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洁 《观察与思考》2005,(11):58-61
<正> 1981年,当社会上买画之风兴起之前,徐英槐先生的书画作品第一个被抢购一空。徐英槐先生所描山石、树林、云水、亭榭,笔墨凝重,雄奇简练,水墨淋漓,意境深幽。面对那一幅又一幅笔精墨妙的山水画,可观、可行、可游、可居……当时,慕名前来中国的许多国外收藏家  相似文献   

2.
今年86岁的启功先生作为书法大师,一字千金,要成为百万千万富翁并非难事,然先生不屑为之。先生从不以字换钱。几年前为“北京师大”筹集资金,先生欣然“求字捐钱”,可他从不自己经手,而由学校派人专管。先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启功书法作品选》里有墨竹十余幅,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有篇题为《竹》的散文,其中写道:“我觉得那竿竿挺直、最具神韵的竹子,是一枝枝大笔,在天地之间,以  相似文献   

3.
秋雨过后的一天上午,我们来到老舍故居,拜访老舍先生的夫人、著名画家胡絮青先生。这是北京最常见的小四合院。先生虽已故去,这所小院仍然牵动着五洲四海无数颗善良友好的心。我们放轻了脚步,走进先生当年写作、会客的北房。室内的西墙上,挂着一幅一米多高的先生的油画象,正是先生六十岁以后的丰采。  相似文献   

4.
王月娇 《政协天地》2013,(11):60-61
走进立德先生的漆画展厅,俨然步入一个斑斓又厚重的世界。面对一幅幅深沉古朴、瑰丽多彩、韵味无穷的漆画,端详写实的人物,品味意象的风景,而最终叫人心动的却是画家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5.
2012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7周年的日子。在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建的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举办了《血脉相连中华情——一个老兵的黄埔情结》展览。透过展览中的一幅幅老照片,我们看到了一位九旬黄埔老兵与他的夫人,多来年奔走于海峡两岸,为两岸的黄埔校友搭建沟通交流桥梁,密切两岸同胞联系,为两岸交流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相似文献   

6.
何秉政 《春秋》2010,(6):16-19
老老苍苍竹两杆,长年风雨不知寒;好叫直节青云去,任尔时人仰面看。这是南京博物院著名文物专家、书画家、全国书画鉴定专家徐石桥先生,在赠予号称"江南颜体第一书"、我的外祖父林伯众先生的一幅画作中的题诗。  相似文献   

7.
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陈寿朋教授的新作《草原文化的生态魂》,掩卷沉思,不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两幅生动的画面。一幅是:陈寿朋先生桃李满天下,成为著名的学者教授;与此同时,他又勤奋刻苦、夜以继  相似文献   

8.
杨晓萍 《创造》2013,(8):83-84
踏进画家严风杨先生的家,扑面而来的是一幅幅姿态各异的国画写意孔雀,那恣意流畅的线条、艳丽鲜亮的色彩间,不露声色地透着艺术大师袁晓岑先生的笔墨神韵。与共和国同龄的严风杨。自幼受到毕业国立艺专、并同在云南人民出版社担任书籍装帧设计和美术编辑的父母亲熏陶,从拿起笔开始涂鸦时,就把自己和绘画紧紧地拴在一起。从小学在黑板报上画刘文学到中学画雷锋,画笔成为了不善言辞的严风杨最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廷芳先生書齋裹雪白的粉牆上新掛出一幅傅抱石先生的畫,頓覺眼前一亮,國畫大師的作品,自是不同尋常。 這是一幅山水晝,雖然沒有寫上畫題,但一望而知是《雪中送炭圖》。畫面的左下方畫了一個揹着沉重炭簍的人吃力地走過一座布滿積雪的板橋,在左邊山腰處,淡墨勾  相似文献   

10.
谷祥林 《创造》2012,(7):104-105
通常,花鸟画表现的是一种摈弃环境、抵近观察的静态图像,一枝一叶、恬静柔和,是人们手中的玩物。尤其折枝花卉,那是瓶中的残花和笼中的病鸟。谭晓风先生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花鸟画家。他一反世俗花鸟画概念化、模式化、模仿复制、牵强附会、无病呻吟的通病,开创了一条"将花草撒向大地,将鸟儿放归山林"的大自然、大境界、大花鸟的新思路。晓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一幅高1米、长45米的花鸟长卷——《乌蒙珍禽图》。它向人们展示的不只是一幅画,还是一本书,一个完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我是15年前由报社派往四川书法家协会参加采访书协举办的一次对外交流笔会上结识刘楠山先生的。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先生现场书写的二幅作品,一幅隶书,东坡词“一蓑们向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一幅行将,汇成大田园来诗“梅子金黄杏子肥。””其隶书写得豪迈奔放,于粗旷中带面几分象意,显得格外的占奇苍润。行书则简捷明快,俊美高华。捕山刚一放笔立即博来了日本友人和书艺同道的阵阵掌声。刘桶山,1947年生于成都,自幼家贫年少失估。66年拜吴伟屡先生学习工变(吴老先生30-50年代曾为川大中文系老教授)c67年再拜李瀚先生(颇师…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6)
正3月1日,云南书法家张诚先生、台湾画家邢万龄先生在云南省台办现场联手创作书画作品,切磋中华书画艺术之道,促进云台书画艺术交流,增进友谊。张诚先生和邢万龄先生在笔会现场联手创作一幅"牡丹花开时,两岸一家亲",引来了现场艺术家们的由衷喝彩。邢万龄先生说,今天和云南的艺术家携手作画,感觉意义非常,希望云台两地艺术家同心协力共同传承发展中华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13.
余洁 《观察与思考》2005,(12):58-61
<正> 我们说,创作一幅书画作品,如同创造一个世界;一幅画就是画家生活的片章,内中蕴含着无限生机。读柳村先生国画作品,苍劲朴茂,形神兼备,画幅中自有一种古拙奇峭,鲜活灵动的蓬勃之气,洋溢着强烈鲜明的时代气息。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感。其关键在于,他的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但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因为他的画源于生活。柳村先生在余杭工作多年,塘栖画枇杷、五常作红柿、超山点古梅、百丈写修竹,以及多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从书画展览会和挂历上,常常看到国画家孙菊生先生画的猫,电视台也曾经作过介绍。他画的猫,栩栩如生,活泼可爱,其中两幅给我印象较深。一幅是:两只猫在篮子里玩耍:一只仰卧,爪向上  相似文献   

15.
弦伶 《统一论坛》2000,(3):44-45
吴广泉先生自幼学习书画,早年拜著名山水画家郭传璋先生为师,注重艺术实践,融会深入生活,足迹遍及我国名山大川,多年来,吴广泉不仅在山水画的创作上颇有造诣,并且在不断有新作问世的同时,还致力于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协作。他多次赴台,举办个人画展,旨在将祖国的名山大川、繁荣与美丽呈现于台湾同胞面前,他用一幅幅壮美的画卷连接着两岸同胞的心,  相似文献   

16.
<正>当我参观天津市第十一届美术展时,郝宝善先生的一幅《白云深处有人家》写意山水画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第一次看到郝宝善先生的画作,就令我心灵为之一震,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郝宝善先生学画作画40余年,主攻写意山水,深研细究,取法古人、融汇今意,技法日渐纯熟,取得了很大成就,也奠定了自己  相似文献   

17.
秦首先 《黄埔》2012,(2):76-77
“情由心发,境由心造。我的书法创作既重书法技巧,更重书写内容,每一幅作品怎么用笔、如何用墨、采用何种布局不是自己随意决定的,而是根据书写内容去安排。一个合格的书法家创作一千幅作品,应该有一千个面孔,一千个意境。”一见面,高亚仑先生对自己的书法创作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8.
吴冠中先生喜欢引用凡·高的话“苦难永远没有终结”来描述自己的创作人生。他说,画了一幅画,就像生了一个娃娃,当然很喜欢;但是没过几天,就遇到新的困难:下一张怎样画?我不愿重复自己,于是又开始痛苦。一幅幅作品,就是在不断出现的新痛苦中诞生的,“苦难永远没有终结”。创作的苦难、创作的快感,就这样循环往复,陪伴着杰出的创造者,不只是艺术家,还有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相似文献   

19.
于倩  杨雨文 《台声》2006,(1):67-69
3月12日,上海浦东。在一间别具中国风味的《爱与和平》文艺沙龙里,台商郭承丰先生兴致勃勃地引领记者参观由上海、香港、台湾三地知名人士创作的多幅围绕“爱与和平”主题而展开的艺术作品。在上海成功创意并推出了“百草传奇”、“上海本色”两个知名品牌的郭承丰先生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20.
在绚丽多彩的花鸟画坛,贾广健先生以其作品真挚的情感、精严的法度、独特的技法而凸显于当代,其作品将生命的激情与完美的艺术技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气势饱满、厚重、庄严而富丽,在静穆的诗意表现中,散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与意蕴,寓意着勃勃的生机与旺健的生命力,犹如开出一幅幅璀璨闪耀的生命之花,极具厅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