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指导作用,它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证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否则,就会使社会主义事业偏离科学轨道,遭受挫折或失败.在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主要是指导无产阶  相似文献   

2.
金秋十月,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央党校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理论研讨会,于22日至25日在上海举行。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世纪之交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里,搞其要者奉献给广大读者。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本质规定以及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反思历史经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关系,是本次理论研讨会的一个中心议题。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陈中立研究员认为,社会主义的命运维系于唯物史观。马克思创立了唯物…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系统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揭示了和谐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一般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石。  相似文献   

4.
《求实》1982,(Z1)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理论的体系。也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基础,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胜利地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制订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增强无产阶级党性,完成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任务,有着  相似文献   

5.
张永光 《新视野》2015,(3):23-28
从哲学与实践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也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是革命哲学与建设哲学的统一。随着无产阶级实践主题由革命转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现由革命哲学向建设哲学的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展开,人们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哲学,但仅仅是"形式上无系统"的建设哲学。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形式上无系统之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然后再由实质上的系统上升为形式上的系统,形成由范畴、命题和原理所构成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革命的道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指导;同样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指导。离开了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革命和建设都要走弯路和受损失。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所充分证明了的。一、五十年来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回顾当我国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新课题。应该说,我们党的领导同志和党中央,竭力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力求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此…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命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注意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角考量这一命题,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握其时代内涵;以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论把握其精髓;以联系和发展、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原理追问其方法论倾向,具有学理的意义和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命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注意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角考量这一命题,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握其时代内涵;以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论把握其精髓:以联系和发展、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原理追问其方法论倾向,具有学理的意义和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变迁,哲学必然发生研究主题、研究重心、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理论形态的转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展开,作为这一实践过程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发生主题的转换,即由斗争哲学向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转换.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提出这一任务,而是建设这种哲学.我们有丰富的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建设哲学,但大量存在的是文本形态的建设哲学,我们需要建构的是能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本质和规律的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建构,关键是实现由文本形态的建设哲学向叙述形态建设哲学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理论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理想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柱.在现阶段加强理论建设和理想建设应处理好六个结合和三个关系.六个结合是:1)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研究相结合.2)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社会政治理想与个人人生理想相结合;5)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6)理想与现实相结合;三个关系是:1)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与党的最高纲领的关系;2)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现行经济政策的关系;3)商品交换原则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准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哲学承担着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的作用,在哲学学科日益分化和追求体系建构的今天,突出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精神尤为重要。党校的特殊地位要求必须建立起突出党校教育特色的哲学教材体系。目前哲学教材缺乏时代气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所带来的种种新问题,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阐释、解答和概括,这既是由哲学自身的时代性特征决定的,也是由党校学员的特殊身份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13.
刘美蓉 《世纪桥》2007,(5):27-28
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并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做出的战略选择。其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奋斗目标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大的现实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问题城”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现实取向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马克思主义哲学亟待研究的现实社会主义的六大问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性与合法性问题;(2)社会主义的原则性如何走向可操作性实践?(3)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可能?(4)社会主义与科学技术关系如何?(5)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如何?(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共进对现实社会主义发展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研究在始终立足现实的同时,必须坚持科学话语、哲学话语和政治话语、文化话语的内在同一的基本方法、原则与取向,提高学术水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原则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问题,对于贯彻党的基本纲领,对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对于尽快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坚持唯物史观,把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全面现代化的事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组成…  相似文献   

16.
从内在要求看,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基础的自觉,文化发展方位的自觉,文化发展趋势的自觉。以文化自觉为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坚持整体性与主动性两个基本原则。从文化自觉的角度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确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位;实事求是分析时代要求与特征,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柯健 《理论研究》2010,(1):58-6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激发全国人民奋发向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为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论基础。从价值目标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做出的价值选择。从价值追求上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时代观为依据而形成的价值理念。从价值评价上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依据而形成的做人准则。马克思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之间关系具有有机性、逻辑性、客观性、纽带性、部分与整体性,这些关系呈现为相辅相成的正相关联系;二者作用机制通过作用与反作用的方式形成;二者互动平台建立在历史的基本经验和现代网络技术手段等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0.
苗伟 《实事求是》2008,(5):16-19
人类通过以实践批判为核心的文化创造活动,创造着人的世界和人本身,不断接近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理想,这是马克思的“实践——社会——人”的文化辩证法。深切关注文化时代的文化精神,深化对文化时代的文化认识,这是文化时代的呼唤。走向文化哲学,完成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当代形态的重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身哲学使命和当今时代文化精神的自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文化形式在当代发展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