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尽管1975年以来,西方发达福利国家进入了持续的福利紧缩时期(Pierson,2001),但是1990年代中期依然见证了新社会政策的诞生。其中,1994年,德国创立了其社会保险体系的第五个政策项目——长期照护保险;1997年,法国的社会救助给付开始引入老人长期照护的项目;日本和卢森堡先  相似文献   

2.
政府究竟应承担何种福利责任?1970年代福利危机后,欧洲福利国家一直在反思该问题。通过选取ISSP"社会不平等"数据中的典型国家——英国、德国、瑞典和匈牙利——进行研究,论文发现由政府承担福利责任已经在不同福利体制国家中达成共识,绝大多数公民都赞成由政府承担福利责任。尽管如此,公民对政府应承担何种福利责任的态度仍然表现出差异性。论文发现福利体制并不是解释公民福利态度的唯一影响因素,个人自利与社会分层因素,对社会公平现状的判断也同样对福利态度有影响,而且影响的大小和方向根据不同的福利问题表现出差异性。由于福利态度被视为影响社会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福利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民意,制定合理的福利政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文衔接欧洲福利国家的理论路径,分析德国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特征,包括一个中等程度的"去商品化系数"、较高的法团主义系数以及一个带有阶层区分特征的养老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极大地改变了其自身的历史原貌。在基本制度设计方面,德国将过去的唯一支柱模式转化为三支柱模式,其核心改革措施为建立国家鼓励的私人基金积累的养老制度,其改革的标志事件是建立"里斯特"养老金。与英伦国家和许多其他国家的基金积累模式不同的是,德国创造性地建立了一个国家严格监管的、严格控制市场准入和投资的社会福利市场,打破了过去"国家"和"市场"相互区分的二元模式。  相似文献   

4.
朱亚鹏  喻君瑶 《公共行政评论》2023,(4):18-35+195-196
为何需要为退役军人提供福利保障以及以何种方式提供是学术界与实践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明确提出建立“普惠与优待叠加”退役军人福利保障体系,但学界尚未深入讨论我国采取此原则发展退役军人福利保障体系的制度设计依据与学理基础。论文在评述国外社会保障一般理论和退役军人福利的主要理论视角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退役军人福利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以及发展“普惠”加“优待”福利模式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我国退役军人具有公民身份、退役军人身份、特殊优待对象三种身份,退役军人的多元身份塑造了我国多层次的退役军人福利保障体系。在中国情境中,退役军人的福利正当性来源于退役军人与党、国家、人民之间的“双向承诺”。由于退役军人的多重身份,我国选择“普惠”加“优待”的退役军人保障模式是合理的,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的制度选择,为有效保障我国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奠定了法律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5.
劳工福利的兴起与发展,源发多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上海政府倡导和主办了如职业介绍、劳工新村、劳工医院、劳工储蓄和保险、劳工教育等福利。事业多属草创阶段,体系虽初成,发展不足或不被理解支持者亦有之,但却体现了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由慈善型向制度型转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伴随人口老龄化,家庭护理已难以满足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为此,“十三五”规划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十四五”规划建议进一步要求“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部分地区已开展试点工作,但是对于参保对象、基金筹集、保险待遇等核心问题试点不一。就参保对象,存在覆盖全民与仅面向老年居民之不同制度设计;就基金筹集,各地对于个人、单位及政府是否负担筹资义务规定不一;就保险待遇,各地对于给付对象、给付方式及给付标准规定不同。对家庭、单位、国家的职责定位以及对弥补家庭护理能力不足的路径选择,是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础。基于平等原则、补充性原则,我国应建立覆盖全民、以参保人自行筹资为主体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面对家庭护理能力之不足,立法应兼采支持劳动力回归家庭与护理社会化的应对路径,同时设立实物与现金给付方式,建立护理假等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7.
福利社会的斯堪的纳维亚模式在许多年来被看成是"蒂特马斯典范"①,即对社会政策制度化再分配模式实施的范例.然而,最近的改革趋势对这一假设提出了挑战.除了诸如削减开支之类的规则变化外,其他的变化尽管很多,如1990年代制度设置和福利国家目标的改变等;尽管和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前比,斯堪的纳维亚福利国家的特征弱化了,且该模式正在趋于欧洲化,但其主要变化仍只是对现有模式的局部修正,而不是完全趋同于欧洲社会模式,因而并不意味着这一福利模式的终结,它仍然还是独树一帜的.一些新因素的出现仅仅是欧盟内部福利模式发挥着作用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近年来在西方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领域广为盛行的福利多元主义为分析视角,结合调查数据,对我国城市医疗保险改革实践问题进行了实证考察。以福利多元范式分析我国医疗保险改革将发现,不同医疗保障形式因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主体的不同组合而在保障水平上呈现出很大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地体现为不同参与群体及其个体享受着不同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如何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在医疗保障中的主体责任,是我国医疗保险改革面临的迫切问题。它不仅直接决定着我国城镇医疗保险改革的进程与效果,也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以“全民医保”为目标的新一轮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臧其胜 《公共行政评论》2016,(4):171-190,209-210
态度与政策的关系问题是社会政策设计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基本问题,其核心是政府的责任,是福利态度研究的基本内容,但内地学界的相关讨论较少。论文基于福利态度研究的国际前沿,回顾并重新界定了概念,勾勒出研究的学术脉络。研究发现:福利态度的分析维度具有多重性与动态性,福利态度差异可以采用福利体制与福利文化的双重解释路径,据此提出了研究的本土意义,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与专业的参照坐标,也为学术对话提供了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研究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迫在眉睫的课题,借鉴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认为以德国的保险制度作为研究对象最为适宜。从法制史而言,我国的法律与德国同属大陆法系。从现实情况而言,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施行社会保险且全力维护这一制度的国家。该国的健康保险,不仅有效担负起维护该国绝大部分人民(约90%)健康保障任务,而且从未发生过所谓拖垮财政的问题。一、关于保险对象的法律制度德国自1883年施行健康保险制度,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险,该保险在开办之前仅限…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动物福利法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动物福利日益成为一个新的学界热点。当动物福利立法成为一种国际趋势,中国同样需要顺应这一潮流,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白。文章对动物福利立法进行了一个概括性的介绍,并在分析我国动物福利立法现状的同时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现有法律基础,有选择地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提出了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动物福利法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福利社会与发展中的斯堪的纳维亚福利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各国致力于福利国家的建设已逾百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在社会投入水平和福利机构方面的巨大差异至今仍在,但是各国对于福利社会的可持续性的认可和公众对福利社会的高度承诺则是基本一致的.各福利社会有来自各方面的维系: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公司企业、家庭和自发组织的机构.不同的福利社会体系与它们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对欧洲各福利国家有着不同的意义,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福利制度.在20世纪最后十年里重建福利国家的痛苦过程中,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社会问题的争论热点.然而到目前为止,效率与平等之间的冲突大多得到了解决,在北欧五国都保持了福利政策的稳定.该地区独特的历史经验并不排斥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机构为了发展福利事业而积极推行普及政策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楼苏萍  王佃利 《公共行政评论》2016,(4):88-103,207-208
家庭在东亚国家的福利供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快速发展的老龄化已经对东亚地区以家庭为首要责任主体的政策取向形成了巨大挑战。如何在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回应需求增加与家庭功能弱化之间的矛盾,东亚地区国家面临着政策方向调整的压力。论文梳理了日本和韩国在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福利政策的发展,从社会政策的家庭主义分析框架入手,讨论了以日韩两国为代表东亚福利体制家庭主义的变迁轨迹。论文认为,传统东亚的家庭主义是一种隐性的家庭主义,假定家庭是老年人福利状态的首要责任者,社会政策既不致力于增强家庭的功能,也不支持家庭之外的福利主体的作用发挥;伴随着老龄化,东亚家庭主义开始在增强家庭功能与寻求对家庭的替代两个方向上进行的政策努力,向自主的家庭主义靠近并形成自身特点。论文从具体社会政策角度切入讨论,超越传统从儒家文化与意识角度的探讨,使得家庭主义的变迁更容易被观察与分析,也为后续更为精确的量化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性别福利体制是福利国家研究的主流议题之一。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回顾性别福利体制并检视其性别平等效益,通过分析性别福利体制的三大理论视角的逻辑起点、概念工具、操作化指标、模式划分及其对应的解释力和缺陷,比较不同性别福利体制背后的政策假设、政策目标及其所欲形塑的家计承担模式、所能达成的性别平等效果。论文希望通过评析国外性别福利体制的发展及其在性别平等方面的影响,推动中国社会政策研究的性别维度和中国家庭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性别福利体制是福利国家研究的主流议题之一。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回顾性别福利体制并检视其性别平等效益,通过分析性别福利体制的三大理论视角的逻辑起点、概念工具、操作化指标、模式划分及其对应的解释力和缺陷,比较不同性别福利体制背后的政策假设、政策目标及其所欲形塑的家计承担模式、所能达成的性别平等效果。论文希望通过评析国外性别福利体制的发展及其在性别平等方面的影响,推动中国社会政策研究的性别维度和中国家庭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德国是社会福利的联邦国家,社会 福利国家的根本原则是既要求团结互 助,又要求个人负责。为实现这些原则, 国家创造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福利法网 络。全面了解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积 极而有益的启示。 养老保险:是德国社会福利保障的 支柱。根据法律,成年所有工人和职员都 参加养老金保险。自由职业者也可自愿 参加或申请义务保险。保险费由雇员和 雇主各付一半。通常年满65岁者即可领 取养老金。在德国西部一个平均收入的 人在退休时可支配养老金数额约为其年 均收入的70%。支付养老金并非养老保 险的惟一任务,除此之外还为投保者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对农业保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农业保险福利效应的分析框架,并从中得出启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关系到福利权制度在我国的建构.福利权的义务主体应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更不是个人.福利权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应当主动、积极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保障福利权的实现.在福利制度的模式选择上,建议我国采取政府支配型的福利多元主义模式.而且,第三郭门的发展在福利制度的建构中越来越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论文指出了全球化的三个重要维度并分析了全球化对社会政策发展的重要性。基于对研究文献的分析,论文认为经济、政治和文化全球化是可以区分的.同时讨论了这三种维度的各项指标。有关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政策或福利国家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文献,得出了不同结论。经济全球化固然有其重要影响,但全球的和/或国家的政治与文化因素却决定着社会政策发展的可能类型。因此,只有把全球化的政治与文化因素等方面也考虑进去,才能充分地认识社会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之后,当一些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瑞典等国家的福利制度弊病迭出时,后发展中的国家却在为福利与社会安全制度的如何构建劳神不已.在中国,与福利制度有关联的"福利权"、"福利国家"和"行政法的任务"等关键词不断地呈现在学者的论著、政府的工作报告甚至大众媒体之中,在相当程度上成了当下社会主流话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