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魏特林是德国著名的空想共产主义者。他那《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曾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费尔巴哈和海涅也极力推崇这本书。梅林则认为魏特林的共产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之间的纽带”,对“萌芽的科学社会主义发生了有益的影响”。(《德国社会民主党史》第1卷第106页,《马克思传》上卷第158页)稍后,列宁也说魏特林是“或多或少地掌握他们那个时代的知识并把它向前推进”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列宁选集》第1卷第256页)  相似文献   

2.
读了徐觉哉同志《对几个社会主义流派名称由来的考察》(《社会主义研究》1986年第1期)一文后,颇有收益,徐文对我们了解当代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来源及演变是有意义的,但其中关于“民主社会主义”这一名称由来的考察令人稍感不足。 我认为,“民主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而且同“社会民主主义”一词一样,最先并没有现在那种改良主义的气味,而是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响亮口号之一。从我所见到的史料来看,法国人最先使用“民主社会主义”一词。1869年5月9日,法国工运的杰出代表瓦尔兰曾以“巴黎工人小组选举纲领”的名义,在《国际报》上发表了题为“民主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方最早是何时出现的以及后来如何演变的,我从50年代起读书时就注意搜集并摘记有关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研究会编辑出版部于1980年6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第40期刊有蔡声宁同志写的《试论“社会主义”一词的起源》,文中写道:“《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西方社会大百科全书》第七卷说:汉斯·谟勒在《社会主义一词及其同义词的起源和历史》一书中,把‘社会主义’一词已追溯到本尼迪克丁时期的安塞尔姆·德生(1699—1772年).1753年他在论战中为了明确起见,曾把基督教学者和自然  相似文献   

4.
朱虹同志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论纲》一文(见《社会主义研究》1991年第4期,以下简称朱文)中,认为“意识形态只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并不符合马克思对一定社会形态中社会结构因素的分析。”这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社会结构理论,我认为他的这一提法是不符合马克思原意的。现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5.
“官僚管理体制”这一词目,是根据《苏联大白科全书》第三版中的翻译出来的。一词的释义,在该书的第二版中是在词目下进行的,而在第三版中未见立条。以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使用的一词,国內曾有“官(亻了)权构”、“官(亻了)主义”、“官(亻了)政治”、“官(亻了)”等不同译法。这些译法在一定的上下文中都是贴切的。现在此处暂译作“官(亻了)管理体制”也不一定十分准确,待以后占有大量材料时再仔细斟酌。  相似文献   

6.
7.
社会主义社会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对于这个问题,在目前多种版本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中大致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有六十八岁(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始);一种意见认为有五十一岁(从1934年苏联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始);第三种意见认为有四十九岁(从1936年11月苏联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主义研究所编写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一书中,竟同时使用了两种说法。如:在该书第87页、第103页中说;“十月革命以后,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思想体系,而且变成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同已经有三、四百年历史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社会主义的历史从十月革命算起只有六十多年。”而在第98页又说:“在苏联,一九三六年已经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一)第一个提倡用白话写诗的人是胡适。据胡适《尝试集》自序说,他最早“尝试”写白话新诗的时间是一九一六年七月。(二)中国报刊第一批发表的白话新诗,是一九一七年二月《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上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即《朋友》(收入《尝试集》时改为《蝴蝶》)、《赠朱经农》、《月》(三首)、《他》、《江上》、《孔丘》。(三)据朱自清《一九一九年诗坛略  相似文献   

9.
“警察”词源补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公安科学著作认为,据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考证,“警察”一词始见于我国《金史》。此说不妥。我国唐初学者颜师古所注的《汉书》中,就有注文:“密令警察,不欲宣露也。”因此,早在唐初我国学者业已使用“警察”一词。  相似文献   

10.
一、苏联社会的三大矛盾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的解体原因很多。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是其国内长期存在的社会矛盾。苏联于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时,斯大林明确宣布:“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只剩下全新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1938年他进而指出:在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1939年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说:“苏联社会已经没有阶级冲突”,“呈现出一幅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友爱合作的图景。”(《斯大林文选》上册,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37页)现在看来,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11.
史国藩同志在《关于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的涵义》一文(载《思想战线》1985年第5期)中不同意只把物质资料生产看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他认为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本来就是将物质生产和人日生产都看作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一结论是从他自己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的有关论述的理解得出来的。这就是史国藩同志所说的人们“创造历史的三个因素”。他说:“创造历史的第一个因素是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的生产;第二个因素是满足人们生活资料生产所需要的生产工具的生产;第三个因素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另外一些人的生命,即人口自身的生产。”他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这三个因素归结为“第一种生产”和“第二种生产”;恩格斯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结构问题,是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新课题。马克思曾经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不再有阶级和阶级差别存在,“每个人都象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1——12页)。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和十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保持马克思的这种设想。他在1919年拟的《论粮食自由贸易一文的提纲》中写道:“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阶级的消灭。因而,农民消灭,  相似文献   

13.
万浩同志在《私人经济必然产生剥削吗》一文中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私人经济不可能产生剥削,私人经营者所获得的利润是他们脑力劳动和所承担的风险的报酬”的观点(见《探索与争鸣》1987年第6期),笔者不敢苟同。万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人经济存在剥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社会是资本主义制度,因而利润主要表现为企业主对工人劳动的占有”;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鼓励外商独资或合资经营、允许本国公民独资或合资创办企业并不会必然地产生人剥削人的现象”;这是因为“社会  相似文献   

14.
1797年5月,法国革命家、平等派密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巴贝夫在英勇献身的前夕,十分自信地表示:“我确信后世的公论一定会宣布我们无罪并为我们加上花冠。”(转弓自《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册,第174页)历史已经证明,巴贝夫和他的战友的悲壮牺牲,他领导的平等派运动为社会主义史谱写了新的篇章,巴贝夫空想社会主义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学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因此,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景仰和称赞。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高度评价平等派是“真正能动的共产主义政党”(《马恩全集》第4卷第339页),赞誉他的学说“经过彻底的研讨,就成为新世界秩序的思想”(《马恩全集》第2卷第152页)。这既是人们对巴贝夫和他的学说在社会主义史上的“公论”,也是给这位社会主义先驱者奉献上的最好“花冠”。  相似文献   

15.
卡尔·考茨基在堕落为机会主义者之前曾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写了大量文章、论著,通俗、生动地阐释、宣传马克思主义。由于这方面的突出贡献,考茨基成为第二国际的著名理论家和思想领袖。列宁对他的这些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当考茨基“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时,“他的一系列极为重要的著作和声明将永远是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列宁全集》第23卷第26页)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是考茨基论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生产的发展、产品的分配以及精神产品生产等诸多方面都有过许多论述。这些论述集中在《爱尔福特纲领解说》(1892)和《社会革命》(1902年初版、1906年再版)两本著作中,其中一些观点是颇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和要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基本内容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早有提示,但没有使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6页)列宁也指出,社会主义生产是为了“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使他们获得自由的全面发展”。(《列宁全集》第6卷第11页)斯大林继承了马克  相似文献   

17.
对于《共产党宣言》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历史功绩,列宁在1913年所著的《卡尔·马克思》一文中给予了高度评价:《宣言》“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这是较客观的评价,因为其中的最全面最深刻是指辩证法,而非指《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最全面最深刻了。列宁在同年所写的另一篇文章即《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命运》中,却认为《宣言》已对马克思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这一说法对世人继续评价《宣言》产生了极大影响。稍后,斯大林在列宁的评价基础上又给《宣言》加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 的评语,这更造成人们往往带着绝对化的眼光去评价《宣言》。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经常用“现代”、“现代化”等词语表达这一概念,例如:“现代社会主义力图实现的变革,简言之就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以及通过消灭任何阶级差别来建立新的社会组织”(《马恩选集》第2卷第616页);大工业“建立了现代化大工业城市来代替从前自然成长的城市”(《马恩选集》第1卷第67页).“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同上,第252页);“国内其他地方所建立的、在拿破仑的大陆体系之下开始发展起来的较为现代化的工业”(同上,第503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阶段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具有同以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所完全不相同的重要特征.对此,马克思恩格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关于苗族古代社会的鼓社、议榔起源问题,李廷贵、酒素同志在《略论苗族古代社会结构的“三根支柱”》(载《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第4期,以下简称《略论》)、《苗族“习惯法”概论》(载《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以下简称《概论》)中认为,“鼓社源于苗族社会进入父系个体家庭(产生私有制)的时代。”“议榔这种立法形式,看来源于原始公社末期开始有了私有财产的时候。”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0.
(一) 曾钊新同志在《在岐义中醒悟真理》(《湖湘论坛》1993第3期)一文中。严厉地批评我说:“不尊重事实,怎能讨论问题”,“违反实事求是,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说我使他“惊心动魄”。这个批评引发我一个感想,就是认为确实应当尊重事实。 (二) 曾文说:我的《对<人性论>若干问题的质疑》一文中,不同意曾著《人性论》“把人性理解为是社会意识或精神要素”之说,而认为“社会的人的本质是物质”。对此,钊新批驳说,这是只允许谈人的身躯、大脑等物质,而不许谈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