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美国、欧洲、印度和日本将成为世界并行的5条巨龙。"讲这番话的,是全国政协委员、曾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教授。他还不止一次地预测过,203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和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时至今日,已经有不止一位经济学家做出过与林毅夫相同的预测,但是也在同一时期,"中国经济崩溃论"亦甚嚣尘上。有西方媒体甚至一度把中国经济"硬着陆"与欧债恶化、美债瘫  相似文献   

2.
冯荷英  杨立生 《求索》2013,(3):269-269,260
《不确定的世界:全球经济旋涡和中国经济的未来》是经济学家谢国忠在2013年1月出版的重要经济学著作。谢国忠作为知名的经济学家,他阐述以及预测了全球金融危机;预测了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崩溃;预测了2007年A股市场泡沫的起始;预测了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在危机前数年他发表很多文章阐述美国和其他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泡沫后果及危机的必然性;并预测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在2012年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3.
未来中国经济形势是喜是忧?不久前,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做出如下诊断。  相似文献   

4.
陆绮雯 《政策》2004,(1):7-8
对来年世界经济形势的预测从来也没有像今年这样如此一致。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异口同声:2004年全球经济将加速增长!尽管对于“加速”的定义不尽相同,比如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认为,全球经济将出现自2001年衰退以来最快的增长速度,即从2003年的3.2% 上升到4.1%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 史蒂 芬·罗奇 则认 为, 2004 年全球GDP 增长将达到4.2% 。但毋庸置疑的是,世界经济走出低谷指日可待,IMF 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戈夫的话可能可以表达很多对2004年世界经济持乐观态度的人们的心声:“现在有充分理由认为,全球经济终于走…  相似文献   

5.
年终岁尾,笔者梳理了十大经济数据。透过这些数字,人们可以看到2010年百姓生活的冷暖和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步伐。GDP增速达10%左右 经济学家普遍预测,2010年GDP增速将达到10%左右的较高水平。这一增速明显超过了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保持在8%左右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也引起了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的危机。这次正当一些主流经济学家们大谈特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30年之时,突然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严重下滑。他们对此预期失误,此前也没有积极地去研究相关的调整政策的最好时机。经济学家的任务不在于当"喜鹊",而是当"乌鸦"。他们应该以批评的眼光来看待经济,甚至可以"鸡蛋里面挑骨头"。日常生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5,(24)
<正>最爱做预测的经济学家们,在雾霾问题上集体失声了。虽然经济学家们的预测历来靠不住,但起码聊胜于无。遗憾的是,主流经济学们既没有人预测到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后,雾霾作为中国经济最大变量的出现,同样也没有给出最擅长的事后诸葛亮式的分析——PM2.5、PM10里的那些小颗粒究  相似文献   

8.
资本     
《小康》2017,(4)
<正>经济学家对美联储下次加息时点存在分歧经济学家预期美联储今年会加息三次,但无法就加息时点取得一致。接受外媒调查的约33%经济学家表示,美联储接下来会在3月上调利率,48%经济学家表示,美联储会等到6月会议时再加息。经济学家之间就加息时点存在分歧表明他们对2017年的经济走势以及特朗普政府的财政举措效果意见不一。预测3月加  相似文献   

9.
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幻想,有的幻想能变成现实,而有些却好梦难圆。拿发展经济来说,人们总是希望一帆风顺,欣欣向荣。可不幸的是,经济像个调皮的顽童,老是在繁荣与萧条之间荡秋千。为治愈这一怪疾,经济学家一个个呕心沥血,殚精竭虑。193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伯勒,集西方经济周期理论之大成,出版了《繁荣与萧条》一书,对经济波动进行了全方位剖析。  相似文献   

10.
余建新  钱国靖 《理论月刊》2005,(7):80-82,85
关于经济转型的“北京共识”正在进入人们的视野。“北京共识”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经济转型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完成。解释渐进改革的合理性本来也是横亘在我国经济学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借助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对渐进改革做出自己的解释。市场制度得以最终建立,离不开个人财产权利的形成,而个人财产权利的形成不只与法律相关,它依赖于一个实际的积累过程。个人财产积累的渐进性是为改革的渐进性提供了一个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数字天下     
《时事报告》2012,(10):7-7
中国经济,今后20年是关键 前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北京大学2012年开学典礼上指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中国人均收入是美国的21%,我们没理由相信中国不能在未来20年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如果我们能挖掘出潜力,2030年人均收入至少达到美国的50%。“如果我预测正确,中国在2030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林毅夫说,“人均收入达到美国50%的同时,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这表示我国经济规模为美国两倍。”  相似文献   

12.
效率原则在政治市场中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原则是新古典经济学分析经济市场的核心工具,甚至被认为是经济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本质特征。但是当新制度经济学家把它推广应用到政治市场中去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因为政治市场比经济市场的交易过程复杂得多。尽管经济学家已经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但本文认为,政治市场的效率应在具体的政治框架下与分配问题结合起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早在去年底今年初,中央两大核心智库——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均做出2010年中国经济“前高后低”的预测。显然,二季度GDP增速的下滑,并不是终点。  相似文献   

14.
关于经济增长,尽管经济学家们在未来发展的取向上提出了诸多经济增长的理论,但见解不一.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强调技术进步才是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四种因素主要为:体制(或制度)效应、资源效应、市场效应、学习效应.促进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西方对中国政策变革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将会仔细分析两会上中国领导人的讲话,以此来研究中国经济刺激措施和经济发展的前景。此外,海外投资者也会从中寻找更多的细节,以期判断中国是否能确保把重点放在2017年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上,同时进一步向外国企业开放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测一直是一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家预测,2009年将是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年,中国的发展也将在这一年迎接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大的挑战。“面对这场金融危机,我们认为,不仅要‘过冬’,还要学会‘冬泳’。”在1月1日温家宝考察海尔集团的时候,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家张卓元预测中国经济软着陆明年才能实现,央行将选择适当时机小幅提高利率。张卓元说,由于去年下半年各方面对经济是否存在过热问题认识不一,因而当时采取的一些调控措施不够有  相似文献   

18.
《今日广西》2007,(6):14-16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民代表、政协委员5000余人聚集首都。商议国事,谋定大计。在两会上,各种关于民生、经济的观点和声音都能集中释放。通过两会上官员、委员、代表的声音,我们能从中洞悉中国经济的走向,以及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3月16日,为期14天的两会圆满落幕,而两会上的声音依然回荡。在此,我们摘编部分官员、经济学家的意见,让人们从中看到中国经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城镇化”首次单独列为主要任务,进一步凸显出这一“中国发展的大战略”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业化创造供给,而城镇化则“制造需求”。有经济学家估算,我国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能带动居民消费总额增加1200亿元。培育得当,城市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正义是经济生活领域中的正义问题。马克思在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经济正义思想过程中 ,无疑受到他所处时代的经济现实的影响。对国民经济学家的抽象经济正义观和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关系的双重批判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形成的重要环节。诉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根本目标。扬弃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方式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