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认真研究他的法律思想,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和法学研究工作是有益的。革命民主主义是孙中山法律思想的核心,法治与民主相结合是孙中山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这主要表现于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理论家。作为他宪法思想具体体现的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理论的提出,在中国宪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就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以及权能分治理论的内容做出阐述,并对学术界争论的一些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11,(21):56-57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和近代民主法治建设的开拓者孙中山先生,不仅以他的光辉业绩垂范后世。而且以他首创三民主义和民主宪法思想而成为著名的革命理论家。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思想和主张的集中体现,基本内容包括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自由、平等、博爱”的平等观与自由观,“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以及“革命程序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他的宪政主张的核心内容。“自由、平等、博爱”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也是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的基本内容。“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在宪政主张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孙中山宪法思想的具体体现。孙中山关于“革命程序”的设计,是力图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探寻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近代中国民主主义和民权主义思想的结晶,在中国宪政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5.
王杨 《中外法学》1999,(2):110-114
<正> 一、南京国民政府社会本位立法思想 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原则是以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为理论基础的,第一任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在他的多篇文章中都曾指出“三民主义为建国工作的最高原则”和“立法方针”,在国民政府的立法过程中不同派别的政治家、不同立场的法学家往往根据自己的了解和各自政治的需求,对孙中山的法律思想做出了不同的现实主义的解释。 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产生于中国近现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救亡图存,反帝反封建是其思想主流,具有鲜明的革命实践性的特色。此时,席卷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本位立法原则和法律社会化倾向,对孙中山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很多方面与孙中山的政治、法律和经济主张不谋而合。因此,他积极地顺应了这一世界趋势,并借鉴和吸收其中的一些理论原则,形成了自己的以国家自由观和集体平等观为理论基础的社会本位立法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近代最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作古已64年了。长期以来,阐述和评价其思想学说的论著和文章数不胜数。然而,人们在探讨孙中山宪政方案、法治观以及刑法和司法改革主张时,往往忽略了一个极为严肃和重要的课题——孙中山的法哲学。这就使以往对孙中山法律思想的研究难以摆脱片面性。孙中山的法律思想是一个有机的整  相似文献   

7.
黄兴是清末民初,特别是辛亥革命和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与孙中山齐名并称,号为孙黄的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与军事家。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民主共和、人民平等自由、捍卫国家主权等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宪政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宪政思想述评□夏泽祥钱昕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他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代表了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最高水平,引起了后人的关注。有关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著述可谓洋洋大观,但政治学、历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几乎都把他的五权宪法作为民权...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之民权主义法制思想陈光中(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中山先生是中近代史上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他所创建的三民主义学说,不仅是当时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而且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发展史上占有辉煌灿烂的一页。本文仅就孙中山先生的民权...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研究新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祖志 《法学研究》1999,(4):130-135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和近代民主法治建设的开拓者孙中山先生,不仅以他的光辉业绩垂范后世,而且以首创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学说而成为著名的革命理论家。半个多世纪以来,探索五权宪法思想的论著很多,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也有些问题有再研究的必要。本文谨对五权...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前的1894年,他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决心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奋斗。次年,在广州发动第一次反对清王朝的武装起义。孙中山的这些政治活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它的革命活动的开始,从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向前发展的中心力量。但长期以来,一些研究义和团运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和近代民主法治建设的开拓者孙中山,不仅以他的光辉业绩垂范后世,而且以首创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思想而成为著名的革命理论家。五权宪法思想是他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核心和精华,他为之奋斗了一生。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政治革命,也是深刻的法律革命。它对法学的巨大价值主要表现在:一,中华法系的终结,法学理念的变革;二,动摇了义务本位的根基,提出了公民的权利要求;三,取消司法、行政合一体制,设立独立的司法机关;四,加强法学教育,培养与造就法学人才。辛亥革命的精神长存,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形象永远活在中国人心中!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已届七十周年.众所周知,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但它推翻了清皇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制度,其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遗著和辛亥革命史料,追怀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法律思想,对于振兴中华,争取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伟人,他的法治思想涵盖提倡法治、反对人治、重视民权与法治之关系、宪政思想、关注民生、保障人权等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坚持党的领导应是法治建设的核心要素,衔接法治建设与经济、政治建设是法治建设的前提条件,重视法律的限权、监督作用是法治建设的当前重点,树立法律权威、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是法治建设的主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以降的近代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互相交织,构成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此历史背景下的一切革命运动,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但是人们要在主观上完整地理解这一点,却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从兴中会成立到辛亥革命最后失败,是他的民族主义的前期,主要内容是反满。“二次革命”失败后,经反袁称帝斗争和五四运动,孙中山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反帝反封建性质,使他的民族主义焕然一新,反帝思想成为主线,并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宪法思想的精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宪法思想的精粹孙庆明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提出了"四大民权"和"五权宪法"的理论。这些理论思想已为人所共知.但是,这些理论的思想精粹是什么?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发掘.孙中山的宪法思想,虽然还局限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之内,但是他以忠...  相似文献   

18.
<正> 改造古老的中国,把中世纪的中国建设成为近代化国家,这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毕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事业。四十年的革命生涯,每一步都留下他为此而奋斗的鲜明足迹。法律近代化是国家近代化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近代化这一系统工程中的关键工程。  相似文献   

19.
燕树棠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法学家和法律教育家,在中国法学史上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对社会时弊的深刻洞察、对现代法治的信仰与恪守,体现了这位中国近代杰出法律人的智识与执著。服膺法治,是燕树棠先生思想的重要特征。他的法治观,并非是简单的"法(制度)决定论",而是在坚持法治之前提下重新提倡"人"的重要性。他将之寄寓于理想的法律教育,尤其是"法律头脑"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行政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季萍 《法学论坛》2000,15(3):108-112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行政法文化建设的第一人,他就行政法的许多理论问题做了重要探讨.他以其"民权"理论为基础,主张官民平等,并力主平衡民权与政府权的关系;他主张依法行政,革除人治弊端;他强调官吏队伍的道德和法制建设,主张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并试图建立现代文官制度;他强调对官吏行政实行法律监督,加强行政监察.这一切都给现代中国行政法制建设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