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初到伯克利一时没找到房子就在一个间接认识的留学生住的地方住了几天,这样就有机会认识一些大陆出去的留学生,也有机会亲身体验一下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的生活。这里四个留学生合租一套三室一厅的单元房子,每人一间,月租每人80美元。合伙吃  相似文献   

2.
1970年底,由于台湾的报纸披露美国要把钓鱼岛(台湾称为钓鱼台)归还日本,引起旅居美国、加拿大的台湾留学生的强烈不满,激发了他们爱国保土的热情,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这场运动迅速扩大到港澳学生和华侨中,迅速扩大到欧洲、日本的台港澳留学生中,甚至扩及到台湾,在台湾造成很大的影响。 经过这场运动,广大台湾留学生提高了觉悟,认识到只有国家统一,增强总体国力,我们才不会被帝国主义欺负。于是“保钓运动”把重点转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在1971年底发起了“中国统一运动”。“中国统一运动”是“保钓运动”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若曦是一位有特殊经历的女作家。她亲身体验了台湾、中国大陆和北美三个社会生活。在当代台湾作家中,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人有陈若曦这种经历了。寻视陈若曦在文学之路艰难跋涉的履痕,可以明显地看出她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台大读书时的创作,第二时期离开大陆之初在香港和温哥华写的伤痕文学,第三时期80年以来在美国  相似文献   

4.
(一)近几年来,大陆及台湾学者,海外华人学者举办了数十次有关中国统一和台湾前途问题的学术会议,在接触、交往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比较重要的会议如下:一九八二年三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亚洲问题研究协会年会,「中国统一之展望」是这次讨论会的一个专题。会议主席是美国西东大学杨力宇教授。来自大陆的学者有正在美国的北京大学赵金胜、复旦大学吴嘉静;来自台湾的有正在马里兰大学任教的丘宏达教授;美  相似文献   

5.
勇素华 《台声》2002,(8):11-13
自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戒严令”后,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台湾不断掀起“大陆热”,从到大陆投资、经商、打工到买房,可谓热浪滚滚来。与此同时,台湾学生也赶潮似的逐渐形成了一股到大陆求学的热潮。虽然台湾当局企图以不承认大陆学历来拖住台湾学子前进大陆的步伐,但是仍然阻挡不住其一浪高过一浪之势。欧美国家不再是台湾学生出岛求学的最佳选择台湾学生求学海外始于20世纪50年代,六七十年代掀起了高潮,最初主要流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20世纪80年代,在所有美国外来学生中台湾学生人数排名都是第一。从9…  相似文献   

6.
(一) 近几年来,大陆学者,台湾学著及海外华人学者举办了数十次有关中国统一和台湾前途问题的学术会议,在接触、交往方面已经有了实际进展。比较重要的会议如下: 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亚洲问题研究协会年会,《中国统一之展望》是这次讨论会的一个专题。会议主席是美国西东大学杨力宇教授。来自大陆的学者有正在美国的北京大学赵金胜、复旦大学吴嘉静;来自台湾的有正在马里兰大学任教的丘宏达教授;美国学者有北卡罗来纳大学齐锡生教授、纽约市立大学亚  相似文献   

7.
1992年,大陆保险市场开始对外开放,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从台湾和香港选派高级管理人员率先进入上海滩,并且将其在台湾成功运行的寿险营销体制带进大陆人寿保险市场,从而导致了一场大陆寿险产品销售方式的革命。由此,两岸保险业之间的合作开始从单纯的学术层面交流过渡到专业技术的引进。从1995年开始,大陆寿险业开始聘请台湾高级保险营销人员和讲师直接参与营销业务管理和培训工作,部分台湾寿险公司还与大陆寿险公司建立了理赔检验代  相似文献   

8.
2003年7月16日,台湾云林科技大学6名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从台湾飞抵苏州市,开始了为期1个月的大陆暑期实习。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涌向大陆?全球巨大的市场和商机在哪里?为了寻求久存于心的答案,为了亲眼见识真实的大陆,台湾岛内“非典”疫情一解除,云林科技大学6名同学就迫不急待地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非典”不能阻止到大陆实习云林科技大学在台湾科技类大学中排名第二,历年都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海外实习,实习不算学分,学生凭兴趣自愿报名。早在2003年3月,云林科技大学列出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大陆苏州等实习地供学生自主选择。当…  相似文献   

9.
李立 《台声》2006,(11):62-67
金秋9月,我在台湾作学术研究,有幸与李敖大师长谈,其睿智和敏捷实在是一般人难望其项背——笔者:您提出支持“一国两制”。当时旁边就有人说了,您是支持还是开玩笑,还是觉得这个词不错,拿来可以让别人一下子产生眼球的注意力。支持“一国两制”和《反分裂国家法》李敖的两岸观李敖:当时只有我一个人敢支持,也敢这样讲。因为讲得很逗,我说问题根本不在两制嘛,现在根本就是两个制嘛。台湾有台湾制度,大陆有大陆制度,两制没有争议,争议的是一国。你觉得你这个国不是大陆那个国,我说美国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定条约的时候,在签上海公报的时候,都说得…  相似文献   

10.
李颖  徐波 《台声》2003,(10):36-37
相比在台北搜集资料、听小道消息的同行,能够亲赴大陆的记者,采访条件算是得天独厚。最近,记者与在京的多数台湾记者同行进行了交流。多少台湾记者在大陆大陆与台湾互派记者的机制彼此有相似之处。大陆有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和新华社4家新闻机构在台湾驻有记者,每家最多可以派两名,每名记者每次逗留不能超过1个月。台湾派驻大陆的记者每次在大陆逗留也不能超过1个月,但人数相比之下较多。现在,驻北京的台湾记者共有9名:《联合报》、《中国时报》,中央社各1名,东森电视台、TVBS和真相电视台各两名。此外在上海和广…  相似文献   

11.
2001年中国大陆新批台资项目4214个,较上年增长36%。截至2001年底,祖国大陆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0838个,合同台资500多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293.4亿美元。2001年祖国大陆对台湾出口为50亿美元,而进口为273亿美元,其直接和间接诱发的台湾产值为546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顺差达到223亿美元;自去年11月开始,大陆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地。10年来,台湾从大陆获得的贸易顺差累计达140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额的65%来自于大陆台商回岛采购。台湾已成为大陆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市场;而大陆则是台湾第三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九七二年从美国回来的台湾留学生,从第五届起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到现在已整整十年了.我在台湾长大,又在美国求过学.比较起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虽不似台湾和西方国家的议会那样吵吵嚷嚷,但也不失为发扬民主的一种好形式.我们的民主,是通过委员的参政议政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30年前的历史经历 1960年,美国对华政策有所变化,不再支持其"反攻大陆",而且明里暗里增加与中国大陆的接触,开始了华沙会谈和其他接触渠道,寻找新的折衷方案。美国的这种作法使蒋介石非常恼火,美国"划峡而治"的"两个中国"政策,使他在晚年既不能实现反攻大陆的计划,又不愿长久蜗居台湾,美蒋之间的矛盾迅速加剧,十分有利于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6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确定了对台问题的方针:台湾岛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能落到美国人手中。周恩来还提出了四点具体意见: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  相似文献   

14.
台湾经济发展受惠于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初具规模,台湾对大陆投资已达110多亿美元,对香港的年出口额已占其总出口额的近四分之一。大陆(包括香港)不仅是台湾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有研究表明,台湾经济年均6%的成长率中,有近两个百分点来自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 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使台湾经济获益甚多,这首先表现在,由于大陆(包括香港)在台湾出口份额中的比重上升,使台湾的外贸结构得以从过度集中于美国市场,实现了分散化、多元化。而且,台湾劳动密集产业转移大陆实际上将对美长期出超的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受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台湾有些传统产业已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面临经营困境而被迫关厂歇业或者外移。为了摆脱困境,许多台湾钢厂已将外销重心放在中国大陆。目前,台湾钢铁制品在大陆的客户,主要是投资大陆的台商。随着台商投资大陆的不断增加,台湾钢铁制品势必要随之而来。此外,由于全球钢铁需求不断上升,加上美国及东欧的老旧钢厂已不具竞争力,全球钢品的供给量将逐渐减少,国际钢铁市场刺激台湾钢铁行业加快对外投资的步伐,也给台湾钢铁业在大陆发展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6.
檀江林 《两岸关系》2002,(10):34-35
近年来由于受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台湾有些传统产业已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面临经营困境而被迫关厂歇业或者外移.为了摆脱困境,许多台湾钢厂已将外销重心放在中国大陆.目前,台湾钢铁制品在大陆的客户,主要是投资大陆的台商.随着台商投资大陆的不断增加,台湾钢铁制品势必要随之而来.此外,由于全球钢铁需求不断上升,加上美国及东欧的老旧钢厂已不具竞争力,全球钢品的供给量将逐渐减少,国际钢铁市场刺激台湾钢铁行业加快对外投资的步伐,也给台湾钢铁业在大陆发展提供了机会.   ……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方便两岸人员往来,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准备进一步简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在大陆居留及大陆居民往来台湾的相关手续。今年在条件成熟时将会推出以下5项便利措施:一、简化大陆居民往来台湾手续。改变按前往  相似文献   

18.
马康庄 《台声》2006,(5):29-29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团赴大陆参加第一届“两岸经贸论坛”。去年的连战大陆行引起国际瞩目,各方都誉之为两岸的“破冰之旅”,尤其是美国方面一再向台湾当局表示,这是个正面有益的发展方向。连主席也从大陆带回来善意响应和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两岸直航包机正常化、台湾水果销行大陆,熊猫来台湾等等。一年了,所有的议题?都遭到台湾当局以不同的理由——挡住,或完全不作响应,不为所动,两岸关系还在原地踏步。就在连战一行人出发之前,“陆委会”主任吴钊燮发表谈话,宣布有关两岸包机及大陆人士来台观光事宜,希望大陆能在6个月内和台湾完成协…  相似文献   

19.
杜少典  皮导 《台声》2023,(3):80-83
<正>我叫杜少典,1994年出生的河南人,如今带着台湾女友环游大陆。24岁,因为一次偶然机会,我来到台湾做交换生。那时候我有三个目标:一是在台湾跑一场马拉松;二是骑自行车环游台湾岛;三是找个女朋友。谁能想到,短短4个月的留学时间,我真的完成了这3件事,不仅找到了一个台湾女友,后来还把她带回大陆,开启了环游大陆之旅。  相似文献   

20.
吴霜 《统一论坛》2005,(3):61-63
小时候对台湾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台湾在什么地方?台湾有多大?台湾人是什么样子?我对台湾的最初认识是从“我站在大海边把祖国的台湾岛遥望”这句30年前大陆上任何人都会唱的歌词得来的。它让少年时代的我得知中国有一个岛屿,离大陆很远,很美,它有一个清秀的名字—台湾。每个人的故事就像一串项链,不同的珠子被穿在同一根线上,珠与珠之间似乎毫无关联,却由于紧紧相依,又是一个整体。正所谓“前缘后果”,躲不掉,逃不脱。比如说我,20年前,离开祖国到美国。那时候,去美国该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办好手续,飞跃大洋登上了美洲大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