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台湾当局自今年元旦讲话提出“统合 论”表示要“共同寻求两岸永久和平、政治统合新架构”后,2月15日在接见美国前亚太助理国务卿罗斯时又声称,台方“有心改善两岸关系,完成两岸关系正常化”;2月17日在接见美国前联邦众议员索拉兹时又称“台湾希望重启两岸协商大门”“已经作好与大陆复谈的准备”。台湾当局的这些讲话似乎显示了台湾当局对打破两岸僵局、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很“积极主动”的。但2月 23日,在台湾方面规划两岸关系的重要文件“国家统一纲领”届满10周年之际,国民党、新党、亲民党等在野党都纷纷举办纪念活…  相似文献   

2.
严峻 《台声》2001,(4):19-20
今年 2月 23日,台湾“国家统一纲领”出台 10周年。 1991年 2月 23日,台湾“总统府”咨询机构“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了该纲领。此后,“国统纲领”就成了台湾当局处理两岸事务的最高指导文件。在今年 10周年“大庆”时,国民党、亲民党、新党在野三党都举办了相关的纪念活动,呼吁重开“国统会”。但是,台湾当局“总统府”、“行政院”等相关部门却不办任何纪念活动,不作任何专门讲话。当局在这有关两岸关系的重要文件纪念日,摆出一副消极“冷处理”的样子。   然而,人们记忆犹新的是:陈水扁自元旦讲话提出“统合论”,表示要“共…  相似文献   

3.
5月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视察金门时,提出了两岸关系未来的努力方向。他说,两岸关系的正常化是台海永久和平的基础,两岸政治统合的第一步必须从经贸及文化的统合开始着手;两岸必须重启协商的大门,复谈的第一步就是先行互访,8月1日以后,他将推动民进党组团访问大陆;两岸“三通” 是必走的一条路。尽管当局的宣传机器称台湾当局领导人的这次谈话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最后一天,台湾领导人发表元旦祝词,在两岸关系上提出“政治统合新架构”之说,引起极大争议。“统合论”是什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台湾“陆委会”负责人,于1月19日出面解释说:“统合的观念,是两岸关系中的一个方向,也可能是一个过程或一个目标。至于统合、独立、维持现状三个选项之间,也没有必然相互排除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柳英 《两岸关系》2006,(5):31-32
台湾当局的“终统”行径引起岛内外各界的强烈反对,也给岛内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短期影响——股市大跌“废统”论的提出对岛内股市来说是极大的利空,在“废统”论不断发酵的1个多月中,台湾股市不断下跌。2月20日股市的收盘行情为6686点。2月21日,美国游说台湾当局淡化“废  相似文献   

6.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自上台以来,为回避、模糊一个中国原则,阻挠祖国统一,几乎天天在搞文字游戏。他在元旦文告中抛出的统合论即是其中之一。这种游戏的玩法,在《模糊的说辞明显的图谋》中说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7.
刘光华 《两岸关系》2002,(10):10-11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为其抛出的“一边一国论”  相似文献   

8.
台湾萧万长先生在分析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两岸共同市场”理念和需要协调的政策措施,目的在于促进两岸经济一体化,使两岸经济双赢,这些观点应该给予肯定。但是,要实施其构想,必须以一个中国原则或“九二共识”为基础,当前台湾当局的“台独”意识破坏了这个政治基础。至于今后两岸政治如何统合,萧先生并未具体论述。不过,目前可以求同存异,先推进两岸共同市场——建立大中华经济圈的进程,对两岸经济发展会起正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水扁继抛出“一边一国论”之后,最近又抛出“三锚论”,在许多场合强调“安全、民主、经济”是“确保亚太地区和平与繁荣”的关键,还大言不惭地说要建立什么“美日台同盟”。这是台湾当局构建“美日台同盟”对抗祖国大陆、千方百计削弱两岸经贸联系、推动以“两国论”为核心的“台独”政策的重大步骤。  相似文献   

10.
自从李登辉抛出“特殊国与国关系论”后,台湾当局在其“书面说明”中声称:这是“从政治、历史与法律的观点”对“既存事实”的说明。事实证明,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关系论”恰恰在政治、历史与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李登辉妄图把暂时对台湾的统治或管辖说成是对台湾的主权,作为其“特殊国与国关系”的理论依据,这是颠倒是非,混淆国际法关于主权与管辖权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台湾当局领导人从李登辉的“两国论”到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都是公然践踏海峡两岸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和切身利益,顽固对抗祖国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正确主张,在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直接三通”等各个领域设置种种障碍,其“去中国化”和“台独”的政治图谋  相似文献   

12.
两岸要闻     
8月4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就台湾当局“大陆委员会”8月1日发表一份所谓“对特殊国与国关系论书面说明”发表谈话,指出所谓“特殊两国论”,只是用“特殊性”掩盖“两同论”赤裸裸的分裂本质,本质还是“两国论”,这是李登辉分裂主义图谋的大暴露;  相似文献   

13.
丁小 《两岸关系》2001,(9):22-23
临渴掘井回顾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台湾经济“插水式”下滑,已成为台湾当局一个摆不脱的噩梦。今年5月,台湾当局领导人发表就职周年演说,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出国拼外交,回国拼经济”,并提出了召开“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的设想。台湾当局领导人说“朝野”的团结与和谐,是解决经济问题的第一要素,呼吁超越党派歧见,凝聚共识,同舟共济,一起为台湾经济发展拼下去。“经发会”就是台湾当局领导人为“拼经  相似文献   

14.
编辑部吹风     
为缓解两岸对直航的压力,更是为了选举需要,最近,台湾当局对两岸直航频频放话。又是提出“两岸直航三阶段论”,又是公布“直航评估报告”,还单方面公布“两岸货运便捷规划”,刻意摆出一副对两岸直航的积极姿态,并大肆炒作。 大陆方面对两岸“三通”讲了20多年,也准备了20多年。我们一贯主张两岸尽早实现直航,以利于两岸同胞的往  相似文献   

15.
台湾新当局上台之后,大力推行“软性台独”,一方面发表“四不一没有”、“统合论”等言论,另一方面在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同时,利用“文化台独”割断台湾与祖国的文化联系,进而改变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和“统独”心态,扩大分裂主张在岛内民众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曾经由台湾媒体传出消息:5月10日台湾当局领导人提出新的主张:“两岸三通可以考虑授权民间谈判。政府可以主导、参与、介入,但不必站在第一线,透过委任授权也是方式之一。”不过,“陆委会”立刻出来更正:台湾当局领导人并没有说未来要“授权”民间团体进行三通谈判,而是说可以“委托或透  相似文献   

17.
台湾当局今年4月通过了“宪法增修条文”,并决定在明年初进一步修改“宪法”。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求教于大家。一、修宪的原因台湾当局“修宪”的直接原因是内部政治斗争所引发的政治资源再分配和人民对民主政治的迫切要求。蒋经国逝世以后,强人已去,原“动戡体制”所维系的“权威主义体制”走向瓦解,国民党内部、民进党为代表的反对党以及台湾人民都提出终止“动员战乱时期”废止《临时条款》,进行“宪政改革”、落实“民主政治”的强烈要求。台湾当局不得不放弃以往以“充实中央民意机构”和修改《临时条  相似文献   

18.
2007年3月,台湾当局提出筹建“战略空军”的计划,企图发挥对大陆的“吓阻”作用,实现“以武谋独”的图谋。  相似文献   

19.
台湾出了问题 1999年对远东地区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巴尔干科索沃战事刚落下帷幕,台湾海峡上空就飘浮起战云。5月,李登辉提出分裂中国的“七块论”;7月9日,李又借《德国之声》采访之际,抛出“特殊的两国论”;一时间,两岸关系骤然紧张。台湾当局无视大陆的再三警告,在台独的道路上愈陷愈深。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中国原则与两岸关系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国论”的提出是台湾分裂主义路线发展和岛内政党政治、权力斗争的后果,反映了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与法律定位的双重性以及政治定位的矛盾性。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定位的政治与法律基础,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政治与法律原则;坚决反对台湾当局以“两国论”作为“修宪、修法”的基础和把两岸关系国际化的政治图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