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4年10月的一天,我不值班,住在外交部宿舍。 当时,周恩来住进医院已经有4个月,在这期间,他做了两次大手术。  相似文献   

2.
李红霞 《党课》2011,(10):20-21
应大学同学、英国留学生玛丽之邀,我到伦敦度假。时值八月购物高峰,玛丽拉着我一起逛街。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大打折扣,惹得我在各家商店间疾步穿梭。正要走进一家商店时,我不慎摔倒在地,擦破了膝盖和手掌,渗出了血。 这洋相可出大了。我急忙爬起身,用纸巾慌乱处理。玛丽见状,赶紧制止:“这样不行,会感染的,必须马上到医院包扎。”说完,她却站在街头犯了难:附近没有医院,交通拥堵,不方便打车去医院。情急之下,玛丽拨通了999急救电话。‘  相似文献   

3.
<正>挂号网缘于"看病难"2010年,为了给刚出生不久的侄子治病,廖杰远带着他跑了上海、浙江、福建的多个大医院。带侄子看病的经历,让廖杰远深刻感受到"看病难"有多么痛苦。他当时身处IT领域,便开始思考该怎样用IT技术改变这种就医困境。"我感觉这是很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医院面向患者的服务应该改变。我想到的第一个突破口就是挂号,把医院的挂号窗口搬到网站上面。"廖杰远说。这一年,廖杰远创立了挂号网,主要为患者和医院  相似文献   

4.
时间:春节前夕的一天早晨 人物:婆婆——退休工人 凤莲——中学教师,建国的妻子 红英——工厂工人,建军的妻子 (幕启:在大儿媳妇家的客厅里,婆婆坐在轮椅上,正在和大儿媳妇—起包饺子)。 婆婆:凤莲啊,这几年多亏了你,要不是你伺候我,我早就到奎屯河报道,和你爸见面去了。(边说边擦眼泪) 凤莲:妈,瞧您说的,给您养老那是我们做儿女的份内的事,以后别说这外气话。 婆婆:你就让我说吧,说出来我心里敞亮些。嗨!都是我拖累了你们,前年春节我得脑溢血住进医院昏迷不醒,  相似文献   

5.
李润 《党建文汇》2006,(7):35-35
在我9岁以前,爸爸、妈妈都把我视为掌上明珠,我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充满了欢乐。但自从母亲和父亲去了一趟武汉的某医院后,我的生活就大不如从前了,  相似文献   

6.
《红岩春秋》2020,(3):4-7
疫情暴发以来,作为摄影记者,我的神经一直绷着。但脑海中,没有大片,没有大奖,只有记录,这是摄影记者的使命。镜头在前,危险在前,我亦在前。从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隔离病房,再到武汉沌口方舱医院病区。事实上,这是一场每个中国人都参与了的战斗,我只是走到了战斗的核心区。我的战斗,在每一个新闻现场,亲眼见证并用镜头记录下来。从抗击疫情开始,重庆积极响应,市民主动配合.  相似文献   

7.
现在.国人对医疗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然而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在通过高税收把大量资源投入医疗系统的西方发达国家.看病的种种不如意也一直存在。我在移居加拿大前曾是中国某医院的医生。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可是一根鱼刺卡在喉咙,却让我备感高福利制度下医疗系统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8.
《北京支部生活》2006,(4):67-67
我朋友在三环辅路一桥下停车,车上的人开车门下车时刮倒了一个骑车人。骑车人腰、臀部软组织挫伤头也破了,医院建议休假75天。另外,他的电动自行车也被摔坏了。交通部门认定我朋友对这起事故负全责。对方借机小伤大养,还请了个护工伺候着,把特护费、护工伙食费也加入经济损失之中。他请护工也没有征得我朋友同意。请问,交通事故负全责对方的费用就得全包吗?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皱纹     
前几天,我去医院输液时,听到邻床两位老人的对话。大爷问大妈:"你是建国前参加工作还是建国后参加工作的?"大妈回答:"什么建国前建国后的,有什么区别?""这不是要涨工资吗?要是建国后,差别就大了。"大爷说。  相似文献   

10.
陈黎 《党员文摘》2007,(4):40-40
她是一位警察的妻子.快要临产了。她拉住正准备出门执行任务的丈夫,说:“你今天陪我去医院做最后一次检查吧。别人检查都有丈夫陪着去.而我每次都是一个人。弄得旁人都怪怪地看着我。再说,我大着肚子一人去医院实在行动不便。你不知道。我每次挤公交车时多想有你在身边扶我一把.拿药时有你去排队,检查时有你扶进扶出……”她这么说着的时候。泪水已经在丈夫眼眶里打转了。  相似文献   

11.
急救     
<正>手机响了,是局办公室刘主任打来的,他的语气很急促:"局长不行了,快多找几个人,我们在单位隔壁医院呢!"顾不得多想,我找上小王、大李、阿辉,急匆匆地往医院赶。跟在我后面的小王,似乎比自己的爹病了还要急,他带着哭腔说:"这局长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求他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2日,天气阴沉沉的,有些闷热,值了一天班的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刚刚踏进家门,手机响起了急促的铃声,接起电话,里面传来焦急的声音,“你在医院吗?我的孩子受伤了,我们已经上了120急救车,正赶往儿童医院,能帮帮我吗?”这是我一个同学发出的求救呼声。我转身出了家门,又乘地铁往医院赶。  相似文献   

13.
梓夫 《支部生活》2006,(10):5-6
“我们到这里就像到自己家里一样,医生和护士一般都喊我朱爷爷,而不是叫我10号床,把我当成长辈亲人一样照顾。”76岁的朱跃铨在省老年病医院的内三科住院,提起这些他面带笑容。同住一个病房的王正学老人也认为自己在医院得到细致的护理:“我今年74岁了,一直多病,住过好几家医院,别的医院还没碰到叫病人爷爷、奶奶的,这样称呼我们心情很愉快,这对治病也很有利。”他还对这里便宜的治疗费用深有感触:“年初我在昆明的另一家医院看病,才10天就花了2000多元,病却不见好,前不久慕名来到这里,刚4天病就有所好转,费用也很低。”  相似文献   

14.
"我得糖尿病六年多了,之前一直不知道眼睛不好是糖尿病引起的,直到去年11月唐旭园医生为我检查并实施了左眼玻璃体切割手术,才知道我的眼疾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今年1月中旬,唐医生又为我成功实施了右眼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我现在的视力已基本恢复到年轻时的样子了,这多亏了第一师医院援疆专家唐旭园副主任和师医院眼科专家的救治,让我重获光明……"近日。  相似文献   

15.
正老家亲戚三哥最近来省城,和我见上一面之后,他匆忙离开,说是要去看望转院来的老领导。从县上的医院转到省城的医院,难道是病情加重了?在我追问之下才得知,这名老领导已临近退休,调岗到较为清闲的职位,平时身体不太好,经常去县医院做理疗,但毕竟还没退休,还得去单位上班。因为女儿在省城,后来他干脆搬了去,向单位请假,长期在省城医院治病。三哥说,老领导身体并无大碍,不过舍近求远换了医院,他就可以"名正言顺"不去上班了。  相似文献   

16.
1932年秋,毛泽东率领红军在漳州打了个大胜仗后,来到了长汀福音医院休养。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福音医院,整个医院都沸腾起来了,红军打了胜仗,医院里又来了毛主席,这真是双喜临门,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感到格外高兴。 院长傅连暲陪着毛泽东参观了医院中的手术室、换药室、药房和病房之后,毛泽东很满意地  相似文献   

17.
正看病难的难处之一,是各大医院的专家号难挂。一张小小的"号",却成为号贩子的生财之道。高价倒卖专家号,使求医者看病难雪上加霜。新加坡是没有号贩子这一群体存在的,医疗体制也使它不可能有这样一个群体存在。那么,新加坡是如何让"号贩子"失业的呢?急诊或住院才去大医院这次去新加坡探望儿子,我的手上开始发湿疹,由于没带皮肤药,只能去当地的医院就诊。在新加坡看病,采用的是预约制。打电话过去,说明什么症  相似文献   

18.
李可 《党建文汇》2002,(14):6-6
1943年9月,我出生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医院。父亲匆匆赶到医院看望母亲,安慰了母亲几句,就匆匆而去,这可引起了奥地利医生罗生特的不满,他生气地说:“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怎么可以这样没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北京支部生活》2010,(11):70-70
我是一家公司的经理。不久前,我公司解聘了一名员工。这名员工一次向公司递交了4张来自不同医院的病假单,向单位请假三周。鉴于每张病假单上病情都不一样,公司怀疑他“泡”病假.就向他发出书面通知,由公司派专人陪同到医院就诊。通知发出后,这名员工仍然未上班,  相似文献   

20.
韩玉林 《实践》2014,(3):31-31
<正>"我一直在牧区长大,我对牧民的生活很了解,对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很有感情。"从格日勒图这质朴的表白中不难看出,他对草原一往情深。在23年的工作生涯中,格日勒图一直从事蒙医临床医疗工作。他注重医德修养,热情为病人服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关爱民生、呵护百姓的理念。作为乌拉特后旗蒙医院院长,他常常告诫医院全体职工:"医疗技术和水平可以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医德和医风差劲,那是绝对不允许的!"为此,他率先垂范,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治病,又时刻像朋友和心理医师一样疏导安抚病人。"你没什么大问题,放心吧!"每每说完这句话看到患者激动的笑容时,他都觉得这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并由衷感谢这个崇高的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