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岸关系》2014,(9):64-65
正认识蒋勋是先认识他的声音。朋友送了由他导读的《红楼梦》的碟片给我,我听得入了迷,心想怎么会有那么好听的声音?《红楼梦》这本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透过他那抑扬顿挫、醇厚而富有磁性的声音,把我带入了曹雪芹浩瀚的文学世界。总喜欢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听他娓娓诉说大观园里的人、事、情。经过蒋勋的诠释和解析,《红楼梦》变得立体了,仿佛自己曾在大观园里待过,跟书里的人物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30)
正我们眼前的景观同脑子里的想法之间,存在着某种奇妙的关联。人心里的一道裂缝,就是自然之光照进来的地方。《红楼梦》里焦大说过一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结果被马粪塞了嘴。他这句话,一下子给《红楼梦》"挖了两个黑洞",暗示了两组不伦的关系:贾珍和秦可卿,贾蓉和王熙凤,两组关系的连接点,是秦可卿。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传世之作,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看法,解读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自然也不尽相同。如果《红楼梦》里看职场,贾母就是天字一号女强人,非董事长这个职务莫属。她快乐无忧,知人善任,除非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否则一般轻易不管,乐得放手,让下面人去做。王熙凤则是名符其实的CEO。首席执行官的权力很大,生杀决伐,有条不紊,没有两下子还真不行。应该说王熙凤很有才,是《红楼梦》里的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第五十回宝琴立雪久已成为艺术家喜爱的题材。然不知何故,在现代画家笔下,宝琴所披的凫靥裘是大红色的;电视剧《红楼梦》里,“立雪”一场众姊妹的披风五色缤纷,粉白黛绿,耀人眼目,偏偏宝琴与贾宝玉两个披了大红斗篷。突出主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6,(7)
正这些完美女孩身后,是她们充满父爱又见识卓远的父亲。他们,以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极为出色的女儿我曾经说《红楼梦》就是一部失败父母大集合。但其实,《红楼梦》里还隐藏着几个教育女儿相当成功的父亲,他们以卓远的见识和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极为优秀的女儿。他们的方法,放在今天,也一样值得借鉴。宝琴是薛姨妈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宝钗的堂妹。和《红楼梦》里几乎终身未出过远门的姐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0,(3)
正这个词,只是叫一叫,也触动心弦,力大无比。在所有的语言里,这两个字的发音几乎都一样,在全世界,我们呼唤着共同的两个字。《红楼梦》里,贾宝玉是最堪称"妇女之友"的人,对黛玉、湘云知冷知热,对袭人、晴雯、紫鹃、平儿体贴尊重,对芳官、藕官、龄官深切怜  相似文献   

7.
江岸 《小康》2011,(1):125
在《红楼梦》中只出场两回的焦大却带给我们说不尽的话题,他就像是职场中的一个反面典型,能给我们上生动的职场课、情商课,甚至历史课整部《红楼梦》里,焦大只出场过两次,还是以骂街的形象出现的,照说形象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里有两个典型的“肉麻”人物,一位是王熙凤,另一位是刘姥姥。王熙凤对贾母处处讨好,亦步亦趋,甚至“老祖宗爱吃的我也爱吃”,因而深得贾母欢心。刘姥姥虽是一乡下老妪,  相似文献   

9.
刺猬的秘密     
江岸 《小康》2012,(7):109
刺猬型人格的敏感和尖锐自负背后,其实是一种自卑和自我保护。就像《红楼梦》中的妙玉,在卑微和骄傲之间,极力想摆脱卑微处境,处处以打击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不同寻常作家林语堂最讨厌的《红楼梦》人物是妙玉《红楼梦》里大善人一样的李纨也毫不掩饰她对妙玉的厌恶,直接就说"可厌妙玉为人"。读者对于妙玉的态度却是各执两端:爱之者认为她美丽、卓尔不群,活得洁净自我。厌之者  相似文献   

10.
要说近期文化界的热点,著名作家刘心武应该算一个。自从他在央视的《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以来,争议之声四起。10月出版的《艺术评论》为此用了很大篇幅发表了主流红学家的批评意见。一场关于谁有资格研究红楼、讲红楼的争论开始升温。"在几个月前,笔者偶尔看了刘心武的央视开讲,然而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却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秦可卿是谁?读过《红楼梦》的人,对于她在《红楼梦》里的位置是有认识的。从秦可卿入手,这仅仅是刘心武个人研究《红楼梦》的一个角度。笔者认为,谁有资格研究红楼、讲红楼,倒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学术是自由的,作为一…  相似文献   

11.
付邦明 《前沿》2012,(2):145-146
《基督山伯爵》是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繁荣时产生的一部作品,作品中,没有提到具体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只是为我们叙述了一个故事。本文将从浪漫主义的角度,对小说《基督山伯爵》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人性中所体现出的浪漫主义因素等进行分析,探究《基督山伯爵》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6,(5)
正今天的中国人可能只在除夕过的是《红楼梦》的日子,我们在364天里互相疏远的感情,都想在这一天尽量保温,尽量融合在一起,那一天晚上很"红楼梦"中国人现在的日子,可能只有一天过的是《红楼梦》的日子,就是除夕。这是著名编剧、策划人史航说的话。活在当下的中国人永远被裹挟着向前冲,各种信息扑面而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6,(17)
正作品是否伟大不在于写作技巧,而是作者对世人的悲悯之心,有阴有晴,有冷有暖,有烟火有诗意才是真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世界总有人探讨《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作品谁更伟大,有不少人很笃定地说:金比红要出色的多。《红楼梦》成书于《金瓶梅》之后,无论语言风格,还是人物塑造、情景描摹,前者都对后者有很多借鉴。在这一点上,《红楼梦》具有优势。但《金瓶梅》在描摹世情上的确强大,笔触所  相似文献   

14.
陈艳涛 《传承》2008,(17):41-43
87版的红楼梦是一个永远的经典,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镜像,不论心灵与心灵的贴近的陈晓旭版林黛玉,"川妹子"式泼辣的邓捷版王熙凤,还是曹公笔下抠出来的王立平版音乐方言。而各地选来的年轻演员,在漫长的时间里,熏染这与《红楼梦》有关的一切,渐渐地,他们和一个遥远时代的男男女女融为一体,在此以后的岁月中,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精神世界里,仍然走不出大观园。  相似文献   

15.
玩火者     
江岸 《小康》2012,(11):101
千百年来,肆意弄权、玩弄司法者的手段和下场,并无太大分别。早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已为我们写下过相似一幕这几个月来,薄谷开来和王立军案的审判过程让很多人感慨。正如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其实,千百年来,肆意弄权、玩弄司法者的手段,并无太大分别。早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已为我们写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6,(29)
正孟玉楼和薛宝钗示范了所谓的高情商,其实不过是看事看人明白通透,却肯给人留一些余地,与人为善之余,还能化解冲突《红楼梦》成书于《金瓶梅》之后,很多人物和场景的写法都可以有所借鉴。表面看来,两书里的人物毫无相同处,但细想之下却有不少共通。比如薛宝钗和孟玉楼。两个人都是书里最明白的人,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情商值最高的人。什么样的人算高情商?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5,(11)
<正>每个人的居室布置,所用的生活用品和审美趣味,都是一部活灵活现的传记。《红楼梦》第四十回里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展示了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女孩的生活情趣和品位爱好你曾经注视过你家里的摆设和物品吗?你知道你视线所及的每一样,都能写一部历史吗?正如英国作家比尔·布莱森在《趣味生活简史》中所说:"战争、饥荒、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等,它们都在你的沙发和五斗橱里,在你窗帘的褶皱里,在你松软的枕头里……家庭生活的历史也是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个知识分子凋零的时代十年前,专门研究近代知识分子凋零现象,并以《最后的知识分子们》一书奠定地位的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教授拉塞尔·雅各比(Russell Jecoby)在《乌托邦的终结:冷漠时代的政治与文化》一书里,重提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大诗人华兹华斯的一段轶事: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里隐藏了清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解读了这件大事,也就窥破了《红楼梦》的谜底。胤礽刚刚长到一岁半的时候,康熙即立此幼孩为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9月,康熙却下令废黜胤礽,决不再立嗣位人,有敢妄图者定予严惩。雍正篡位后,他深知曹家是太子一“党”,皇家一切内幕机密,他们了如指掌,怕一旦泄露了他的“天机”,所以必须找个借口“治”他们——这就是曹雪芹家为何成了雍正眼中钉的原因,也是一部《红楼梦》中的“假语”“真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研究已经形成国际规模的“红学”格局。台湾著名历史小说作家高阳于对曹雪芹、《红楼梦》也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并作出了相当的成绩。香港诗人秦岭雪曾经颇有心得地说,当代中国文坛学习《红楼梦》学得最好的是两个人,一位是白先勇,另一位就是高阳。高阳研究“红学”,不是从文艺理论家或社会学家的身份着手,而是出自一个小说家和史学家的视角。本文试以史学和文学两方面以及彼此相互影响的关系来评述有关高阳对曹雪芹与《红楼梦》的研究与创作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