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多年来,我们党在改进党内选举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总结近年来一些地方对党内选举的创新探索,可从六个方面改进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增强党内选举的民意力;完善差额选举制度,增强党内选举的竞争性;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增强党内选举的民主性;搭建选举互动平台,提高党内选举的透明度;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增强党内选举的严肃性;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增强党内选举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2.
选举环境是衡量选举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保障选举程序公平正义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在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的基础上,"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必须高度重视党内选举环境建设。文章在对当前造成党内选举困境的主要环境因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党内选举环境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党内选举监督制度建设,通过党内选举监督制度确保党内民主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在新时代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党内选举监督制度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为党内选举监督制度系统性、完备性、统一性不足,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协调和衔接力度不够,这些都直接制约了党内选举监督工作的效能。破解党内选举监督制度建设难题,必须立足于党内选举民主实践,深刻把握党内选举监督工作规律:改革和完善现有不合理的党内选举监督制度,构建符合党内选举需要的监督法规体系;强化党内选举监督法规的备案审查制度,建立党内选举监督法规的备案审查与国家法律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实现党内选举监督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协调和转化;充分利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契机,将党内选举纳入国家监察,通过制度强化选举监督效能,预防和遏制党内选举腐败。  相似文献   

4.
选举竞争不但勾心斗角,选举腐败也层出不穷。美国参与选举腐败的行为主体有集体性的利益团体,也有单独作案的个体选民,在腐败形式上表现为故意制造选民缺席投票、贿买选票、选举作假等。美国选举中的腐败问题是钱权交易系统化过程的表现,政治献金成为催生选举腐败的重要推手。虽然美国从立法上对选举中的政治献金作了比较严格的限制,但在司法实务中受到联邦法院判决的影响,政治献金一直未能从选举腐败中杜绝,利益的牵扯及利益集团的操控导致美国的选举腐败禁而难止。  相似文献   

5.
去年以来,不少人爱用这样一 句话来形容俄罗斯政局的变 幻莫测,即人们在对俄罗斯政治问题上的预测,几乎百分之百失误。不过,对今年3月26日的俄罗斯总统选举结果,却几乎没有一个分析家跌掉眼镜,没有谁不相信代总统普京在这回选举中摘不掉乌纱帽上的那个“代”字。 一些评论家甚至抱怨本届俄罗斯总统选举犹如未开场就知结局的足球赛。没有出现常见的热火朝天的竞选气氛,既不像美国驴象之争,口诛笔伐,也不如本国4年前的大选,悬念迭起。 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观察这次选举,看一看总统选举前俄罗斯所面临的险恶国际环境和难题丛…  相似文献   

6.
选举制度是建立以选举民主为基础上的现代宪政制度之一。但由于选举民主存在自身局限性,导致建立在选举民主基础上的选择制度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通过将协商民主导入选举民主,有助于选举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竞争性的自由选举对于民主的价值不言而喻。因此,党内选举制度改革一直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关键和重要突破点,而把竞争机制引入选举又是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提出发展党内民主的宏观背景下,一些地区的农村党支部、乡镇党委逐渐开始了竞争性选举试点。本文从阐述竞争性选举与党内民主的内在逻辑关联出发,介绍了目前竞争性选举的不同模式,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党内选举从确认型到竞争型这一变革的原因和动力,最后在总结各地实行竞争选举实践的基础上,对遭遇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公民选举权利可望获得新一轮的发展。发展路径为培育积极的选举文化,优化制度建构,创新选举技术,有序稳控进程,努力实现公民选举权利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雨欣 《行政论坛》2011,18(2):21-24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对选举民主的概念、特征、地位与作用,选举与选举民主的关系,选举民主的局限性,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仍有不足,如对选举民主的概念缺乏明确的界定,对选举民主有效性的分析缺乏系统性,对选举民主局限性的分析缺乏针对性与普遍性,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关系的研究过于空泛,对选举民主自身的完善缺乏相关的研究,等等。因此,明确选举民主的内涵、对选举民主的有效性与有限性作出客观的评价、努力探讨选举民主自我完善的方法与途径,将是我国选举民主问题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村委会选举中有种种的作弊手法,这种现象,是在利益的趋动并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的,要消除作弊现象,需要创造公平的选举机制,特别应当建立选举监督委员会,并在各个选举环节上把好关。  相似文献   

11.
党内选举论     
实行党内选举,是判定政党具有民主性质的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反对那些排除民主选举的密谋性、独裁性的政党,他们在创建政党的实践中,坚决贯彻了政党的民主原则。党内选举充分体现了政党的民主性质,首先,保证了党的各级机构按民主制组织起来,各级干部都经由民主选举产生;其次,通过选举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破除和拒绝党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党内选举,必须适合于具体的国情和党情,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时期,都不能离开国情和党情谈选举。中国一定要立足于本国的国情和党情,创造党内选举科学的、可行的制度机制。建构党内选举科学可行的制度机制,包括五大制度机制,即:选举工作委员会制度,候选人提名和遴选机制,候选人竞选制度,差额选举和秘密投票规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制度。这五大制度机制,涵盖到党内选举的方方面面,在符合党章规定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增加了选举的合理的具体步骤、细节,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参议院选举使民主党成为最大赢家。新任民主党党首冈田克也自然成为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 日本第二十届参议院选举,民主党成为最大的赢家。通过选举,民主党不仅增强了在日本政坛上的分量,而且增强了与执政的自民党抗衡的实力。由于选举获胜,民主党代表冈田克也9月举行的民主党代表选举中连任也已成定局。 这是继在去年11月举行的日本众议院选举中获得胜利后,民主党取得  相似文献   

13.
党内选举科学化是新时期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党一直为追求党内选举的制度化、科学化而努力。目前党内选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候选人提名方式不够科学,差额选举制度执行不到位,直接选举范围小、层次低,选举程序和办法不规范,党员选举意识模糊等。为此,要努力培育党内选举的科学意识,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积极推动党内选举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选举民主的合法性功能问题一直是西方政治学争论的焦点。对选举民主的结构要素及其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分析揭示出,选举民主为政治合法性的建构提供了"多数者同意"、"竞争性选举"和"择优性授权"三方面的合理依据,因而选举民主可以增强政治合法性;然而,选举民主在政治合法性的建构上存在"同意困境"、"规则困境"和"绩效困境",因而选举民主的合法性建构功能是有限的。辩证地看待选举民主的合法性建构功能有助于理解民主建设的路径选择和合法性建构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村委会选举中有种种的作弊手法,这种现象,是在利益的趋动并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的,要消除作弊现象,需要创造公平的选举机制,特别应当建立选举监督委员会,并在各个选举环节上把好关.  相似文献   

16.
虞崇胜 《团结》2011,(3):23-25
众所周知,民主政治,选举第一,没有普遍平等的选举,民主政治就是空话;选举政治,差额为先,如果候选人没有差额,选举就是走形式,民主也就是假的。关于差额对于选举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17.
选举失范是选举中的相关主体难以遵从选举规范或遵从选举规范的成本大于收益,或违反规范的行为会带来更大的收益时发生的违反选举规范的行为而产生的社会现象。由于选举程序不够完善,监管体制不够健全等原因,使得当前居委会直选中存在着操纵选举、贿赂选民等一系列失范现象,对选举的公平性、民主性和结果的合法性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就要通过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区直选程序、建立监督惩处机制等途径消除这些失范行为,推动选举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选举与公共政策:美国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西方国家民主实践中 ,选举是各种政治行为当中普通公民控制政府最为有效的制度化工具。同其它政治行为一样 ,公民通过选举参政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政治意愿 ,控制政府行为 ,使公共政策以民意为基础 ,这一过程也正是政府合法性的最重要源泉。而在选举与公共政策的关系问题上 ,历来争论颇多。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选举政治的历史考察 ,从另一种角度探讨美国选举对政府政策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村级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环节。选举与被选举,也是村民参与政治的重要体现。笔者在近几届的村委换届选举时深入农村全程跟踪调研选举过程,发现当前的村级民主选举确实在不断进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村民的参与度越来越高,选举程序日渐规范,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选举的难度也在加大,无序  相似文献   

20.
民主的本质在于人民当家作主。选举民主顺利地实现了人民对政府更替的控制,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但选举并不等于民主,选举民主也有其内在的局限。协商民主在承认和反思选举民主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它有助于使民主更加完美,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