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已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潜伏着的不和谐因素。立法缺陷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首要原因。完善相关立法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当前的法律语境下,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修改宪法相关条款、废除教育法律规范中的歧视性条款、制定《流动儿童少年教育法》。  相似文献   

2.
韩强 《岭南学刊》2008,(4):24-27
以改进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来推进党内民主的实现,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党内选举制度的建立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进程中,既要形成对党内选举的正确认识,也要以科学原则指导党内选举制度的建设。要以干部选举为突破口,推动党内选举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兰海 《人大建设》2007,(5):25-25
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有关规定,我国将首次在不断壮大的农民工队伍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盛华仁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作草案说明时说:“我国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全国人大中也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浅议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来看,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采取制定和完善保护农民工权益的专门法律、法规和政策,改革就业制度,加强农民工的培训,改革农民工的管理机制等方面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5.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首次决定将在不断壮大的农民工队伍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这意味着国家对农民工权益的关注和保护正由经济权利的层面向政治权利的层面递进。让农民工登上政治舞台,代表广大农民工的利益,不仅是对农民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一种保护,而且是人大层面上的选举民主的又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6.
从个别到整体,从新闻到平常,农民工当选为人大代表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目前的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亿多人。按照国家确定的2020年城镇化率要达到56%的目标。今后每年还会有1300万农民进入非农产业,跨入城镇。融入工人阶级队伍。作为一个新兴阶层,他们虽然没有显赫的头衔,但同样心系国计民生:他们虽然来自基层,却同样对改革充满期待。 为了满足这一阶层的政治诉求,中国将首次在不断壮大的农民工队伍中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而各地方,农民工代表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 对于人大代表组成结构的变化。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选举理念的重大变化,是对农民本身的宪法权利的一种保护。是对宪法原则和宪法理念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2003年12月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首次作出重要判断:“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农民工与产业工人的身份开始有着密切的联系。2007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在作关于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名额的说明时指出:“我国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在全国人大代表中也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顺延至2008年初,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成功选举四川籍打工妹胡小燕为全国人大代表,由此全国人大代表中的首个农民工代表产生。农民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过程表明:农民工问题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农民工的政治利益诉求已经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也预示着人大代表的结构将会进行一定程度的革新。  相似文献   

8.
党内选举制度是党的组织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党内民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考察党内选举制度演进的历史,总结党内选举制度建设的经验,对进一步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概括地说,中国共产党党内选举制度的演进大体上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形成和确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恢复发展和完善三大阶段。通过对党内选举制度的历史考察,可以深切体会到: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核心;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基础;坚持实行差额选举是党内选举制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与人大选举制度王宗礼市场经济与现代民主政治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变革中,必然要求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也为我们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经济条件。一、只有建立市场经济,才能真...  相似文献   

10.
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需要多方举措,具体地说,一是进一步完善候选人产生制度;二是要逐步扩大选举的范围和层次;三是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差额选举制度;四是要调整代表结构,提高代表素质;五是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程序;六是要建立健全党内选举监督机制;七是要建立与选举相配套的有关制度;八是要探索和建立其他一些制度。  相似文献   

11.
梁桂芝  孙霁 《大连干部学刊》2009,25(11):30-31,35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广为采用的一项行刑制度,推行社区矫正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尚处于试点阶段,还存在明显的缺陷。我国应通过完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加强社区矫正的队伍建设,扩大社区矫正范围,创造矫正对象再社会化良好环境等措施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2.
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发展党内民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实现党内民主的形式是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多样的.而十六大提出的"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则是其中最具基础性、也是最为迫切的一项工作.这是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主政治建设目标、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选举权保障与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大量新生代农民工人户分离,进驻城市务工,已成为城市的中间层.但是,对市场经济的过分追捧、政治文化发展的滞后以及传统户籍制度的阻隔和法律法规的缺陷使新生代农民工的选举权克减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必须统筹城乡,改革户籍制度;与时俱进,改革法律制度,依法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选举权;人大代表应职业化、专业化,改革"代表为官"的体制;新生代农民工应社团化,使其成为一个单独的选区,独立参加选举活动;在分配上更加注重公平,切实改善农民工的经济状况,从而以改革户籍制度为突破口,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选举权益.  相似文献   

14.
朱劲松 《群众》2020,(12):32-34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必须创造性抓好落实的重大政治任务。江苏作为全国试点省份,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切实担当起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5.
马恩关于农民向工人阶级转化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恩关于农民向工人阶级转化思想 ,是其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思想表明 ,农民是工人阶级的主要来源 ,农民向工人阶级转化既是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必然产物 ,又是促进工业化和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必要条件。今天重温马恩的这一思想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农民工的工人阶级属性 ,摒弃对农民工的种种误解和歧视性规定 ,并通过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农民工向工人阶级转化 ,壮大工人阶级队伍 ,加快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步伐 ,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8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盛华仁副委员长在作关于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名额的说明时指出:近几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中,工人和农民代表比例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人数偏少。还有,我国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省、直辖市,应有农民工代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这一标志性事件引起诸多媒体关注。  相似文献   

17.
关颖 《人民论坛》2013,(11):134-136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它关系到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化的最终实现.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应着力完善制度层面的改革,加强和改善农村教育,提升人力资本;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规范土地流转: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剔除户籍附加功能;建立与完善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牛余庆 《岭南学刊》2004,1(6):19-21
目前,党内选举存在某些不完善的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应从建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代表大会常任制;逐步健全差额选举制度;引进竞选机制,扩大普选的试点;完善选举制度的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章越松  梁涌 《理论月刊》2004,(10):155-158
农民工是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他们肩负着建设城市和繁荣农村的双重任务,时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善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使其向工人阶级的深度转化。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8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盛华仁副委员委长在作关于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名额的说明时指出:近几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中,工人和农民代表比例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人数偏少。还有,我国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省、直辖市,应有农民工代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这一标志性事件引起诸多媒体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