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马萨诸萨州波士顿大学哲学系教授R·S科恩于1988年10月13日访问了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哲学》的报告。科恩教授指出,近三十年来,西欧与美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可以说是一个文艺复兴。在美国所有大学中都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课程,如经济、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欲罢不能的喜与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近日发表文章《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 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 “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该文看上去是美国一名普通家庭主妇的生活随感,但既然是发表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又是美国响当当的主流媒体之一,因而能很大程度地反应出美国人  相似文献   

3.
哲学对科学具有指导作用,这是科学史和哲学史证明了的真理。但是谢林平同志在《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认识》一文(载1987年4月20日《光明日报》,以下简称《认识》)中,却提出了科学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无需哲学指导的观点,并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证。笔者不敢苟同,在此,谨就几个主要论点提出拙见,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4.
哲学是不是科学,或者说能不能成为科学,目前在哲学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申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论断,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性质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肯定了哲学的科学性质和科学作用。这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够坚持把哲学作为科学来研究和建设,努力以建设自然科学为榜样、同时注意哲学的特点来建设哲学,那么,一个与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将由中国的哲学家们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5.
科技发展历程的生动再现——《世界科技史画库》评介黄元森美国著名科学家费许有一段名言:“科学史是文明史的主线,是知识综合的枢纽,是科学与哲学的中介,是教育的基石。”学习科学技术史,对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特殊意义。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发明和发现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现是科学逻辑或科学认识论中重要而又争论较大的问题之一。劳丹曾说过:“在科学哲学中很难找到一个问题领域,比发现的哲学更加充斥胡言乱语,更加混乱不堪。”科学发现逻辑问题一直困扰着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在十八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兴趣是浓厚的;而自赫歇尔和惠威尔之后,科学发现一度被忽视了。本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  相似文献   

7.
费耶阿本德是本世纪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但又是科学和科学哲学领域的叛逆:他以多元主义方法论对传统科学方法论或科学合理性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对科学哲学本身持一种否定的态度,认为它是假科学,他自己的任务是宣告科学哲学的终结。费耶阿本德认为,在  相似文献   

8.
<正> 科学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近年来在中国哲学界内外引起了极大的研究和学习兴趣。波普、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著名的科学哲学家相继被介绍进来,他们的一部分重要著作相继被译成中文。同时,中国在科学哲学方面的研究也引起了国际哲学界的注意。但是,由于除少数专家外,中国的科学哲学研究起步较晚,翻译和介绍有限,还由于语言方面的障碍,这使很多人形成了对科学哲学的错误看法,有人以为他所了解的即是全部科学哲学、不知道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因而忽略了多许重要问题,甚至以误传误。造成不良后果。江天骥教授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哲学名著选读》将有助于改善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9.
由社任之和涂纪亮主编的《当代英美哲学》一书,最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详细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泛流行于英国和美国的主要哲学流派,其中包括逻辑实证主义、日常语言哲学、普通语义学、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等。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哲学问题为中心,对以上各流派的产生背景、基本理论、历史演变、研究现代和面临的困难等等,都作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当然,正如作者在“导论”中所说,由于篇幅有限,本书只能着重论述当代英美哲学的主流,即本世纪四十年代后在英美哲学舞台上居主导地位的分析哲学的主要流派,而不能详尽无遗地——评述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1997年,美国著名刊物《科学美国人》的专职撰稿人霍根出版了一本引起很大反响和争论的新著《科学的终结》,就在其英文版出版的同一年,其中文版也迅速在国内出版(孙雍军等译,远方出版社出版),这种翻译和引进的速度是极其惊人的。正像该书在美国出版后曾引起科学...  相似文献   

11.
由于 2 0世纪在天体演化、物质结构和生命现象三大前沿科学的重要成就和发现 ,引发了许多哲学问题 ,其中有些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理论的挑战。本文就主要问题作若干哲学思考。总的认为应当根据前沿科学的成就和发现 ,全面而发展地而不是简单而武断地进行哲学的辩证分析和研究 ,以免根据某个具体的科学发现或假说就轻率地否定唯物辩证法的普遍真理。  相似文献   

12.
最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聪明才能哪里来——科学发现的认识论》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参考书。使我们高兴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张汉云同志是一位从事中学政治课教学工作近二十年的老师。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著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最杰出的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终结》写于1886年,虽然距今已有一百余年,但其分析方法、科学理论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认为《终结》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能给我们以收益  相似文献   

14.
从1978年读研究生算起,我接触、关注、研究科学哲学已有三十个年头。文章和著作没少撰写,译文和译著没少适译,阅读的科学哲学书籍当然不会太少。但是,像手头这样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语句流畅的《科学哲学》书,我着实是第一次谋面。  相似文献   

15.
在《费尔巴哈论》一书中,恩格斯系统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批判,并详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所实现的变革。在此书中,恩格斯运用了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科学方法,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世界观,从而成功实现了理论范式的转变,也证明了理论创新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论作为支撑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历史之迷和理论之迷作出科学解答的开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发源地.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了自己的哲学,通过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关于主体性思想的批判,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视角界定了主体和客体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统一的基础,为创立新世界观的科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历史哲学史上,乔巴蒂斯塔·维科的《新科学》堪称划时代的伟大巨著。该书初版于1725年,书名为《引导发现部落自然法新体系原则的民族本质的新科学原则》,俗称第一新科学。尔后经过一再修改,终以第三版《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为名(即第三新科学),于1744年以后陆续在罗马、巴里等地印行。贯穿该书的主题思想是,人类世界是由人创造的,研究人类心智的种种变化就能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的基本原则,从而也就能描绘出每个民族在出生、进展、成熟、衰微和灭亡过程中的历史”①。正是基于这一看法,维科通过对人类思想史、人类习俗史和人  相似文献   

18.
杜高明 《求索》2015,(1):35-38
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理论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取得了十分丰硕的学术成果。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启蒙于西方古希腊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萌芽;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近代西方哲学中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的绝对精神主体"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直观、感性主体"的思想成果;最终在马克思的《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科学的主体性思想——主体是客体中的主体,即人既是受动的主体又是能动的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人表现对客体具有自主性和自觉性。马克思哲学的主体的实质是两者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科学的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不仅对哲学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而且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建设,尤其是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狭隘眼界,揭示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所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异化劳动理论展开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道价值批判.得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理论结论。但马克思在此阐释的是他从费尔巴哈“人的类本质”视角所阐发的社会发展理论,囿于研究视角的旧哲学形而上学思想局限,马克思此时还没有真正形成他科学的哲学思维方式和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系统而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晕的贫困》、《其产竞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等著作中所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实践观,实践的观点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文章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一种崭新的马克思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到了认识论中,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