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贯穿主题教育始终的一条红线。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庄严的"人民"二字本身就蕴含在主题教育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为民服务解难题",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5)
中国共产党防控执政风险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表明,中国共产党以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作为防控执政风险的指导思想,以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防控执政风险的执政起点、目标和归宿,以依靠人民作为防控执政风险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是对于中国共产党防控执政风险指导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实现了对于中国共产党防控执政风险的现实构建。  相似文献   

3.
徐曼  陈晓慧 《求知》2020,(9):25-27
正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学习"四史"就是为了重温来路和回归初心。纵观"四史"可知,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最大的初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彰显的是浓浓的人民情怀。加强"四史"学习教育,就要从历史思维、历史经验、历史实践等方面着手来培育人民情怀,以高  相似文献   

4.
关注民生: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关注民生",不要肤浅地认为只是为了强调一种姿态和口号,应该懂得,这是一个以政治语言来表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命题,抓住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只有高度关注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特征和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可以形象地概括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方向盘",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驾驶员",人民群众广泛积极的政治参与是强大的"发动机",作为载体的四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红旗车",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两条"快车道",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安全运行的"交通规则",目标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切"尊重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是凝聚中国力量的人本基础。而社会利益整合就是凝聚中国力量的人本基础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时期,推动社会利益整合对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耗"的四个环节,采取综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标本兼治的办法,去推动利益整合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道德是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道德基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执政道德,为实现党的具体执政行为与人民根本利益之间夹角最小化提供了道德驱动力,加强执政道德建设对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实现该夹角最小化具有基础性意义。党的执政道德既要从"八荣八耻"中汲取营养,同时又超越"八荣八耻",这是党得以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最前沿,引领全社会实践"八荣八耻",并由此更好地实现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正"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廖俊波多年前与年幼女儿的这段对话,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习廖俊波,就要甘做群众当中"最小的人",把为人民服务看成"天大的事",用实干筑起百姓心中"最伟  相似文献   

9.
一月·环球     
《侨园》2012,(12):6-7
中美新一届领导人首亮相共同关注"我们的人民"中共十八大会议上当选的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盛赞"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并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与此同时,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得连任的奥巴马在胜利后流下了感激的泪水,他感谢所有参与竞选工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三万多字,203次提到"人民",提到"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原则、"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承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目标等等,处处彰显"以人民为中心"。大型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认识国有企业职工群众诉求矛盾的特点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旨趣是对"人民中心"和"发展"之间逻辑关联的辩证把握。从发展的角度看,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确立"以人民为发展主体",它蕴含了人民是发展的动力主体、目的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基本要旨,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人民主体属性。从人民中心论的视域来看,发展是时间和空间、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以满足"人民期待"、追求"美好生活"为本质和方向。这亦寓意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既是对"以权力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否弃,又是对"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取向以及利己主义思想的纠偏和矫正。  相似文献   

12.
正"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最牢固的执政根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贯穿全篇的主旨是  相似文献   

13.
尹忠华 《侨园》2020,(2):36-37
珍珠球,亦称"采珠球",初名"扔核",满语"尼楚赫",是满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传说珍珠球这项运动产生于满族劳动采珍珠。每逢采珠季节,采珠人到江河湖泊中打捞蛤蚌,投入放在岸边的筐中。再用开水烫开蛤蚌壳,取出珍珠。在捞蚌、投蚌过程中,采珠人之间相互竞争,哪伙采珠进度快,就会得到珠轩达(采珠领头人)的奖赏。为了练抛蚌技巧,采珠人分两队,以牛毛毡为球,互相往筐里投掷,投中多者为赢方,预示采到更多的珍珠。为了表示采珠的艰难,在各队中设二名"蛤蚌精",双手拿着形似蛤蚌壳的拍儿,专门拦阻对方投入筐中的球。这是满族人民在重大节日或农闲时必玩的竞技活动,于是,攻夺兼备的民族球类竞技项目出现了。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价值追求,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为人民造福",从本质属性上看,中国梦就是为人民造福的梦. 一、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诉求 习近平同志把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界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三个基本规定不是彼此分割而是内在统一的,其统一的基础和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民幸福,换句话说,无论是国家富强梦还是民族振兴梦,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梦.  相似文献   

15.
<正>中央苏区廉政建设之所以能创建历史上"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最根本原因就在于秉持了"人民主体"这一核心理念:政权归人民所有,权力由人民赋予、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这一理念深刻启示我们:廉政建设必须依靠人民民主,真正实现权力由人民赋予;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祖铨 《瞭望》2022,(10):34-35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 "一老一小"同是"国之大者",是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增强大国发展韧性的大事."一老一小"同是民之关切,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生动体现."一老一小"同源于家庭发展,适合发挥政策合力,切实减轻家庭负担."一老一小"问题解决方案有共通之处,都需要高度重视、一...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1,(6)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当代诠释,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现实目标和核心理念,"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中国发展的各个环节,融入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之中,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价值所在,因而又是精神层面的存在。作为精神形态的"为人民服务",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的应然性与本真性的统一——对现世现实的改变。"为人民服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相结合的特殊性意义,同时也显示了中国伦理文化资源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表现为人民战争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获得政治尊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为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准,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使中国人民"富起来"赢得经济尊严。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彰显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凝聚起民族复兴"强起来"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干部,究竟是人民的"勤务员",还是人民的"父母官",《江泽民文选》中的"公仆理论"早已说得非常清楚.可是我们某些领导干部、某些主流媒体、某些新闻记者至今仍旧非常糊涂甚至非常荒谬,不仅在头脑中而且在口头上文字上屏幕上继续把封建专制主义的"官父子民"思想作为处理干群关系和从事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从而对封建主义的"父母官"提法津津乐道,"施之者"不怕"失体","受之者"也不怕"增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针对封建主义残余在现实生活中的突出表现,需要从"人民公仆"提法的理论渊源、"人民公仆"理论的重新构建和"人民公仆"理论的基本要求等三个不同层面,系统阐明对干部和人民的关系的正确认识,厘清官民关系的历史变迁,弄清"父母官"、"勤务员"、"人民公仆"和"社会主人"等提法的历史由来.以此为目的,对《江泽民文选》中的"公仆理论"作出历史学与政治学的科学解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