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地、人三维一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五大文明协同共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利益关系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所在。作为一种进步的社会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社会,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统一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统一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须奠基在三个基础之上,即物质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社会和谐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利益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好人的利益问题;而政治现代化、民主化,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更为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使社会各种群体的利益和谐共存、协调实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关键;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人的和谐最重要的则是一种内在的自我心灵的和谐,也就是深层次的社会精神文化和社会心态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温国强 《前沿》2009,(13):86-89
实现城市经济与体育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关系城市经济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树立城市经济与体育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其文化建设,是实现二者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对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客观地评价奥运的环境影响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积累经验,以期更好地应对未来大型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体育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它将使我国真正步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现代文明发展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城市经济、体育资源、生态文明三者的进一步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重新理解和谐社会——基于心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理解和谐社会,需要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和谐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和谐社会就是我国古代倡导的"大同"社会,就是人类世世代代所追求的真善美的社会,它具有财富充足、博爱、自由、平等、诚信与制订公约六个基本特点。二是和谐社会的构建方式,必须自觉协调好己我、人我、物我与神我四种关系。三是四种关系的协调方法,必须认真加强真善美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应从当下开始着手,从每个人的自身、平时、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5.
(2007年5月30日)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全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1.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人的全面发展统…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任务。可持续发展是世界众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本文从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出发,论述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分析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立的因素,阐明要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构建和谐社会,遵循自然和谐原则,解决好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遵循社会公正原则,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良性发展的状态。一个和谐社会所拥有的精神道德的认同度、利益格局的协调度、环境条件的友好度需要执政党的引导、协调和整合。我们党的精神道德状况、协调利益关系状况、营造良好环境状况决定着社会精神的和谐、社会利益的和谐和社会的全面和谐。唯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才能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保障,才能充分发挥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推动、保证作用,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与适度消费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选择,它要求社会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实行适度消 费。这种消费具有自身的特征,即它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铺张浪费;遵循代内平等和代际平等的原则;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统一;崇尚绿色消费。目前社会条件下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实现适度消费。  相似文献   

9.
孙海 《大连干部学刊》2011,27(10):27-28
在推进大连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让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够充分表达,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要素。完善社会协调机制,构建利益诉求机制,关键是法律、制度和社会组织资源,着眼点是拓宽和畅通渠道。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是以发展集约型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大中小城市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网络体系完善,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产业支撑力强,就业机会充分,生态环境优美,城乡一体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税政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天、地、人"三维一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五大文明"协同共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利益关系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只有当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和部分都处在一种紧密联系、互相协调的状态时,社会系统才能始终保持稳定、有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
保持民主与权威之间的适度张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这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中华传统文化为解决此一难题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近20年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这首先集中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诸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突现为紧迫课目。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被确立为中国新的发展模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哲学角度审视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心路历程,审视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审视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  相似文献   

14.
石国兴、高志文最近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持人们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它首先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即个体内部心理成分(认知、情感、意志等)的协调统一;其次表现为人事心理和谐,即人在处理事情时的冷静、适度和乐观,善于“息事”;第三表现为人际心理和谐,即人与人交流上的默契和融洽,善于“宁人”。心理和谐的人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坦诚地看…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维度下的环境伦理及其价值观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文富 《理论月刊》2006,(10):122-124
现代环境伦理理念作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价值和目标上存在着一致性。要立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和特殊国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党群、干群关系是社会关系和谐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要协调社会关系.所谓社会关系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所以新形势下,要求我们要发挥政协具有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优势,积极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有序发展。要利用好政协具有反映民意、建言献策,发扬民主、监督有力的优势,积极构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促进社会平稳发展。要发挥政协具有聚集人才、集中民智的优势,积极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政协当中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实现形式和终极归宿。二者是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已经蕴涵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和谐思想的明确和深化。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统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正是“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求社会系统各部分、各要素都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机关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例外。笔者认为,构建和谐机关,必须注意营造好四个环境:营造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基本元素。只有人际关系融洽,才会有社会的和谐。机关也是这样,如果没有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基础,构建和谐机关只能是一句空话。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关键是做到“三互”:一要互相信任、友爱。诚信就是守信自重,一诺千金;友爱就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在构建和…  相似文献   

20.
邓彦  芦克功 《岭南学刊》2007,31(3):42-4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对社会价值取向进行协调,协调的内容包括:求利价值取向与求义价值取向要双向制衡;个体价值取向与集体价值取向要合理兼顾;一元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取向要和谐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要适度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