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儒贵 《共产党人》2004,(23):12-13
中宁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产地,其人工栽培历史已有600多年。受独特的生产环境和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沐育,中宁枸杞品质超群,一枝独秀,素有“天下枸杞出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之美誉,先后于1961年、1995年、2000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枸杞基地生产县、“中国枸杞之乡”和“中国特产之乡”。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5月29日,宁夏百瑞源6000亩红寺堡原生态枸杞种植基地,头茬枸杞迎来了第一次的采摘,相比往年整整提前了20天,为宁夏枸杞提前上市赢得了先机。此时,宁夏大部分产区,还要20天左右才能进入头茬枸杞的采摘期。一眼望不到边的百瑞源原生态枸杞种植基地,一串串红枸杞挂满了枝头,娇艳欲滴,农民工正在按照百瑞源的统一采摘标准忙碌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正在百瑞源基地指导工作的宁夏农科院枸杞工程  相似文献   

3.
新疆精河枸杞的产业发展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继“一黑一白”战略之后,又兴起了一个新的战略——“红色”产业战略。现今“红色”产业在新疆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其中红花、番茄、枸杞尤为突出。新疆精河的枸杞近几年在中国枸杞市场中后来居上,成为新疆“红色产业”的一支主力军。目前新疆枸杞生产还面临着信息不灵、有名无牌、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要采取建立枸杞基地开发深加工项目、加强良种繁育、加大推广宣传力度等措施大力发展新疆枸杞产业。  相似文献   

4.
从1992年到1995年,赤峰市翁牛特旗玉米覆膜面积由3.5万亩增加到7万亩,平均单产达到500公斤以上,旱地覆膜玉米单产增加到400公斤,每亩纯收入180元,解决了7万多贫困农牧民的温饱问题。1996年,翁牛特旗实施水稻种植新技术,一举抛摆秧10760亩,比1995年增加1万亩,实现了大的跨越,每亩增产50公斤以上。1998年,翁牛特旗创建了全自治区惟一的一家水稻种子生产实验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水稻原种场。通过品种更新,每亩收入均在160元以上,仅此一项全旗每年水稻生产总增收1600万元…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10,(22):4
中国枸杞起源于中宁。1961年中宁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枸杞生产基地县.1995年又被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枸杞的人工种植、采摘、食用可追溯到殷商时期,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明清以后,中宁普遍种植枸杞,全国各地进货的枸杞实际上大多产自中宁中宁枸杞誉满寰中、名甲天下。近年来,中宁县坚持把发展枸杞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主导性产业来抓,通过建基地扩规模、抓质量树品牌、兴加工促转化、活流通增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岑巩县客楼镇按照岑巩县林下经济"村有百亩、乡有千亩、县有万亩"的工作要求,落实林下思州鸡1个千亩基地和2个百亩基地建设,1个300亩以上林下黄金基地建设和5个林下蜂100亩基地建设。在客楼镇土黄村,五十岁的村民钟占香在家照看孙子,不能外出打工,她说在黄金栽种基地务工,一天80块可以贴补家用。脱贫户陈军说,今年村里发展新产业,我们多了一份务工收入,还可以分红。土黄村以种植传统烤烟产业为主,为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今年该村流转林地320亩,建立林下黄精种植基地,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运行模式为村民创收。  相似文献   

7.
2009年,我省粮食生产在战胜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获得了1078亿斤的好收成,连续4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今年,我省将通过五项措施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8.
萧波 《支部生活》2008,(4):29-29
华坪县委、县政府根据当地气候、光热、土壤等自然资源特点,结合实施退耕还林,实施了“919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芒果产业。目前,芒果品种已由2个发展到43个,全县已有1万亩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和产品质量认证,成立了县级技术协会1个、分会8个、营销公司2个,注册了“金川红玉”商标,逐步建立起了营销体系。  相似文献   

9.
美丽富饶的八百里河套,有全国最大的硬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无毛绒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番茄生产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葵花、枸杞产地等多项殊荣。不断延伸的农牧业产业链条,让巴彦淖尔市广大农牧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2004年以来,全市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宁夏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枸杞、清真牛羊肉、牛奶、马铃薯四大主导产业已经形成,显示出了明显的效益。枸杞产业。枸杞是宁夏的特产。2003年宁夏枸杞已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2004年底,全区枸杞总面积由1997年的2万余亩猛增到32万亩,产量由原来  相似文献   

11.
张秀萍 《共产党人》2020,(2):F0004-F0004
两千多年前,先辈们对枸杞就有了认知,《诗经》记载:“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今天,枸杞已成为宁夏实施脱贫富民战略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产业;目前,宁夏枸杞种植面积达100万亩,枸杞干果年产量达14万吨中宁县是宁夏枸杞的核心产区,被誉为中国枸杞之乡近年来,中宁县坚持走特色化、品牌化、精品化之路,出台《中宁枸杞产业整合推进方案》,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2.
郭晓华 《奋斗》2002,(10):30-32
近年来,山东省以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为着眼点,以农业标准化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已发展到2000多万亩,优质抗虫棉发展到500多万亩,在各类农产品中名特优品种覆盖率已达45%。已认定的无公害产品123个,基地面积335万亩;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186个,基地面积250万亩;有机食品69个,  相似文献   

13.
段源兴 《当代贵州》2023,(Z1):72-73
<正>2022年,兴仁薏仁种植总面积达到29.5万亩,占全国种植总面积的30%以上,年产量达10.5万吨,覆盖17个乡镇(街道) 136个村(居)的5万农户20余万人。兴仁已成为全国领先的薏仁米生产基地和流通、加工中心。兴仁薏仁米,黔西南州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兴仁将薏仁米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在种植规模、种植技术、加工销售、品牌打造等环节不断深耕。如今,  相似文献   

14.
王丹 《实践》2008,(2):9-10
美丽富饶的八百里河套,有"全国最大的硬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无毛绒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番茄生产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葵花、枸杞产地"等多项殊荣。不断延伸的农牧业产业链条,让巴彦淖尔市广大农牧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2004年以来,全市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工业战略接替的重点油田之一──吐哈油田,在石油会战大军艰苦努力下,“八五”末可望生产原油300万吨以上。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的不断发展,建立一个集生产指挥、科研设计、生活后勤、化工和多种经营为一体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石油基地将成为必然的选择。1993年初在新疆的东大门──哈密西北郊拉开了基地建设的序幕。哈密石油基地的建设,得到了自治区、哈密地、市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目前已初具规模。把单一的消费型基地建成综合效益型基地,这对哈密人民来讲,实属一件翘首企盼的大事。基地建在哈密,是哈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8,(7)
正呼和浩特昌德和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来,在土默特左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大力扶持和积极帮助下,建立了两个设施农业园区,其中蔬菜生产基地占地17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占地500亩,总投资已达7000多万元,农业开发财政补助350万元,为土左旗的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教学基地。土左旗农业综合开发2017年产业化发展财政补助项目帮  相似文献   

17.
刘桦 《新湘评论》2007,(11):54-54
抓住增长点,建设村民富的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尽快富起来。慈利县立足县情做活文章:一是抓好特色产业,增长富民指数。在稳定88万亩粮食生产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和高效农业,在全县建成30万亩杜仲、22万亩柑橘、20万亩双低油菜等8大特色产业基地。二是抓好劳务经济,扩大富民要素。首先是强化培训,提高务工者素质,使农民快富。  相似文献   

18.
宜春地区在发展多种经营中,普遍开展以生产队为主体的小基地建设,走出了一条农村发展多种经营的新路子,广开了生产门路,深受群众欢迎。全区去冬今春新建的果、茶、桑、油茶等果园和经济林小基地达1,550个,种植柑桔6万亩,茶叶7万7千多亩,果园1万1千亩,蚕桑1万5千亩,油茶4万8千亩。许多地方多种经营小基地不局限于果、茶、桑,而是按照农、林、牧、副、渔、工、商和粮、棉、油、麻、丝、茶、  相似文献   

19.
发展特色经济 促进枸杞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河县是我国枸杞主要集中产区,在枸杞种植面积、总产、出口量和有效营养成分均居全国枸杞主产县之首,1998年国家农业部授予精河县“中国枸杞之乡”的称号,并被列为国家和新疆的重点枸杞经济林商品基地。现精河枸杞已成为博州重要特色产业之一。枸杞属茄科多年生落叶灌木,据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2012,(24):69
近年来,按照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优质农业和"一优三高"农业总要求,预计2012年,该市农业增加值达22.44亿元,5年年均增长14.9%;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连续8年丰产丰收;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11元,5年年均增长12.4%,增幅连创历史新高。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创建完成了自治区级示范基地9个,预计到今年年底牛羊饲养量将分别达到20万头和270万只,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枸杞面积8.66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8.7万亩,制种面积达到11万亩,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农业产业化实现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