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作为一个在挪威生活了22年的华人,我坚决支持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于我们海外华人来说,最希望看到的,莫过于中国的统一和富强。  相似文献   

2.
美国和日本是影响中国海峡两岸统一进程的重要因素,台湾问题是中美日三边关系中的焦点问题。美日两国基于自身的战略考量,利用一切机会介入台海局势,使单纯的中国内政演变成复杂的国际外交。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和日本对台湾问题也有所改观,出现了模糊和摇摆。对此,我们应该加快两岸统一进程步伐。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要努力提升综合国力,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发展中美中日关系,减少两岸进程阻碍;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建立两岸和谈机制;坚持睦邻外交政策,争取周边国家支持。  相似文献   

3.
两岸统一人心所向泰璧,马燕萍1993年以来,台湾当局重新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在“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上开始倒退。他们在经济上推行“南进政策”;在政治上大搞“重返联合国”运动,其目的在于制造两个中国。破坏祖国统一。两岸统一,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人和...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对两岸和平协议的性质作出分析。两岸和平协议本质上是国内两个政治实体之间的协议,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条约。两岸和平协议不是两岸统一协议,但不能排除两岸统一的政治指向。两岸和平协议是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安排。两岸和平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郑博光 《台声》2007,(12):29-29
现在两岸的争论议题很多,“统一”、“台独”、“一国两制“、“贫富”、“民主”等。以前两岸同胞谈起统一议题时,台湾一些人的最大担心是两岸贫富差距太大,就怕十二亿人来和他们“均富”,这作为不能统一的主要理由。但时过境迁,大陆的发展神速,令世界震惊。台湾人纷纷来到大陆,特别是台湾的商人,他们是很现实的,为了生存,为了企业在全球保持竞争力,也不断向大陆靠拢,无论台湾当局用何政策都无能为力,就像洪水冲开缺口,要想阻拦是很难的。  相似文献   

6.
安华 《台声》2002,(2):4-6
2001年,两岸关系错综复杂,总的趋势仍是向前发展。祖国大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以江泽民的“八项主张”为指导,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为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作出不懈的努力。祖国大陆的主张和善意,得到了广大台湾同胞、海外华人华侨的热烈响应。尽管由于台湾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致使两岸政治关系持续紧张,但两岸民间的经贸、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在国际上,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一个中国的大格局确定不移。一一年来,…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数不清的例子证明着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当中国共产党迎来她的八十诞辰时,世界各地华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住了、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之欢颜相庆、为之热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80年历史,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海外华人华侨都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支持力量、从本期《八十年风雨,八十年情义─—华侨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读者可以看出,海外华人华侨一直就在以实际行动表达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肯定与支持。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刚刚过去的六月的…  相似文献   

8.
台湾海峡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是不通,是半通(间接、单向、民间),还是全通(直接、双方、官方),根据过去46年来的观察,在于一言九鼎的人,一道命令,一言为定。1979年至1987年之间,因台湾当局为了"不削弱军民士气",坚持"三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两岸三通是全然不通的。海外华人,纷纷呼吁三通,笔者曾写过"三通不通通四通",以求对三通有所促进。在权衡大势后,蒋经国于1987年7月强调,"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必须统一";同年11月正式下令,开放人民大陆探亲。于是,两岸三通,因一道命令,由"不通"变成"半通"。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走到哪里,中餐馆就开到哪里”。对于海外华人来说,中餐馆不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是他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超过半数的海外华人依然在从事餐饮及相关行业,在英国、德国、荷兰等国,这个比例甚至高达80%以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餐馆的兴衰.折射着海外华人族群的生存状态。而当葡萄牙的“东方行动”、美国的食品风波不约而同把矛头对准中餐馆后,他们目前的处境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宗鹰 《统一论坛》2002,(6):27-31
早年他在台湾受教育,受影响最深的是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坚持。他爱台湾,爱中国,认为中华民族面临被分裂的危机,呼吁海外华人团结,做中国统一的促进派。他希望向美国人讲理,请他们不要分裂中国,不要破坏中美正常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杨立宪 《台声》2013,(7):54-55
6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举行了会谈。作为中共十八大领导层换届后国共两党首次高层会晤,此次的会晤受到两岸各界、国际社会以及海外华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于强  耿曙  李扬 《理论月刊》2015,(2):111-117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快速改善。为了争取台湾同胞的认同和支持,大陆推出了一系列惠台政策,这其中既包括到台湾的中南部向农民和渔民采购农渔产品,也包括和台湾方面合作,推动大陆居民赴台观光。两岸扩大交流的一系列政策使得台湾民众因此而受惠。本研究通过对2008年和2012年台湾地区"总统"选举和"立委"选举中,受惠于两岸交流地区的投票数据变化的分析,考察台湾民众在受惠于两岸交流活动之后,他们的认同和投票行为是否发生改变。统计结果显示,惠台政策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其既定的政策效果,在部分地区,台湾民众的确将票更多的投向主张两岸和平发展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3.
导读     
《台声》2019,(5)
<正>奋斗是人生最美的姿态,追梦是国家前进的动力,每年春天,台籍代表和委员一同努力建言献策,他们为台胞福祉、两岸关系发展和统一"蛮拼的"——为国家统一奋斗为民族复兴追梦千山万水,隔不断两岸和平小天使的笑容,小小的手心,终将握住大大的希望,这是两岸小天使心灵相通的最佳写照——  相似文献   

14.
正他,揭露"台独"的假面目,愿维护台湾利益充当两岸的谈判代表。在台湾问题上,李敖是一个坚定的统派,主张两岸举行和平谈判,支持统一,支持"一国两制"——李敖反对"台独"旗帜鲜明。记得他的一首七言诗《台湾无处不中国》是这样写的:"妄想海峡两地隔,妄想‘台独’自快活。我且当头来棒喝,台湾无处不中国。"他说:"我早就讲过嘛,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国民党到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1)
正大陆方面历来高度重视两岸青年交流,为推动和扩大两岸青年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为广大台湾青年到大陆就学、就业、创业、发展提供空间,为他们参与大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和创造良好条件。2015年,大陆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搭建了一批有特色、条件相对成熟的两岸青年创业就业平台。举行两岸青年创业活动2015年以来,两岸围绕两岸青年  相似文献   

16.
早年他在台湾受教育,受影响最深的是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坚持。他爱台湾,爱中国,认为中华民族面临被分裂的危机,呼吁海外华人团结,做中国统一的促进派。他希望向美国人讲理,请他们不要分裂中国,不要破坏中美正常关系! 美国华侨华人中,爱国群星灿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从两岸综合实力对比,还是从台湾人民的利益出发,两岸的统一都注定要实现.但两岸统一之路却是任重而道远.美国的"以台制华"政策是一个巨大阻碍.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原则,两岸统一的路径可以多样灵活.两岸实现统一的根本保证是大陆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模式,"一国两制"在台湾的接受程度遭遇瓶颈。本文正视现实,探讨了两岸政治定位、互动框架和实践模式等基础问题,在理论上借鉴"协合式民主"精神,立足于两岸关系实际,对"一国两制"台湾模式加以深化和拓展。维护"一个中国"的统一性,保持台湾在单纯内部事务上具有独占性权利或完全自主权,在两岸事务上台湾得适用否决性权利,在一般性的国家事务上台湾享有比例性权利;通过协合式民主的治理方式,促进两岸间异质性民主的正常运转,实现和维护两岸权力分享、国家权威的统一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变化向涉台研究界提出了研究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新形势主要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国对抗中国,竭力阻挠两岸统一;岛内政局蜕变,两岸统一的社会基础亟待补强;民进党当局构筑“拒统”藩篱,阻断两岸互动交流。主要任务有:探讨如何争取台湾民心,携手促进国家统一大业;探讨如何争取岛内民众的支持,共同反对“台独”等八个方面的问题。大陆涉台研究界在台湾民情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新时代向涉台研究界提出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本质研究、合理开展调查研究等十个基础路径。  相似文献   

20.
《同舟共进》2011,(3):82-F0004
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于2007年2月8日揭牌成立。基金会的宗旨是:继承和发扬宋庆龄先生毕生致力的“增进国际友好,维护世界和平;开展两岸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关注民族未来,培育少年儿童”的事业。基金会的业务范围,一起联络国内外友好团体和人士,继承和发扬宋庆龄先生毕生致力的来竟事业;二是支持和参与少年儿童文教、科技和福利事业,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三是支持和参与中外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好,维护世界和平:四是支持和参与两岸交往,促进祖国完全统一;五是支持和参与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少儿教育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