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前中国的军事政策旨在保障实现国家发展战略,使中国在21世纪中期成为强国,在亚太地区具有优势地位,在政治影响力上、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与世界其他大国平起平坐。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加强综合国力,主要因素是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快速而持续地发展,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寻找和开发自然资源和保障获得世界原料和能源。中国认为,目前国际军事安全形势的特点是:各种错综复杂的趋势在继续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争取多极化世界的运动、  相似文献   

2.
信息全接触     
《南风窗》2000,(6)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日前发表2000年度世界竞争力调查,美国和新加坡蝉联第一和第二名。中国大陆的排名下降两位,居第31名。 这项调查始于1996年,对世界47个独立国家(经济实体)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力和竞争力进行评估,旨在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它根据290个标准计算名次,其中2/3按照统计数字得出,1/3由全球3263名企业主管填写问卷,根据劳动成本、研究投资、教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态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在,中国融入地区和全球政治经济体系的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其合作态度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积极。然而,美国和亚太国家却对中国日益壮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越来越感到不安。与以往相比,最近政界和学术界对中国遵守地区和国际准则状况的描述也不如过去乐观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其他国家很少讨论中国是否是所谓的“国际社会”一员的问题。但是自90年代初以来,学者和政界人士越来越多地指出,中国没有充分表明它会按照国际规  相似文献   

4.
黄超 《国际展望》2016,(2):78-93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是一个具有真正变革意义的国际发展框架.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官方发展援助提出重大挑战:其庞大、复杂的目标体系对后者的数量和规模提出新要求;其三大范式变迁对后者的分配提出新挑战;其对各层面发展资金的协同增效要求对后者提出更高标准;而愈加复杂的发展筹资体系也对后者提出新挑战.为应对2030年议程带来的挑战,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正积极推进官方发展援助变革,并就现代化其统计标准和构建新的衡量工具达成初步共识,突出资金的可测量性和透明度.联合国也强调官方发展援助应集中在需求最大和筹资能力最弱地区,并与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发展资金相区分.中国应密切关注这一变革的趋势与动向,审慎引导新兴援助国合力应对官方发展援助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发展模式吸引力、机制规则的控制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实质就是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在促进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软实力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们既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既有软实力资源的优势,又要积极推进改革,坚持创新,做大做强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面对能源环境成为关系到世界和平、区域稳定、国家与公共安全面的新威胁,中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调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在全球舞台上有了质的飞跃,中国开始在全球能源环境领域扮演负责任的大国角色。中国政府一直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能源环境问题,坚持把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努力落实各项国际承诺,积极参加未来阶段国际应对能源环境安全体系和全球治理的构建,为建设全球能源环境新秩序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国际话语权与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作为责任大国走上了国际舞台,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应对当前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的一种诉求,也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在国际事务中所承担的责任相适应的。如何正确定义国际话语权,提出拓展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调整和发展中国的国际话语,使得中国的国际话语和其国际地位相一致,是中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军事现代化意图的解读向来存在着极端的看法。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中国问题专家能够透过美国国内“妖魔化中国”的媒体报道,公正地指出: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本身不能对其它国家构成威胁,一个国家的军事政策与政治意图才有可能对其它国家造成威胁。他们认为,美国许多对于中国的军事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常带有浓承的意识形态色彩或不便言说的政治目的,许多具有煽动性的扭曲事实的新闻报道都缺乏最基本的政治常识。这些对中美关系都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9.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以文化为标志的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传统文化是文化中最具稳定性和影响力的因素,并成为识别一个国家的重要标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维系整个社会的共同理念、精神状态、思维、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各种文化的融合和汇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潜文化、经典文化等方面。因此,大力弘扬和培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吐故纳新的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内涵,将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聚合力、中华文明对外的感染力和中国的综合国力,而且也有助于向世界提供具有感召力的"中国制造"的思想、价值观、话语体系,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变化的全球地缘政治秩序中,美国、中国和欧盟之间的互动将会确定今后多年国际体系的特点。这三个力量在全球所拥有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规范和政治影响日益增大。与美国的军事优势和无与伦比的力量、欧盟日益增长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以及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一道,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崛起是定义新的全球秩序的四大趋势之一。在这个新秩序中,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舞台上的一个日益负责的角色,并且参与解决国际议事日程上越来越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规模扩张,既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也导致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对乐观情绪。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外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大都偏重于经济与金融因素,很少涉及政治和军事维度。通过对美元、英镑、德国马克、欧元、日元等货币的国际化进程的简要考察可以发现,大国货币的国际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受一国经济规模的决定性影响,也需要政治、军事等其他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支持。基于对这一历史分析的冷静反思,笔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当前进程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严重忽视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国家战略规划、政治与军事等非经济要素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微观经济与金融基础。因此,下一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四个问题,即:尽快出台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揽子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中国军事实力、调整外交政策方针,清楚认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艰巨性及长期性,切实提高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2.
西方学者关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概念与中国学者的理解是一致的。在他们看来,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有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国际战略,指毛泽东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对于当代世界形势与格局的总体把握及其制定的团结谁打击谁的政策;二是对外军事战略,指运用军事实力等手段遏制、打击敌人潜在威胁或威胁的政策;三是指毛泽东具有特色的战略思维,如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纸老虎"理论等.中国对外政策主要指在毛泽东国际战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国家形象、国际影响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是这个国家综合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外在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既包括经济、军事和科技等硬碰硬的物质力量,同时也包括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等软对软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一个判断:"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当前我国对外交往的实践中,我们也能切身感受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和与国际社会联系的日益紧密,我国国际形象和影响力的塑造,越来越需要文化的力量来支撑.  相似文献   

14.
国际安全机制作为国际安全领域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对每一个国际行为体都发挥着作用。国际安全机制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国际安全机制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融人国际体系的必然环节。其次,国际安全机制在深度与广度上均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外部安全环境不可分割的部分。第三,国际安全机制有助于协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安全行为,是避免崛起大国“安全困境”的重要途径。第四,国际安全机制是国际政治与安全中的一个重要权力来源,是中国增强实力、运用实力的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不断提升.据统计,从1978-200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4%,已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祖国的发展壮大,为海外侨胞创造了特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模式"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为了避免陷入术语之争的陷阱,有必要对"中国模式"一词进行逻辑分析,借以廓清理论探讨的界限。从哲学角度考量,"中国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本体论的"中国模式";第二层次是认识论的"中国模式";第三层次是价值论的"中国模式"。三者都可以通过其先行概念——"中国崛起"予以界定。相应地,研究"中国模式"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确证本体论的"中国模式"客观存在;第二阶段,为认识论的"中国模式"正名;第三阶段,阐发价值论的"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从本体论来看,作为一个事实,"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从认识论来看,建构"中国模式"就是要搭建中国崛起的解释学框架,提出与自身综合国力相符的中国思想,可以将其理解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价值论来看,"中国模式"为苦于发展滞后的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思索的源泉,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一一般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国际秩序指世界格局中国家间相互关系的运行机制和规则。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何方指出:"所谓国际秩序,是指在世界格局的基础上国际关系(如处理国际事务,进行国际交往)的机制和规则。"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湛取荣认为国际新秩序应该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第一个就是"新秋序的基本原则",即"首先确定各国必须遵守的原则,"同时还包括"新秩序的保障机制或者组织保障。"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沐刃撰文指出:国际政治秩序以国际政治体系为依托,"指的是主要角色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规则。"③在这里,三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国际秩序的定义,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首先,秩序由格局来决定。国际秩序的建立是以世界格局为基础的,并反映出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特征。不同的格局产生不同的秩序,  相似文献   

18.
1990年启动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是公认的冷战结束后最重要的多边外交谈判之一。由于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政策和立场越来越关注。在涉及中国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所有议题中,核心的问题之一是中国什么时候会开始量化减排温室气体?中国政府的官方立场是在20世纪中叶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之前,不可能承担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对此,西方国家一直不愿接受,并对中国频频施压。国内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看法。本文认为,只有了解中国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立场的形成机制,才能对这一问题做出比较合理的判断。为此,本文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决定中国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立场的基本因素,指出中国何时参与量化减排义务取决于减缓成本、生态脆弱性和公平原则三个变量的变化,并据此对中国减排温室气体的时间和方式进行了展望,强调在一定条件下,中国的减排进程可能加速。  相似文献   

19.
奥运遗产与中国人的国际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静 《当代世界》2009,(2):45-47
200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30年,3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只有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才能谋取发展。30年的对外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中国以更加自信与负责任的心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并向世界郑重承诺要在世界事务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相似文献   

20.
国际社会软环境包括国家软实力影响、世界体系、意识形态等及国际关系变化的最敏感层,反映了国家实力较量、综合国力竞争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实质性问题.2005年国际社会软环境发生显著变化,这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阶段性发展的趋变点,对于推动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特别具有方向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