制法规的健全程度上。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现有金融体制及金融政策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还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只有正视这些差距,充分估计到消除这些差距所需要的时间和难度,才能真正抓住机遇,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步骤,尽快把上海建成亚太地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作用仍然存在。 无论是国内的金融中心,还是国际金融中心,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上海是我国实行计划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2月14日)沪府发[2013]8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进一步推动上海金融改革创新,优化上海金融发展环境,增强上海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以及上海金融创新奖相关规定,经专家  相似文献   

7.
本刊综述 《创造》2013,(9):16-17
1979年"深圳特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而今30年已过,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承载着众多责任,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8月22日被批准成立,深化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 上海作为金融中心优势明显 上海自贸区方案获国家批准,主要原因在于上海金融方面的显著优势,而金融是自贸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2010年以来,中央陆续批复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中心,显示中央支持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态度.上海自贸区方案获国家批准,是中央支持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等四大中心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月15日)沪府发〔2015〕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进一步推动上海金融改革创新,优化上海金融发展环境,增强上海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以及《上海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伦敦前副市长罗斯义先生前不久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讨会”上预期,上海在50年之内不可能与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比肩。理由是伦敦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经历了200年的风风雨雨,纽约用了15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才短短30年,就雄心勃勃地要争取“构建国际金融中心”是难以企及的。我们无须争议罗斯义先生所言是否就是举世公认的金融中心必须经历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夏业良 《小康》2005,(9):54-55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首都金融文化节暨北京国际金融投资理财博览会(简称首都金博会)将于9月1日至4日举办。首都金博会组委会在透露这一消息的同时还宣布,金融业已成为首都经济支柱产业。在中央政府正式批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几年之后,北京似乎又意欲把金融街变成全国的金融中心,并把CBD打造成与WTO接轨的国际金融中心。难道中国真的需要建设两个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中心的形成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中国不少城市都热衷于成为金融中心(比如大连、深圳都提出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天津计划五年内投下7000亿元,力图把天津建成北方金…  相似文献   

11.
境外金融中心是一种新型的国际金融中心。台湾境外金融中心建立迄今已有7个年头。台湾财金当局早就信誓旦旦地把发展台北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作为金融国际化的政策目标之一,新出炉的《国建六年计划》,更加显示出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强烈意图。台湾境外金融中心的发展前景如何?今后是否可能发展成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必然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本文将通过分析台湾境外金融中心的建立及运行状况,探讨这一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周锐 《中国人大》2010,(5):15-15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金融期贷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任务:紧迫。相关方面应通过实施金融开放政策,以人民币国际化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国际化,早日让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与香港形成合力,共同服务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3.
张华 《今日上海》2010,(8):44-47
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可改善社会的储蓄结构,为金融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对于志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而言,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对于社会来说,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一条不可或缺的理财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这犹如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进军号角,极其振奋人心。回想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历时18载,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15.
李建勇 《中国保安》2012,(21):10-13
素有“东方明珠”之称的上海,是我国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金融单位云集,各类大型文体、经贸活动频繁,优越的区位条件推动上海保安服务业逐步发展壮大,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6.
李善来 《现代领导》2014,(11):16-17
当前,上海正全力以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要达成这一目标,须营造一种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这种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需通过金融机构与企业、市民的互动来形成.  相似文献   

17.
楚梅 《今日上海》2009,(7):19-23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但要完善“一城”——陆家嘴金融城,而且要发展“一带”——外滩金融集聚带。今后,浦江两岸“一城一带”隔江呼应、错位互补,将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的跌宕起伏.世界范围内金融机构的版图正在改写,中资银行纷纷由幕后走到台前,加快海外并购和国际化发展。上海开始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准备比肩纽约、伦敦成为金融新高地。世界各地金融精英也都将目光瞄向中国,国际化金融人才逆势中成为最抢手的“山芋”。鉴于此,就如何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问题,我刊特约记者王慧仪女士专程采访了台湾知名金融专家周瑞青女士。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灵魂,国际金融中心是当代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地。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有国际金融中心作支撑。今后,我们仍然要以战略眼光和前瞻思维,尽最大努力,落实好国家对金融发展的战略部署,最大限度用好国家给予的各项政策,坚定不移地加快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 ——龚学平  相似文献   

20.
《今日上海》2009,(2):12-13
香港和上海,一个是国际金融中心,一个正加速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上海如何应对?展望未来如何发展?近期市政协召开了沪港发展研讨会,香港的方面的经验和观点对上海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